0-3歲前寶寶發育關鍵時期 家長應該怎樣教育(2)
比如&ld;這個東西里面有添加劑,吃了會身體不好&rd;,什么是添加劑?如何不好法?這些都是孩子無法解的,他聽到這個話后的第一反應是嘗一下。那該怎么辦?成人用行動決定,這是家庭中的權威感,媽媽不買,孩子自然就吃不到。講大道的教育、用暴力控制孩子的教育、怕麻煩而給孩子無限制自的教育都是一樣的,是偷懶教育,是成人沒有辦法的一種能量宣泄。
我看到太多的孩子,在新事物面前失去嘗試的勇氣,嘴巴里說的都是一套套的道&ld;這樣危險的&rd;&ld;弄到水要著涼的&rd;&ld;寶寶好孩子不跳的&rd;……面對此,我只能深深的嘆氣。在保證孩子不會受到大傷害的前提下,3歲前讓孩子自的探索實在是太重要了。
走在大街上,看到孩子們穿得越來越漂亮,手上的玩具也越來越新潮。可我耳朵里經常聽到的聲音還是&ld;我家有這,你沒有吧&rd;&ld;我讓我媽媽買一個,哼&rd;。人類的欲望是最容易膨脹和升起的,而且越快滿足越容易失去滿足感,靠外在物質的滿足沒有止境。
我們看到的情況是,孩子內在的愛得到的越充分越自然,他對外在物品的需求也就越少。媽媽送的禮物能彌補自己內心的愧疚,卻無法代替缺失的陪伴和母愛。恰恰相反的是,在物質上能夠控制住,用心生活,用心關愛孩子的家庭教育,最能滋養孩子的內在。減少物質的給予,增加精神的交流。
中國俗話說3歲前的孩子是沒有記憶力的,這也使得很多人覺得3歲前只要把孩子身體帶好就可以了,其他的孩子都不懂的。如果真是這樣,大自然的進化論就太可笑了,白白消耗三年的精華時光,作為高于動物的人類,難道真是這樣低能嗎?
實際上,這三年對于人類來說,上天賜予了最神奇的寶貝,就是超強的感覺器官,這使得我們具備了吸收能力和模仿能力。你是否發現,兩歲左右的孩子學習說話不是當時立刻學會的,而是每晚的自言自語和反復吸收模仿中學會的。同樣的,孩子對其他事物的解和學習也是通過這樣的方式。
更為神奇的是,當你很想休息推開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更粘著你,似乎他讀懂了你想推開他的心思而不愿離開。我時常建議全職媽媽們不要請阿姨,我們的身體越來越懶得動,這種無所事事的狀態會影響孩子也會使得孩子過于自我中心。如果媽媽們常常閑的沒事情做,孩子就會&ld;媽媽!媽媽!&rd;的呼喚你,以填補你內心的無聊。而當媽媽真的很忙碌,告訴孩子我在做什么,你可以等一會兒也可以來和我一起做,孩子常常就會同意。這就是因為孩子強大的感覺器官能觸及到我們的內在,我們所成為的那個人,而不是我們所做的事情。
如果你不喜歡家里帶孩子的那個人的某個方面,那就不要讓他帶你的孩子,因為孩子遲早也會具備這點。如果你不喜歡自己身上的某個特質,那就在接受自己的基礎上努力修行改進,否則孩子無法避免這樣的輪回。
所有的教育都將是自我教育,我們無法改變他人,除非他自己內在想改變,我們只能提供適度的幫助和耐心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