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怎樣縮短產程 將分娩之痛降到最低
我們都知道生孩子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即使自己還沒有生,可是看見別人描述的生小孩是那么痛苦的時期,讓我們也不禁害怕了起來了,因為已經生產過的產婦描述的分娩時的痛楚卻如此真實而強烈,以至于讓未生育或即將生育的女性心驚膽戰。
現代婦產科醫學研究一直致力于將女性的分娩之痛降到最低,比如縮短產程的時間,因為時間短=痛苦少。那么產婦產程多少時間屬于正常范疇?如何科學加快分娩速度以減少痛苦呢?
每個產婦生產的時間各不相同,其原因很復雜,包括女性先天的身體條件、醫護人員的經驗、胎兒的胎位和大小等等。不過,這其中也有一些可控因素。首先我們要了解分娩有幾個過程。一般情況下,個分娩分為3個過程:
有個別產婦因為種種原因,例如年齡偏大、精神緊張在還沒有臨產時,就自亂陣腳,生活節奏紊亂,正式臨產來到時已經疲乏無力,致使產程延長,這種情況還是非常危險的。如果產程超過24小時則稱之為&ld;滯產&rd;,一旦滯產就增加了手術、感染的幾率。其實在分娩時還是有一些技巧可言的。
在臨產時,產婦會產生便秘時的感覺,此時寶寶的小腦袋壓迫到了肛門,此時就應該上產床待產。生產時拉住產床扶手的把手,用力往胸前拉,腳用力蹬出去,就好像劃小船的感覺。每一次用力的時間要盡可能長,一次用力的時間越長,生得就越快。也有人把分娩時用力的方式和排便做比較。這兩種用力方式確實類似,醫生會在準媽媽身邊指導,跟著醫生的指導進行一定可以的。
此時,還要注意不要把氣力浪費在大喊大叫上,宮縮時會有痛感,但此時開始用力,趁著宮縮屏息向下用力,宮縮停止產婦也可以借機休息一下,但是不要突然全身放松,慢慢松弛緊張的肌肉,以免胎兒又被收縮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