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請注意 三個習慣最傷寶寶耳朵
&bsp; 明天,也就是3月3日,那么,大家知道這個日子對于大家的意義嗎?小編現在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3月3日是一年一度的愛耳日,而今年愛耳日的主題就是&ld;關注兒童聽力健康&rd;,各位爸爸媽媽們,請問你們平常都有注意保護寶寶的聽力嗎?你們都知道哪些習慣動作最傷寶寶的耳朵嗎?
對于生病卻不配合吃藥的孩子,很多家長會習慣用捏著鼻子灌的方式給孩子喂藥。甚至很多家長的童年都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但是,這其實是一個不健康的喂藥方法。因為捏鼻子的時候,孩子更加不配合,哭鬧掙扎,捏鼻子喂藥的時候,可能導致孩子鼻腔分泌物或藥水通過孩子短直的咽鼓管進入中耳,引發(fā)中耳炎。孩子的鼻腔黏膜、血管比較嬌嫩,捏鼻子喂藥時,家長的力度如果沒控制好,還會導致鼻黏膜和血管損傷。
有的家長太愛干凈,不但喜歡自己掏耳屎,還喜歡給孩子掏耳屎。南京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楊明提醒,耳屎學名為耵聹,是外耳道分泌的一種淡黃色黏稠液體,可以起到保護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膚干裂的作用,并能發(fā)揮抑菌和殺菌的生功效。一般而言,孩子的耳屎不必人工清除,它會在孩子說話、吃飯、打呵欠時,隨著下頜運動,借助皮膚上汗毛的推動作用,自動被排出。給孩子掏耳朵時如果耳朵里面的耳屎堅硬或比較多,容易把皮膚劃傷,細菌便會趁機進入傷口引發(fā)感染。如果給孩子掏耳朵不小心,還有刺傷鼓膜的危險。在給小兒掏耳朵時,如果小兒突然掙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現咳嗽反射,這種意外就更難免。如果孩子有耳屎,感覺耳朵發(fā)癢,喜歡抓撓,家長可用棉簽蘸醫(yī)用酒精輕輕擦拭,這樣不但止癢而且有消毒防止感染的作用。
新媽媽在給小寶寶喂奶時,如果不注意姿勢和體位,也可能會給小寶寶的耳朵帶來意外的傷害。比如說讓寶寶平躺著喝奶,寶寶的身體處于水平位,很容易引起嗆咳,此時奶汁便可能通過咽鼓管流入中耳。小寶寶的咽鼓管長度較短而寬度較大,更加接近水平位置,奶水很容易經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癥。
通訊員楊璞記者戚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