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良好家風,傳承中華美德》作文
家風,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激發著我們去追求真善美,去抵御邪惡與誘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弘揚良好家風傳承中華美德作文,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弘揚良好家風,傳承中華美德》作文(精選篇1)
記得從我記事起,父親就一直規范我們的言行,比如吃飯,在沒有特殊的情況下,一定要等家人到齊才能一起開動,父親說,當忙碌的一天結束,你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看著那滿桌飯菜,還有最愛的家人在等候著你,那是一種來自家獨有的幸福感。就這樣,父親讓我們體會了家人的尊重、家的親情、家的溫暖。
小時候,父親、母親就經常教導我和姐姐要勤勞,講述了許多名人因勤勞而獲得成功的故事,從小起“勤勞”二字就深深的印在了我們的腦海里。每到休息日,父親、母親就帶領著我和姐姐一起打掃衛生。父親擦窗戶,母親洗衣服,姐姐拖地,我擦桌子。不用一會功夫,我們的家就干凈極了。勤勞的家風使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快樂,家庭的溫馨。
父親還教給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比如節儉興家,浪費可恥,這個淺顯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影響著我的言行,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實際上它是我們世代傳承的傳家寶。在物質生活不斷提高的`今天,我們不能讓勤儉節約與孩子們漸行漸遠。作為長輩,我們要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影響下一代,作為軍人的我經常利用茶余飯后的空閑時間給我的孩子講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是我國的文明傳承,興國安邦,經久不衰的制勝法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要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在我家的衛生間里放了個大水桶,孩子受我們的影響,總是把用過的生活用水都倒在這個水桶里,進行再利用,從不浪費一滴水。勤儉節約,低碳生活是我們現代生活的主旋律。有時我們還可以教孩子一些生活中的小竅門,比如家里的冰箱出現異味時,我會跟孩子一起把剝下來的橘子皮、柚子皮洗凈擦干后放入冰箱內,幾天后,打開冰箱,清香撲鼻,異味全無,這可是天然的環保型清新劑。現在我家的孩子儼然成了環保小大人、勤儉節約的好幫手。
當然,我的家風還有很多津津樂道的故事,美好、溫馨的家庭是每個人都想擁有的,我的一家在友愛、互助、向上的家風的沐浴下,幸福生活著。就算面對暴風驟雨,我們也絲毫不退縮,昂首挺胸,勇往直前,最終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想必,這就是家風的力量!
《弘揚良好家風,傳承中華美德》作文(精選篇2)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人如果沒有約束,也不會成材的。所以我認為每個家庭來說都很重要。說到家風,我想到了我的姥爺,他的一舉一動,影響著我使我受益匪淺。小時候見姥爺在地里干活,他總是唱一首歌:"不靠天,不靠地不靠別人靠自己,"現在我才明白了姥爺的用意,做人要頂天立地要靠自己。
我是個貪玩的孩子,常常不認真學習數學,每次考試都不理想。到了五年級時我從來沒有考過高分,更不用說老師的表揚啦。看到別人拿到數學獎狀,我心里不安起來,想到姥爺唱的歌,我要自己多努力呀!于是我采用笨鳥先飛的方法自己多看書,多練習,并且圍著老師問問題,漸漸的我的成績提了上來,我也越來越明白靠自己的`含義,只要自己努力了才會有成就啊!
姥爺不僅教會我們遇到困難不要氣餒,要迎難而上。還教會我沒要多讀書的好習慣。
姥爺的愛好就是讀書,聽姥姥講姥爺每個月都要買書,導致姥爺家有一堆堆的書,姥爺還有一大堆的讀書筆記,書上也標示了好詞好句和自己的標注。姥爺常說:"多讀書才會有知識,有知識才會開眼界。"姥爺又把愛讀書的習慣帶動了我,現在我也越來越愛讀書啦。從書中獲取許多知識,也給我的學習成績不斷提升。尤其是語文,每次的作文的高分,老師還表揚我懂得多,讀課外書多。我心里想喝了蜜一樣甜。
遇到困難不要氣餒,要自己多努力也要多讀書,這就是姥爺教給我的。
我時時想著這家風,并且要這樣做下去。這樣的家風會使我終生受益的。
《弘揚良好家風,傳承中華美德》作文(精選篇3)
家風,就是在家庭里形成一個統一的道德標準。它直接影響我們的成長與性格還有處世之道,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我家也不例外。
是媽媽教會了我做人要誠實,她常說一個不誠實的人在社會上是得不到別人尊重的,我小時候還弄不明白什么意思,直到上了一年級,一次數學測驗,我考的很糟糕,回去媽媽問成績時,我想也沒想就告訴她考了100分,卷子又收回去了,可是沒成想晚上媽媽收拾我書包時發現了,但她沒有發火,把我叫過來耐心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叫《狼來了》,這使我懂得了誠實的可貴之處,它是用金錢也買不到的,這件事之后,我再也沒撒過一次慌,因為我知道欺騙別人就等于欺騙自己。
是爸爸教會了我勤儉,他的口頭憚: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雖然我們的.生活可以算上富足,但也要節儉,也不可以亂花一分錢,記得有一次,我和爸爸走在路上,忽然看到前面地上有一角錢,爸爸正要撿起,我說:"一角錢能干什么呀!扔了吧!"可爸爸卻拿起這一角錢邊擦干凈邊說:"一角錢雖少,可也是錢,只要聚少成多,將來它也能成為一筆不小的財富!"回到家后爸爸找了個小盒子把這一角錢放了進去,后來我們只要有零錢也都放進去,直到現在小盒子己經變成了大盒子,這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再好也應以"儉持家,因為儉以養德呀!"從此我便養成了節儉的好習慣!
爸爸媽媽教會了我誠實做人,勤儉節約,這也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我不僅要傳承下去還要發揚光大,這樣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弘揚良好家風,傳承中華美德》作文(精選篇4)
家是我們成長的第一空間,在我的成長過程中,身上無一不是家風烙下的印記。像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
家風是一個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不可缺的部分,而我們家的家風就是樂于助人,寬以待人。
記得,小時候,爸爸告訴我,做人,在看到他人需要幫助時,應要做到義不容辭地樂于助人。"遇到有困難的人,盡量伸手幫一把"。
那是個星期天的上午,我和媽媽去超市,在超市門口有個乞丐討錢,媽媽說"把一些零錢給他"我對媽媽說:"媽媽,不要理那些乞丐,現在很多乞丐都是這樣騙錢的"。"如果人家是真的需要錢呢?如果換做你是那個乞丐,也給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吧!"。媽媽反駁道。我拗不過媽媽,只好把零錢給了乞丐。"謝謝"那個乞丐灰白的'頭發下,烏黑的眼睛充滿感激,他伸出雙手,激動的接過錢。這時我覺得自己錯了,媽媽是對的,我想我知道以后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么做了。
寬以待人,爸爸在生活中交際廣泛,人緣很好,我爸爸一直在用行動告訴我,什么叫寬容。有一次,鄰居的孩子把我家魚缸里的魚玩死了,我本以為爸爸會大發雷霆,要知道爸爸十分喜歡那些金魚,每天定時喂養它們,每周定時給魚缸換水,這些金魚在爸爸的精心照料下,在我家生活多年,沒想到他卻和顏悅色地對那小孩說話,教育他,讓鄰居對他的為人十分欽佩。
我家的家風,對我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它教我做人的道理,讓我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材。家風就是道德的力量和成長過程中的信仰,是一個成長的指南針,家風是一個家幸福美滿的見證,家風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根本,家風是一個社會長治久安的基礎,家風是我們不可缺少的信仰。
《弘揚良好家風,傳承中華美德》作文(精選篇5)
最近,我讀了《浙江好家風》這本書。這本書分為學習篇,修身篇,治家篇,處事篇,愛國篇五個部分。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
從古至今,我們浙江人的好家風代代相傳,成就了許多名人。我為自己是浙江人而感到自豪與驕傲。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我們家的家風是:助人為樂。我的媽媽是一位老師,爸爸是一位公務員,從小,父母就教育我: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有一年,媽媽班上有個小女孩的父親因病去世,爺爺又身患重病,喪失了勞動能力,母親不堪生活的重擔,遠走他鄉,改嫁他人,年邁的奶奶成了家中的頂梁柱。從此,小女孩的臉上再也沒有笑容。媽媽知道了她的情況,經常把她接到家中,給她關愛與溫暖。那年暑假,我爸爸還帶著她去烏鎮旅游呢!小女孩的臉上終于展現出了久違的笑容。
父母的言傳身教對我的影響頗深,如今,我早已接過父母手中的愛心棒,將一份份愛心傳遞了出去。
記得在我五年級的時候,學校組織了一次聯誼活動:將農村學校的`一些學生接到我們學校生活四天。他們由我們學校的學生自愿認領,放學后,跟我們回家,和我們同吃同住。于是,我家里就迎來了一位小客人——小邱同學。很快,四天過去了,我們在分別時,互相留下了聯系方式。
放假后,我和爸爸帶了許多禮物去看望他。當走進他那破舊不堪的房子時,我們才知道,原來他爸爸是殘疾人,她媽媽在生下兩個弟弟后就離家出走了,生活的重擔都落在了年邁的爺爺奶奶身上。知道這一切后,我的心無比沉重。回家的路上,我和爸爸決定幫小邱籌集一筆錢,為他以后上初中做準備,而且還要將他接到城里,讓他接受更好的教育。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我和爸爸的努力下,終于為小邱籌集到了一筆錢,而且我爸爸還幫他聯系學校,如今,他已經進入處州中學的重點班學習。我和爸爸都為他感到非常高興。周末的時候,我還會約他到我家來小住幾天。我們去萬地購物,看電影,我還教他騎自行車……
人們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什么樣的父母就會培養出什么樣的孩子。我想,這就是家風的魅力和神奇吧!
《弘揚良好家風,傳承中華美德》作文(精選篇6)
家是溫馨的港灣,她承載著心靈的歸宿、家是社會的載體,她延續著文明的傳遞、家是生命的燈塔,她指引前行的方向、家是拼搏的依存,她給予澎湃的動力!談及家庭,每個人都會有說不完的感想、道不盡的感慨……。復雜情感的交織,是家庭與時代和社會的縮影,是家風與情感和文明的延伸。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勤儉持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也是我們家庭生活的真實寫照。我出生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當時我國還處于計劃經濟時期,在那個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布票、糧票等憑票供應仍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幼時的我便常有奶奶照看。奶奶歷經生活的坎坷,早已養成了勤儉持家的良習。常聽奶奶講,困難時期全憑爺爺一人每月七十多元的`工資供養全家七口人的生活,除此之外,還要定期給村里的公公婆婆捎去生活費用,五個孩子的衣服、鞋子都由自己親自手縫制,常常是老大穿過的衣服老二接著穿。所以,當時就流傳著“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說法。從我懂事時起,就記得奶奶起早貪黑的忙、勤儉節約的過,從未見過倒掉吃剩的飯菜,孩子們的碗底也不允許留下一粒米。長大后,還常常聽叔叔講起過年時聽著街上的鞭炮聲而催促奶奶快些縫制未完工的棉褲等著下地的情景,
所以也不難理解當時有著“雞蛋碰糕”的現實。在身教、言教的雙重引導下,我也漸漸養成了踏實樸素、勤儉持家的良習。至今,沒有在外用餐的習慣、不吃零食、騎自行車或乘公交車出行、除特殊情況外從不打的。這種習慣也常常潛移默化到我的工作中,常從節支降耗的角度考慮問題。習慣坐班車送報表,雙面使用復印紙、通過自學自己動手處理計算機、打印機、復印機等辦公設備出現的問題。
謙和誠信是長輩們對我從小的教導,也是我們全家待人接物、工作生活的起碼標準,更是我們中華民族高尚人格魅力的具體展現。謙既謙虛謹慎、和既和睦相處、誠信既一諾千金。無論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我從不忘記長輩們從小對我的教導:“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話雖樸實,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所以,工作以來無論在什么單位,無論在什么崗位,我都竭盡全力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友善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在待人接物中我學會了寬容、奉獻、擔當、感恩、樂善好施、助人為樂,懂得了虛心接受來自家庭、社會、師長、同事、領導們“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循循善誘的教誨。日常的學習、工作中,我常以“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態度,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因為我深知在知識不斷更新、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只有勇于開拓、敢于創新的人,才能勇立潮頭、出類拔萃。我把《論語》中“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
信乎?傳不習乎?”作為座右銘,學習用國學經典對照和激勵自我、教育孩子,懂得謙和誠信與生命等同的價值。
自強樂觀,是我從長輩們日常生活中發現的又一優點,雖他們從未以言語的方式告誡,但我還是能夠耳聞目染。多年前,爺爺生病住院,不經意間我撫摸到爺爺的膝蓋下方異常粗大,我只知道爺爺有腿疼的毛病,可從找到過問題的癥結。那天我恍然大悟,曾聽爺爺說過,他老人家退休前一直在運銷站工作。五十年代時運銷站裝火車全部是人力裝卸,每人肩頭扛著一筐一筐的煤在斜搭在車皮與地面的木板上上下穿梭直至裝滿車皮,不管刮風下雨、天寒地凍從不間斷,爺爺的兩個肩膀上有著與常人不同的兩個高高的肉墊,是由于長期受力所至,可我卻從未想過由于膝蓋關節長期吃力,所導致的關節嚴重變形。爺爺總在晚輩們的噓寒問暖時輕描淡寫的說腿有點疼,平日樂觀豁達的他卻從未說起他所經歷的艱難,這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第一代同煤人開荒拓土,戰天斗地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同煤精神;讓我明白了生活不會一帆風順,要學會在逆境中成長,吃苦耐勞,樂觀對待生活,有自強不息、勇于擔當、勇于探索、孜孜不倦的精神,對待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有條件要做,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做,要有高爾基筆下海燕搏擊風浪的斗士精神。
《弘揚良好家風,傳承中華美德》作文(精選篇7)
中國自古就有世家傳世的好家風為人所贊頌,良好家風的構建與傳承是一種利家利民利國的行為,相反則害己害人害社會。所以,好家風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縮影,是父子相繼的一種傳承。
良好的家風是優良品質在家庭中的積淀和傳承,是家庭留給每個成員的寶貴精神財富,古有仁智禮義信,今有勤孝謙和思,良好家風因背景各異,也各有千秋:或仁愛寬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鄰里友愛;或克勤克儉,常懷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之念,靠勤奮興家聚業,講節約精打細算;或本分做人,不為富動,盡職敬事,誠信待人。以上種種,在無形中影響著家人,讓子女終身受益,其價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良好家風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熏陶與積淀,應該加強教育,反復訓練,注重養成,成為每個成員的自覺意識和行為。
在我家的家風總結下來就是一句話“多看多做少說”。我曾祖母在世的時候就經常教育我們多看書多做事少說話,所謂多看書可以增漲知識,多做事可以熟練技能,少說話可以減少爭執。所以從小我就被如此教導,才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練就了動手的好能力,就是少說話沒能做到,在與人起了不少爭執之后才悔悟過來當初曾祖母的教導之意。
多看書的意義不用我多說,大部分人都能明白。但是如果不是從小培養的良好的閱讀習慣,等真正長大了之后我想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安安靜靜的坐下看書了。快節奏的`生活已經改造了我們,浮躁的風氣也影響著我們,已經失去了看書的良好氛圍,在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情況下,人們大多會選擇去看電影電視或者上網來打發時間而不是選擇看書。閱讀這一培養人們精神靈魂的方式已經不再常見到了。所以為此我很慶幸我的家風給我帶來的這一好習慣。我在努力培養我的孩子的閱讀習慣,現在他也成了一個愛看書的小家伙。
多做事會讓人變得勤奮,變得受到別人的歡迎。誰不喜歡一個勤快愛干活的人在身邊啊。有人覺得多做事多累啊,相比其他人少干活來說自己吃虧了。其實多做事并不意味著就吃虧了,多做事可以讓你保持一種時常準備良好的狀態,這種狀態可以使你在遇見突發事情的時候不至于手忙腳亂。這個現象在你懶散較長一段時間之后就會發現,長時間休息不做事后,在做事情是就會發現自己突然不會做事了,干什么都會出錯。這就是狀態下降了,俗稱的手生了。所以這個習慣我也傳承了下去,讓孩子學會習慣與做事。
少說話則是一種處世態度。當年在老家生活的時候,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曾祖母的口頭禪“寢不言飯不語”。這句老話說的就是睡覺吃飯的時候不要亂說話。這點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才逐漸體會到了其中的真諦,睡覺時候說話大部分是在宿舍,交流的內容大多是編排一些老師同學的傳聞笑話不滿,容易招人嫉恨;而吃飯時候說話大部分是喝酒誤事,胡言亂語,容易產生誤會。所以少說話能減少爭執。另外少說話也能減少自己無意識的炫耀,減少他人的敵視。
好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滲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觸里,諄諄誘導,親切教誨,熱情鼓勵,嚴格要求,無不影響著家庭的每個成員,并且影響到鄰里和社會。讓大家都來關注家庭文明建設,給社會留下一片和諧、一片溫馨。
《弘揚良好家風,傳承中華美德》作文(精選篇8)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我家就存在著:尊老愛幼、團結友愛、誠實守信、樂于助人、寬容。
我們家尊老愛幼的事情有很多,比如:“上次在公交車,我坐在座位上,慢慢變得擁擠起來。在鑫隆這站,上了一位老人,大約有七十多歲,我便把座位讓給了那位老人。但老人說:“不用了,你坐吧。”我用了很多辦法說服這位老奶奶,她才肯坐下,老人還夸我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呢!”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管在家里還是外面,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會讓著我們,而我們也要聽他們的話,所以,尊老愛幼是每個人都不可缺少的。
記得有一次,在滑沙場的時候,有兩位外國阿姨在問我爸爸什么,爸爸聽不懂她們說的話,就把我叫去了,爸爸讓我去幫助她們,我說:“不,我不想去。”但是說完了,我還是鼓起勇氣說了出來:“Hello,can I help you。”意思是:“你好,我能幫助你們嗎?”她們說:“Hello,why?”意思是:“你好,你說什么?”我就又大聲的重復了一遍。可她們還是這句話:“Why?”我在想,他們聽不懂我說話嗎?難道她們不是英國或美國人,可是她們會說英文啊!我沒能幫助到她們,但我也很高興。爸爸說:“你已經很勇敢了,你有勇氣去幫助她們,跟她們對話,就代表你有著一顆樂于助人的心,你今天好棒啊!”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要有一顆善良、幫助他人的.心,用多少錢都買不回來的,那就是金子般的心。
每個家,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如果你多一份愛心,多一份寬容,多一份善良,多一份尊敬、謙讓、團結。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尊老愛幼、團結友愛、誠實守信、樂于助人、寬容。這就是我家的五大家風。
《弘揚良好家風,傳承中華美德》作文(精選篇9)
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曾以系列報道形式播出了持續很多天的專題節目《家風是什么》,讓“家風”這個離我們有些遙遠的詞語瞬間成為被大家討論的熱點。家風到底是什么?相信很多人一口答不上來,卻又隱隱想起什么,也許是看到的一部電視劇,也許是讀到的一個故事,也許是要堅持的一種品質,也許就是一句掛在耳邊的不經意的教導。
每個行業都有行風行規,而作為社會最基本的細胞—家庭,也有著歷久傳承的家風。家風是什么呢?家風就是一種家庭規范,也是一個家庭內部的文化滋養,或者是有據可依的古法門規,或者是口口相傳的人生哲理。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無聲地影響孩子的心靈”,這是中宣部部長劉奇葆的感言。是的,家風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也是一種有形的傳承。家風一般通過家規、家訓等有形的行為遵守,形成了一個家庭或家族無形的道德精神氛圍。自古以來,文化的.家庭都是講究“家風”傳承,很多歷史上曾經顯赫長久的家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家風、家訓和家教。泱泱華夏文明中,很多經典古籍都留下了家風傳承的影子,成為后世學習的典范,如《國語》、《論語》等許多典籍中都蘊含家風家教精神,《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更是成為家教典范。
不同的家庭氛圍會塑造出不同的性格和處事之道。有的家訓處事公道,積德行善;有的則自私自利,背信忘義。因此,家風的純正與否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的風氣。
好家風、好家訓是傳家寶。一些歷史故事中,我們也能窺見家風對后代為人處世的影響。我們所熟知的張英“六尺巷”故事,“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這樣的胸襟與包容,化干戈為玉帛,很好的化解了鄰里之爭,傳為后世美談。而這種淡泊致遠、克已清廉的家風也獲得了其后代很好的傳承,張英兒子張廷玉三朝為官,清廉公正,學識過人,為史家公認的學者大儒,六尺巷在父輩那里寬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寬了萬丈,“心底無私天地寬”,無私的心胸因此坦蕩而無垠!
家風雖小事,關乎大國治。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家風相連形成民風,民風相融促成社會風氣。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風清。傳承好家風,對社會而言,是一種巨大的道德精神力量。一個社會要和諧美好,弘揚家風不可或缺。當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必須從一個家庭做起。尤其要重視家風和家教,突出價值觀和道德教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每個家庭和每個公民的日常道德行為中,真正凝聚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基本力量。
好家風是祖輩經歷滄桑歲月,用智慧結晶出來的精神財富。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家風傳承的內容也應與時俱進,適時補充外延,做到與時代同歌,與發展共舞。特別是要與我們倡導的核心價值觀順接,要延伸至我們今天的時代主題中去,使得諸如環境保護、低碳生活、生態文明建設等要素增添到家風家教中,為這些好的倡導增添一份遵守與執行力,同時也使美好家風獲得新的發展空間而千載傳承。
《弘揚良好家風,傳承中華美德》作文(精選篇10)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不是自己的東西,再好也不能拿。”
“說到做到,不放空炮。”
家人每每這樣告誡我。相信每個家庭,都有一些規矩要每個成員自覺遵守。起初,我并不明白其中的意義,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懂得,這就是大人常說的“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中的家規。
我這個人呢,優點不多,缺點倒是一大堆,就是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就說形象吧,初見我,第一印象可能還不錯,可過不了幾分鐘,你就會發現,我的腿便會不由自主地抖動起來,而且可以單腿或雙腿抖,甚至還可以不同頻率地抖。一抖起來,我就會陶醉,感覺這才是世上最美的旋律!同學們也常說:“要是學校舉行抖腿比賽,你準是冠軍……”別說,我覺得這話特受用,聽得我心里很是舒服,于是,抖腿的習慣一直保持著。
這不,在家寫作業時,我蹲在凳子上,把凳子腿翹起來就抖上了。這時,奶奶進來了,見我這樣子,沉著臉說:“你這樣子,不跌死你才怪!”這話聽得我云里霧里,愣在那兒。“女孩子就要有個女孩子的樣,成天這樣坐沒個坐相,站沒個站相,像話嗎?”
奶奶開始教育我了,“你要是養成了習慣,出了社會,你就會不自覺這樣,到時候出洋相了,我看你哭都沒眼淚出!”
當時,我不以為然,心想:“這么夸張,至于嗎?”漸漸地,我發現,家里每個人在外都站得筆直筆直的,像一顆顆挺拔的松樹,任憑風吹雨打,也絕不會倒下。在家呢,個個都坐如鐘,只有我一個“北京癱”!我頓時恍然大悟,奶奶為何如此在意形象,原來好的形象是一個人素質的體現。形象好不好,直接決定了別人對你的態度,甚至自己的未來。我若有所思,下決心一定要樹立好自己的`良好形象。
長大些,我便迷上了玩玩具。那時,鄰居是一“土豪”,家里新潮玩具遍地都是,這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成了她家的常客。有些女漢子味的我,對娃娃什么的并沒有多大的興趣,倒是車子更能吸引我的目光。我無意中發現了一輛后火紅色的小車,玩了一上午,依然愛不釋手。回家時,便順手牽羊了。
晚上,我把臟衣服一丟,便跑到了我的動漫王國里去了。不一會兒,媽媽突然出現在我面前,一臉嚴肅。等我看清媽媽手中的小車后,腦袋里一激靈!我低下了頭,靜靜地聽著媽媽的訓斥:“東西再好,不是自己的也不能拿,你說你……”
自此,我明白了“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道理。
已經長大的我,也有了自己的小圈子。我會常和同學相邀著去踏青山賞美景。有天晚上,我跟奶奶說了周六和同學約好出去玩。可是到了周六,明媚的陽光從窗里照進來,我躺在床上,說不出的舒服,我盡情地享受著陽光的沐浴,遲遲不肯起來。雖然和同學約好出去玩,但一想到床上的舒適,就不愿動了。奶奶看我遲遲不起床,急忙把我拖起來,還跟我講了好幾個關于誠信的故事,什么“曾子殺豬”“季布一諾千金”等,結論是:“說到做到,不放空炮。”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急匆匆地洗漱過后,抓了個饅頭就出門了。
“言必信,行必果”,已經是我的人生信條,我的朋友也多了起來。
簡單的三條家規,塑造了現在有著良好形象和文明素養的我。相信,每家每戶都有著自己的好家風,如果人人都能繼承和發揚,釋放正能量,世界就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弘揚良好家風,傳承中華美德》作文(精選篇11)
“奉先思孝,處下思恭,傾己勤勞,以行德義。”這是李世民關于家風的教誨。家風在許多家庭都處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家也是一樣,有了家風,大家都將善良、有禮、奮進。
我家的家風,可以概括成兩個字“勤”“孝”。勤,就是做什么事都要非常勤勞。比如,學習要勤奮、做家務要勤勞……而孝,大家應該都知道,就是孝順。而就是這孝順,在我家也有一個故事。爸爸剛來寧波的時候,并不愛吃海鮮,可是到外婆家吃飯的時候,外婆卻總給爸爸做海鮮吃。第一次去的時候,外婆給爸爸做了一桌子海鮮,螃蟹,小黃魚,海瓜子……爸爸又不好意思告訴外婆自己不愛吃海鮮,怕外婆難受,便忍著吃下了一肚子的海鮮。從那以后,每次到外婆家吃飯,桌上總有或多或少的海鮮。而且爸爸媽媽每次去外婆家的時候,總會帶上禮物和祝福。而勤,在我們一家人中就做得更好了。自從小的時候,我每次跟爸爸講話,爸爸總會有幾次不理我。而且每次他的注意力都是集中在手機上的。每到那時,我就會有自知之明,不跟爸爸說話。直到五年前的那個夏天,我實在受不了爸爸這樣的舉動了,我就偷偷地看爸爸究竟在干為什么。直到那時,我才知道爸爸這樣是在勤奮地做工作。爸爸每次不跟我說話的時候,不是在處理工作上的事,就是在看新聞、學習。我在做作業的時候也會這樣,一心一意的做一件事情,媽媽平常對待工作也是這樣專心致志。
這就是我的家風“勤”和“孝”,我相信許多人家的家風也是這樣。家風,如果在遇到困難時,是家人的.幾句鼓勵的話語;在遇到挫折時,是家人的笑容鼓勵;在不開心時,是一顆甜甜的糖果……如果世界沒有良好的家風,那會變得一團混亂。所以,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一起秉持良好家風,爭做有道德、講文明、求上進的新時代的好少年!
《弘揚良好家風,傳承中華美德》作文(精選篇12)
好的家風,也是一所學校,長輩循循誘導,親切教誨,才能讓我們充滿正能量,使社會的風氣純潔,人民生活美好,國家的未來才能繁榮昌盛。
禮——這是我家的家風之一,父母在我很從小時候便這樣要求。特別是家里來了客人,或是每次去拜訪親戚時,父母教育我要學會打招呼。性格很內向的我,不敢同陌生人說話,每次我看父母和親戚聊的熱火朝天時,我就懷疑:難道他們天生就是這樣愛說話嗎?
我長大了,有了能夠和自己交談甚歡的'同學,也漸漸敞開了心扉,敢于同大人談話了,每當客人夸我懂禮貌時,我的心里像泛了蜜一樣的甜。從那以后,禮——就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
孝——是我家的家風之二,我的爺爺奶奶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我的父母常常內疚于沒有盡到做兒女的責任,所以,我的父母就盡一切最大努力,來照顧我的外公外婆,不僅常打電話問候他們,而且也常邀請他們來家里住一段時間,盡盡孝道。
有時候,我覺得他們的到來妨礙了我家的正常生活,使我在生活和學習上都不順心,所以,我常不愛搭理他們。
后來,媽媽察覺到了異樣,獨自對我說道:“我知道你不喜歡外公外婆的到來,覺得妨礙了你正常的生活,但是媽媽只是想孝敬一下自己的父母,等你老了以后,難道不希望你的子女孝敬你么?”媽媽的一番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強——這是我家的家風中最重要的一項,它代表著一個家族生生不息的堅強品格。
自強不息,顧名思義為自我強大、生生不息。每次我遇到挫折和磨難時,爸爸總會給我講“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道理,所以在生活和學習上,我學會了自己獨立面對,不依靠父母和別人。
父母,只能為你躲避風雨,但不能替你承受成長道路上的所有磨難,因此,自己的路,一定要自己闖出來!
有這樣一句俗話:“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正因為有了好的家規,才有了良好的家風,好的家風將永遠伴隨我健康快樂的成長。
《弘揚良好家風,傳承中華美德》作文(精選篇13)
好家風像優美的音樂浸潤我們心田;像經典的書籍傳授我們知識;像明亮的燈光指引我們前行。
韓愈說:“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是呀,天才與凡人只有一步之隔,這一步就是勤奮,勤奮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媽媽說:“越勤奮,越幸運”,這就是我家的家風。是啊,別人可以替你開車,但不能替你走路;可以替你做事,但不能替你感受。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行走,成功要靠自己去爭取。”
天道酬勤,勤能補拙。從古至今,從國內到國外,凡是有所成就的人,他們都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在我身邊,就有一個勤奮的好榜樣,那就是我爺爺。爺爺從貧瘠的`農村來到了部隊參軍,他做事嚴謹、性格堅強勇敢、勤奮上進,通過自己的努力成長為軍官。級別越來越高,爺爺也越來越勤奮努力。他要求司機在自己車上放幾本書,出車的空隙就拿出來看看。他還經常鼓勵戰士們,要堅毅、能吃苦,要繼續自己的學業,去考學、到軍校進修,提升自己的個人素質和能力。爺爺大校轉業后擔任了測繪局領導,同樣在崗位上兢兢業業、勤奮努力,為國家的測繪事業作出了貢獻。
爺爺帶了個好頭,爸爸自然要向他看齊。爸爸在工作上也是勤勤懇懇,很多事情也是親力親為,從不抱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工作中他帶領著自己的團隊征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勤奮幫助爸爸在工作上越過了暫時的失敗和挫折,助他摘下甜美的成功之果!
我從小學習舞蹈,“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練基本功的時候,我經常因為肌肉疼痛而想要放棄,但是爺爺和爸爸的榜樣力量,讓我不甘落后,我堅持著、努力著,很快我的基本功變得扎實、各種有難度的動作也能很快做到位,舞蹈起來更是行云流水、流暢優美,因此在各類舞蹈比賽中,我獲得了很多獎項。
我想,在若干年后,帶著“勤奮努力”的好家風,我長大了,定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我相信自己仍然會延續這種好家風,讓它伴我成人、成才。
《弘揚良好家風,傳承中華美德》作文(精選篇14)
俗話說:家有家風,校有校規。我們家也有一個良好的家風,我熟記于心。我們家的家風和家里的老阿太有關。我媽媽總是說:少時受苦不算苦,老時受苦真是苦。我們家的老阿太已經有90高齡了,但阿太沒有向前面媽媽描述的那么夸張,那還不是因為我們家的`家風好?阿太最喜歡早晨起床鍛煉身體,不管刮風下雨總要從6樓到一樓鍛煉。
隨著年齡增長,阿太已經吃不消跟我們住在6樓,就搬到奶奶家。奶奶家剛好住2樓,下樓也方便,阿太更會常常拄著拐杖到樓下轉轉走走,鍛煉身體。我從那時與阿太分開了,但是我經常去看望阿太。阿太一天比一天衰老,皺紋也在臉上一條條增加,眼窩越陷越深,頭發一根一根正在變白,于是奶奶承擔起照顧阿太的重任。媽媽和奶奶時時會對我說:我們忙時你也去照顧阿太吧!媽媽也總會對我嘮叨:對長輩一定要教順、有禮貌。
記得有一次,為了準備期末統考,我兩個月沒時間探望阿太了,等考試考完后馬上返回奶奶家看望阿太。我剛踏進門就看見削瘦的阿太坐在沙發上,一定在盼望我的到來。阿太老了,有些器官退化了,我喊了三聲阿太才聽見。阿太看看我好像不認識我了,但是她一握起我的手,就認得我,她緊握我的手笑著。
那天中午,我乖乖地陪阿太和奶奶吃了午飯。熱騰騰的中飯是奶奶為我燒的,那里有我的最愛黃金粙炸蝦,那味道太誘人了,菜一上桌我手忍不住拿筷子,停、等一下。媽媽說道,長輩阿太還沒有開吃,誰也不準動!人齊了再吃。阿太來了,人齊了,我們開吃起來,我給阿太夾了我最愛的黃金油炸脆皮蝦。阿太咬下脆皮蝦,也讓我快點吃。這蝦上還有辣椒粉,嗆的我直咳嗽,媽媽拍拍我背說:咳嗽時不能面對大家。沾滿口水的筷子先不能來夾菜。那頓午飯我吃得特別香,陪著阿太和奶奶我特別滿足。我想就是有家里各位長輩的好榜樣,我們家才會延續著尊敬老人的好家風。
尊敬老人是中華傳統美德,更是我要堅守的好家風。
《弘揚良好家風,傳承中華美德》作文(精選篇15)
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家風就是一個家庭里的風氣、風格與風尚。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途中的繁花茂葉;它又像一架多功能攝像機,沿途攝入許多精彩的片段與所見所聞。每一天每個家庭所發生的日常小事,都會影響一個人的言行品格,左右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決定一個人的一生命運。由此可見,一個好家風的重要性。
家是我們成長的第一空間,在我們身上處處會烙有家風的印記。我的家就有許多家風:首先就是家里的整潔,從小媽媽就會教我,起床后要疊被子、飯后要洗碗、地板要清理干凈。這些小事,在媽媽類似念經的折磨下,我終于牢牢的銘記在心里,只要一有空閑的時間,就會好好的整理桌椅和房間。
還有就是東西要歸位,之前媽媽看了一篇文章,告訴我一個讓我驚訝的事實:“人的一生有70%的時間是在找東西,如果你能很好的管理你的東西,那么你的一生相當于延長了你的生命”。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直到有一次,我寫完作業,把作業本亂放在一邊,就去吃飯了。吃完飯準備整理書包,卻發現作業本不見了,我東找找西找找,花了近半個小時時間,就是沒看見那本作業,我著急了,一個勁的`翻東西。這時媽媽問我:“初初,怎么啦?”我焦急地答道:“我的作業本不見了!”這時媽媽拿起微波爐上的作業本問我:“是這一本嗎?”我定睛一看,正是。我高興極了,媽媽卻生氣地說:“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東西不要亂放,所有的東西哪里拿的就要歸位”。我沉默了,乖乖的跟媽媽認錯,并保證以后一定會改掉這個錯誤。平時東西歸位后,我發現真的省了我很多的時間。
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孩子的心靈,是一種無言的教育,也是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媽媽經常說,小心你的行為成為你的習慣,小心你的習慣影響你的性格,小心你的性格決定你的一生。好的家風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可以說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有什么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