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件兒童入園要做的事情
寶寶漸漸長大了,一轉眼就到了該上學的年齡了。在家里有父母的陪伴,所以孩子每天過的開心有快樂,但是孩子到了學校以后呢?孩子不熟悉這個環境,沒有好的玩伴,怕孩子吃不好,玩不好,學不好,別擔心,小編教你幾個妙招,感興趣的家長一起來看看吧。
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因為長大了才上幼兒園,對上幼兒園有所期待和加入集體的欲望。
通過繪本閱讀讓孩子了解幼兒園的生活,解除對入園的恐懼心,如緩解分離焦慮的《小貓頭鷹》、描寫幼兒園生活的《湯姆上幼兒園》,建立安全感的《魔法親親》和《一口袋的吻》。
為孩子講述幼兒園生活的樂趣,可以用父母小時候上幼兒園的故事為切入點。
不說負面語言,如&ld;再不聽話就給你送到幼兒園&rd;!多給孩子正面的積極的引導。
對幼兒園充滿期待而不是懷有恐懼是父母們最應該做的事情!
經常帶著孩子到幼兒園附近走走看看,觀察一下幼兒園的生活,從而對幼兒園產生直觀的美好的感受。
帶著孩子和已經上了幼兒園的小伙伴玩耍,如果附近有一同入園的小伙伴會更好,孩子入園后會更有歸屬感。
可以嘗試一下入園過度班課程,這樣不僅孩子這個時期的大運動、精細動作、語言、認知等方面得到具體的發展,還能使孩子在家長的陪伴引導下,逐步學會融入到集體生活中去,嘗試與他人友好的交往。
已經上了此類課程的千萬不要因為要上幼兒園而停止,給孩子一個緩沖會更好。
睡眠時間一定要盡量朝著幼兒園的作息時間靠攏,如午睡的時間幼兒園通常是12:30-2:30,那么在家里提前幾個月就要幫助孩子調。
午睡的一些習慣要盡量改掉,如叼著奶瓶或者媽媽抱著入睡等。
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逐步鍛煉孩子自己進餐,如何抓握勺子,拿碗喝湯,飯后擦嘴巴等。
會自己如廁,如蹲下、自己擦屁股,提褲子等。
養成不憋尿,定時大便的好習慣。
教會孩子學會洗手。
學會穿脫衣服和鞋子,尤其是扣扣子。
養成經常用杯子喝水的好習慣。(不要再用吸管杯)
認識自己的物品(如衣物,被子,杯子等)。
真的,這么多年在園所看到了無數自能力較弱的孩子,雖然老師會手把手的喂飯,穿脫衣服,如廁,但是遭罪的還是孩子自己 如有的男孩子不會自己站著尿尿,只會坐在小馬桶上;有的孩子不會用杯子喝水;有的孩子不會自己穿鞋子;有的不知道拿著勺子怎么放到嘴巴里,喝湯的時候會灑出很多。。。 父母或看護人的一味代勞,最終吃虧的是孩子自己,父母只有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才能讓他們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獨立生活!
教孩子學會簡單的禮貌用語,如請,謝謝等。
教會孩子簡單地表達自己的需要、掌握最基本的生活用語,如身體不舒服時教會孩子說&ld;我肚子疼&rd;這樣的話。
不斷規范自己和孩子的語言,自己盡量使用普通話,不要用兒化語(如飯飯、瓶瓶這樣的)或者方言,如果孩子通過動作和兒化語示意父母做某件事情,請不要立刻做,要求孩子用規范的語言說出來,如有的孩用噓噓的聲音表示有尿尿了,應該逐步讓孩子說出&ld;我想小便!&rd;
教會孩子分清人的稱呼,更快地學會與老師、小朋友溝通。
在家里也嘗試著父母離開做其他的事情,讓孩子自己玩一會。
多帶孩子出門接觸小朋友,如去公園、去郊游,讓他有接觸外界的機會。
鼓勵孩子主動地和其他小朋友進行語言上的溝通,如&ld;我可以玩你的玩具嗎?&rd;&ld;送你一個小熊!&rd;
告訴孩子和小伙伴沖突的時候知道找老師幫助。
不能跟隨陌生人走,記住老師的摸樣。
不能觸碰電源開關、飲水機的熱水標志等。
不能傷害自己,如摳指甲、咬下唇等。
孩子初入園焦慮非常容易做出&ld;傷害&rd;自己的動作,父母要注意觀察,幫助孩子緩解緊張情緒。
在家中就逐步制定一些規則,如到了吃飯的時間就要吃飯,不能再邊玩玩具邊看電視等,這樣孩子上了幼兒園就能了解一些集體規則的意義,如不能遲到,到了午睡的時間就要午睡;聽從老師的指令,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等。
讓孩子逐步了解違反規則會受到&ld;懲罰&rd;這樣的概念。
多給孩子講講生活中的規則,如沒有付過款的東西不能打開,紅燈的時候不能過馬路等。
孩子在家比較自,在幼兒園比較受束縛,但是任何自都不是絕對的,只有在規則指導下的自才是真正的自。遵守規則的孩子一定是內心自的孩子,也一定是充滿友愛的孩子。
寬松的衣物,舒適的鞋子,另外多備一套衣物,尤其是小褲子,初入園孩子容易尿褲子。
小馬甲之類隨身能上身的衣服,以利冷熱替換。
孩子的依戀物可以帶到幼兒園去,以利順利過度。
依戀物不能完全采用強制性的手段與孩子隔離,要通過分散注意力和時間上的轉移法,而一所真正的好的幼兒園和好的老師也不會強迫初入園的孩子與依戀物分開的。
孩子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即使準備工作做的再好,也會哭鬧,這是正常的,請解孩子,幫助孩子順利過度。還有一些孩子因為初入園有新鮮感,前兩天非常開心,父母千萬不要掉以輕心,這樣的孩子有可能在之后的幾天產生低落情緒。
孩子初入園情緒不好,抵抗力差,和家里的一對一的環境不能比,交叉感染的機會多,所以基本都會有一個頻繁生病期,所以父母要有心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