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是什么(2)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會在日常生活中模仿家長的行為并以之為楷模。因此家長要時刻提醒自己,注意好自己的一言一行。家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孩子也會在耳濡目染的氛圍中形成這些觀念。在孩子的教育,家長的&ld;身教&rd;比&ld;言傳&rd;更重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不僅可以樹立和提高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還可以使牢牢地把握住教育管孩子的主動權。
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懂得做人的道,掌握做事的本領,家長要從小教育孩子一些為人處世的規則,讓孩子學懂一些基本的生存法則,待人恭敬有禮,尊重友愛他人,做事要懂分輕重,家長的這些教育不能空洞說教,應學會將道融入生活中,融入細節中,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父母的言傳身教比生硬地陳述道有更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喲!
現在的孩子大多獨生,再加上一些家長出于保護,對孩子的活動諸多限制,難免使孩子缺少很多和同伴交往的機會,容易感到孤單,這并不利于孩子社交能力和心的健康發展。孩子在和同伴的玩耍中可以學會同情、合作和妥協這些人際交往能力。家長應盡可能地給孩子創設交往小伙伴的機會,多讓孩子邀小伙伴到家里玩,同時鼓勵孩子多到別的小孩家中做客,讓孩子在與同伴玩耍中享受快樂的童年,在交往中學會尊重友愛他人。
一個不良的習慣很難改變,孩子好的習慣要從小培養。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耐心的教育和引導。家長可以和孩子協商,一起訂立一些行為準則,家長和孩子一起堅持實踐,相互監督。對于孩子好的行為,家長應該要給予贊揚,讓他繼續努力堅持;對于不好的行為,家長應及時批評指正,讓孩子逐漸學會區分好壞行為。另外,家長也應該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和心特點,有重點地培養不同的習慣。
傳統教育比較習慣塑造家長嚴厲的形象,在孩子面前樹立家長的威嚴。但其實孩子更喜歡和父母親近,親切地交流相處。嚴肅只會讓孩子對家長敬而遠之。愛笑的父母讓孩子更能讓孩子感受生活積極美好的一面,父母和孩子同樂,拉進雙方的距離,能夠讓家長和孩子更更好地溝通、相互了解。家長陪孩子一起笑,一起享受生活的樂事與點滴,給孩子更歡樂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能夠形成更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對孩子高情商的養成很有幫助。
孩子的成長中,父母們的愛與幫助孩子樹立人生價值觀就是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