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樣改善親子關系:10句話就搞定
寶寶慢慢的長大了,總會有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和孩子的想法不太一樣的話,那么寶寶就可以生氣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生氣了,那么說那些話有利于改善他們之間的關系呢?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親子關系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圍是保證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前提。定居美國的資深教育研究者、專欄作家南橋參加了一個關于親子關系的課程。在課上,南橋不斷聽到一些同樣的主題在重復,他將其濃縮為十句話,基本概括了美國人的家庭觀念,對其他文化家庭同樣有借鑒意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t;Iare&t;(我在乎。)
家庭成員之間說&t;我不在乎&t;(Id'tare)可能是很危險的事。愛的對立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和無所謂。父母和孩子之間,應相互關心對方的福祉,看有什么事情讓對方開心,盡量避免讓對方難過,讓對方摔跟頭。如果一切都不在乎,家庭成員之間就會各顧各,相互孤立,如水上浮萍。而在乎,如同紐帶,讓家庭成為一個緊密的集體。
2、&t;Yahaveyrspae&t;(你可以擁有自己的空間。)
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空間,孩子不需要你的24小時環繞立體聲包圍。孩子非常珍惜自己的生活空間,有時候需要和父母保持適當距離。有些話,沒有必要一再嘮叨。給他人一點空間的同時,也給我們自己一點空間。有&t;安全的距離&t;,反而會讓關系更親密。就好比樹一圈籬笆,反而能讓鄰里相處更和諧一樣。
3、&t;Let'stalk&t;(我們聊聊。)
孩子和父母發生矛盾,不如找個雙方都很放松的場合,比如咖啡館,茶樓,用&t;我們來談談&t;開始,推心置腹談談。話悶在心里,誤會了他人看不見,委屈了他人也看不見。有問題就要解決,問題不會長腳跑。回避是不行的,因為一轉角,問題接著又和你撞見。不如直面問題,面對真相,那真相讓你自。可是在生活里,多少人在過著&t;捂著耳朵吃炒米--自己哄自己&t;的日子啊!與其在背后論他人的短長,使得話傳來傳去傳走樣,不如直接和對方說。這很難,可是誰許諾過關系的經營容易呢?
4、&t;Let'sfrgetadfrgive&t;(盡量忘記并原諒。)
寬宏大量的大道誰都懂,但落實到具體人身上就難了。家庭內部,相互之間有所得罪,要是計較下去,一環套一環,錯誤和冒犯相互糾結,沒有得清的時候。外人往往都明白&t;清官難斷家務事&t;,不多插手,可是自己怎么辦呢?快刀斬亂麻的辦法,只能是忘卻和原諒。記仇可恥,原諒高貴--這種品質,違反我們的本能和人性,如逆水行舟,但也往往是我們擺脫關系困境的唯一辦法。這是日后夫妻關系中常遇到的一個問題。但對大部分人來說,這胸懷是練出來的。得從小就讓孩子練習,使得他們把忘卻和原諒當成所當然的事,這樣他們以后的各方面人際關系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