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用餐存在哪些壞習慣 怎樣解決孩子的用餐問題
孩子吃飯總是不讓父母和老師省心,孩子挑食,孩子邊看電視邊吃飯,孩子需要家長哄著吃,這些孩子用餐的壞習慣是什么導致的呢?怎樣改善幼兒用餐的壞習慣呢?如何解決孩子的用餐問題?下面我們一塊來了解一下吧。
一、幼兒用餐現狀:
幼兒園的午餐時間,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
場景1:午餐時間到了,今天的菜是紅燒獅子頭,青菜和木耳豆腐湯。 從老師和保育員開始分飯菜,有的孩子就開始說:“老師,我不要吃獅子頭。”“我不想吃青菜。”“我飯要一點點。”“我不要喝湯。”……老師說:“不要挑食,什么都要吃。”
場景2:大家開始用餐了,有的香噴噴地吃著自己的一份飯菜,有的孩子看著眼前的飯菜發呆,有的根本就不想自己動手吃,有的孩子把自己不要吃的菜送給別人吃,有的索性把腿翹到了小椅子上,和別人開始聊天了……
場景3:用餐結束后,有好多剩菜剩飯。有的孩子乘著老師不注意,就自己倒掉了飯菜。有的孩子沒有收拾自己的碗筷,就去漱口或者自由活動了……
根據了解,在家里時孩子的用餐狀況有時會出現以下場景:
場景1:吃飯時間到了,孩子還在看電視,根本就沒有離開電視的意思,家長苦口婆心地說,最后沒用了,就把飯端到孩子的跟前,讓孩子一邊看電視一邊用餐。
場景2:孩子比較挑食,加上又自己比較懶,不想自己吃飯。父母沒辦法,只好哄著孩子吃飯,有的甚至還存在喂飯的現象。有的孩子玩到哪,家長的飯碗就端到哪,追著喂給孩子吃。
二、幼兒用餐習慣差的原因分析
(一)挑食現象的出現與家庭的教養和喂養方式有關。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當然也離不開父母的教養和喂養。有的父母偏愛給孩子吃葷菜,很少吃蔬菜,所以造成了有的孩子受到父母的影響,只愛吃葷菜,覺得蔬菜很難吃;有的父母本身自己就比較挑食,父母的用餐習慣孩子看在眼里,父母的行為時刻影響著孩子的用餐偏好,從而間接導致了孩子偏食現象的出現;
有的家庭在用餐時,不注重用餐時的習慣,一邊講話,一邊看電視,有的還端著飯碗走來走去,父母給予了孩子不良的榜樣,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不良的用餐習慣。
(二)父母的過分寵愛,導致幼兒用餐時行為習慣較差。
現在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都比較寵愛孩子。孩子不吃,就哄著吃;孩子不愿自己吃,就喂著吃;用餐時間到了,孩子要玩,就追著喂給孩子……
有的孩子在家用餐是,一邊講話,一邊吃飯,甚至還把腳抬起來放到桌子上,有的父輩們非但不批評,反而夸獎孩子,父母沒有及時地加以引導,沒有教給孩子正確的用餐方法,導致有的孩子用餐習慣較差。
(三)父母老師過分地包辦代替,缺乏及時有效地引導。
在家時,有的孩子不吃飯,家長們就喂給孩子吃,怕餓著孩子,而不是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是他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更不會讓孩子自己動手收拾碗筷。
在學校,特別是小班的新生,有的老師比較寵愛孩子,孩子不肯自己吃飯,就喂給孩子。吃完飯后,往往都由阿姨收拾餐具,孩子們就開始自由活動,用餐就此結束。當孩子出現挑食現象或者不良的用餐習慣時,老師只是單純地說教,“不要挑食”“不準怎么樣”,這種單純的說教對孩子來說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也許孩子當時服從了,但是下次還會有此類情況的出現。
三、如何解決孩子的用餐問題
解決孩子的用餐習慣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時常關注并加以正確有效地引導,才能逐步改正孩子們的不良習慣,這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情,也是家長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老師應注重科學有效性,與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有機融合。
在班里,如果有幼兒用餐行為習慣較差的現象出現,不應以單純的說教為主,應巧妙地結合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把培養幼兒良好的用餐習慣滲透于一日活動中。
如:晨間談話活動中,可以談一談,“今天吃了什么樣的早餐?”“什么樣的早餐比較有營養?”“他們中含有什么營養,對我們的身體有什么好處?”大家集思廣益,共同探討。最后老師再加以總結和提升。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告訴了孩子早餐的重要性,以及各類早餐的營養價值,使幼兒注重吃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