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注意:兒童斜視手術越早做越好是誤區
&bsp; 數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一大批智能電子產品進入大眾的眼簾,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此同時,孩子們也收到了很大的影響,比如,長期對著電子產品玩游戲,很可能致使孩子視力下降,導致近視、弱勢等,為了保證孩子的健康,不少家長會選擇帶孩子去做手術進行治療,但是這治療的時間真的是越早越好嗎?趕緊來聽聽專家的建議。
■打破砂鍋
當前,于兒童長期玩手機或平板電腦,造成視力快速下降,弱視斜視的患者比重也逐年增加。請關注‐‐斜視手術是越早做越好嗎?
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小兒眼科的診室外,記者看到,很多候診的小患者在等待期間還會拿著手機打游戲。剛剛參加完我國2016兒童視力與眼病早期篩查干預技術大會的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小兒眼科副主任醫師朱德海博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根據他們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約有盲人500多萬,低視力者600多萬,兒童斜弱視者1000萬。而青少年近視率平均達40%,大學生近視率遠遠超過70%,青少年近視正趨于低齡化。
每逢周一、周三和周五出診的朱德海,每周都有近200多名眼病患者前來就診。很多陪同就診的家長都表示,孩子長期玩手機或平板電腦視力下降很快,隨著這種情況的加重,兒童弱視斜視的患者比重也逐年增加,&ld;兒童弱視斜視的嚴格診斷標準和規范治療是關鍵。&rd;朱德海提示道,斜視弱視的診斷一定要準確、全面,同時避免過度擴大弱視診斷范圍。此外,弱視是視覺發育時期的問題,早期發現并及時治療是可以使弱視眼治愈的。
斜視診治需要綜合考量
&ld;一般不給確診半年內的間歇性外斜患者做手術。&rd;這是朱德海從醫近二十年來所崇尚的一條準則。而這一點,往往不被一些前來就醫的患者家長們解。原因何在呢?
患兒發現斜視癥狀后,一般需要做一些常規眼科檢查。&ld;斜視角的測定和眼球運動狀態檢查對斜視手術的成敗至關重要&rd;,朱德海說,這幾種檢查方法需要的檢查工具和過程都不復雜,但是需要孩子配合才能完成,為了測量準確,經常要反復多次測量,太小的孩子經常不能配合。
&ld;斜視的準確診治是需要多方面綜合考量的,并不能以一次檢查結果,或者一小段時間內的表現就急于作出治療決策,要知道斜視的度數是會隨著患兒的生長發育,甚至是心情和檢查當天的精神狀態而有所不同的。&rd;朱德海解釋道,而這一點正是不被很多患兒家屬解的事實。他表示,斜視角是動態的,有時斜視很明顯,也有時完全正位。因此兒童斜視的表現和其他眼病很不一樣,而在疾病表現背后是患者的精神因素和融合狀態。
在培訓課上,朱德海對學員們表示:&ld;斜視也要看心情,心情好的時候很多患兒甚至是不斜的。&rd;
越早手術越好是誤區
斜視治療是否越早越好呢?&ld;手術是治療斜視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最佳手術時機的選擇最重要。&rd;朱德海說,對發病率較高的間歇性外斜患兒來說,一般4歲以后手術效果更好。這是因為大部分間歇性斜視患兒眼睛仍有相當多的時間處在正位狀態,對眼睛的立體視功能損害不是很大,就沒必要太早做手術。因為過早做手術,可能會存在過矯的問題,反而對立體視功能的建立有害。
朱德海指出,斜視治療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包括屈光不正的矯正、弱視的治療、雙眼單視功能的訓練及眼位矯正。臨床上除了完全遠視眼調節過度、輻輳過強引起的調節性內斜視、戴鏡可以使斜視全部矯正外,其他各類斜視基本都需要手術矯正。
對于一些發病早,斜視頻率高持續時間長的病例,則需要盡早治療。&ld;所以說斜視手術,并不都是越早做越好,還要看斜視的類型。&rd;朱德海解釋道。
關注青少年用眼健康
手術完成后,孩子于被包扎上雙眼而產生哭鬧是普遍被家長們擔心的問題。對此,朱德海表示,&ld;實際上,現在更多時候,我們不僅應該關注手術的成功率,同時也應該關心患者圍術期的舒適性。&rd;
&ld;只有將自然科學體現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科學傳達的人道主義關懷結合運用于治療之中才是對醫學本質最完全的闡述。&rd;朱德海說,本著這種信念,近年來在斜視手術后,以往的常規包蓋雙眼,已經改進為手術后包蓋單眼,雙眼手術采用&ld;窗簾式&rd;雙眼包蓋法,包蓋的下方可以看見外界事物,最大限度從患兒心出發,使孩子術后從全麻清醒過來第一眼就能看到父母,減少恐懼心。在朱德??磥?,醫學是充滿人文內涵的學科,醫生也是應該有&ld;溫度&rd;的,尤其是與兒童相關的專業。
朱德海強調,&ld;治療只是手段,現在的青少年承受著前所未有的用眼負荷,學生時代的眼部保健還僅僅停留在一套眼保健操的階段,沒有根據現在青少年的實際情況而用其他方式來補充,這就說明社會各界對青少年用眼健康的問題遠未達到足夠的重視。&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