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的家長"和"智慧的家長" 你屬于哪種
天底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他們都深愛著自己的兒女,想要將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無條件的贈與他們,看著他們健康快樂的長大。但是,不同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方式方法往往是不同的,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就決定了你是一個“愚蠢的家長”還是一個“智慧的家長”。
凡事成敗皆在輕重二字,智慧家長輕重緩急把握得好,孩子自然發展全面。相反,愚蠢家長輕重倒置,結果,孩子像根倒栽的蔥,沒有什么出息。愚蠢家長往往是以下八重八輕,而智慧家長則相反。如果家長能夠借此反思自我,則智慧之光乍現,孩子未來光明。
下面就給愚蠢的家長畫畫像,如有雷同,千萬別生氣,而是要多多反思,說不定這苦口良藥就是孩子改變命運的開始。
一、重物質,輕精神——喂豬式家長
這種家長養孩子如同喂豬,只要孩子要物質方面的享受,就盡可能滿足,好吃好喝好衣好穿的對待孩子,生怕孩子在物質享受方面有不得意之處。經常嘴邊的話:孩子,只要好好學,你要啥,媽就給你買啥。很少關注孩子的精神、道德層面,也不會引導。我稱之為“喂豬式家長”,這樣的家長不喂出豬才怪哩。
二、重分數, 輕習慣——算盤式家長
這類家長最使勁的時候是孩子分數出來的時候,像算盤式的一打,分高則喜,分低則憂,再低則怒,更低則瘋。分高則對孩子艷陽高照,分低則對孩子電閃雷鳴。美其名曰:目標式管理。但他們不知道,好分數來源于好習慣,你光注重分數高低,卻不好好抓抓孩子好習慣,自然就不會有好結果。
三、重功課,輕功力——拔苗助長式家長
家長以為只要孩子學習好就一切好,他們并不知道,孩子的視野、實踐、好奇心才是孩子學習的重要“功力”,結果把孩子拴在書本上,將孩子關閉在學校與家庭的直線之內,這樣的直線決定了這樣的孩子遠沒有面廣而學的孩子更有潛力和能力。
四、重學業,輕做人——倒栽蔥式家長
本來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成為大寫的人,結果某些愚蠢家長卻偏偏把學業做為教育的目標。結果,孩子是學業有了一定的成績。然而卻發現成了魔獸,連基本的做人準則不會,有的成為了白眼狼,有的成為了軾母的兇犯,有的成為高智商人渣。真是可悲可嘆呀
五、重管教,輕表率——手電筒式家長
這種家長教育孩子一套套的,結果自己二半吊子。像個手電筒,只照孩子,不照自己。對孩子大講學習的好處,煞費苦心地說教,結果,孩子反問道:“你咋不學?”家長立刻氣暈過去。
六、重本能,輕界限——母雞式家長
這種家長顯然不懂紀伯侖的詩中一句話“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卻以為孩子就是自己的化身,是實現自己的夢想的拷貝品。家長發揮老母雞一樣的本能,對孩子實施過度保護,經常逾越與孩子的界限,剝奪了孩子的成長機會,結果家長越包,孩子越懶。可悲的是孩子因為不能夠獨立、自由的成長,能力欠缺,自卑、懦弱之氣懸浮在頭頂上。
七、重緊盯,輕自由——特務式家長
這種家長對孩子總是不信任,總覺得孩子與他作對,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所有的愿望去做,控制欲極強。結果,孩子為了追求自由獨立,與他玩貓捉老鼠的游戲,雙方之間斗智斗勇可謂兩敗俱傷。
八、重眼前,輕長遠——老鼠式家長
這種家長的目光最多有半個學期,有的家長的目光只不過是月考之間的距離。他們把所有的心情好壞維系與孩子的本次考試成績與下次考試成績之間的差別。他們鼠目寸光,沒有能力將眼光放遠到未來若干年,甚至幾十年,他們并不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道理。
有位著名的大主教坦普爾大主教曾經說:“人們十八歲怎么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后來會如何發展。”其實,教育是一個戰略問題而不是戰術問題,把教育的重點應當放在培養孩子幸福的續航能力上,而不是孩子的答題上,才是真正的有本事的父母呀。那種只顧眼前,忘記了培養孩子身心健康等幸福的續航能力的家長是多么的愚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