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如何養成
習慣,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逐漸養成的行為習慣,好的行為習慣將使我們受益終生。壞的行為習慣將很可能使我們誤入歧途。為了讓孩子們健康茁長的成長,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各位家長們務必要盡早培養孩子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哦!
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對于幼兒園的孩子們來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這個階段教育的重點之一,也是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時期。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如果在兒童期的早年,不能給予合理的教育,使兒童養成不良的意識和行為習慣,那就會給以后的再教育帶來幾倍、幾十倍的困難。”所以在幼兒時期我們老師和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會使孩子受益終身。
一、逐步要求,循序漸進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能力提出要求,而且要考慮幼兒現階段整體發展水平,提出的要求要逐步提高,循序漸進。對于剛入園不久的幼兒,老師只需要讓幼兒掌握簡單的一日生活規則。比如,集體活動的時候,安靜坐好,不隨意離開座位等。一段時間后再提出關于社會行為的要求,比如,見到老師要問好,得到別人的幫助要說謝謝等。
二、不斷肯定,積極鼓勵
幼兒的有意注意時間短,在活動中有的孩子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老師要多鼓勵和表揚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在肯定他們表現的同時,引導其他孩子養成認真聽講的好習慣。鼓勵好習慣的同時,幫助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矯正不良的行為和學習習慣。
三、豐富游戲,寓教于樂
游戲是幼兒最容易接受的學習方式,將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以游戲的形式滲透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和體會好習慣帶來的好處,真正達到寓教于樂。同時也便于老師在觀察幼兒活動時,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幫助幼兒糾正和解決。
四、時時處處,以身作則
幼兒時期的孩子好奇、好動、好模仿,因此,家長和老師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時時處處規范自己的言行,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例如:我們常常教育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樣,但是我們成人常常會不自覺地翹起二郎腿,這些孩子們都會看在眼里。幼兒最喜歡模仿的還有老師,老師的一言一行對孩子們都有影響,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嚴格規范自己的言行,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教師應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幼兒起表率作用。
總之,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不但老師要以身作則,同時也要要求家長為孩子樹立榜樣,家園要求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之終身受益。(賈艷華 作者單位:長治市城區童樂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