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家認識何為美育怎樣開展美育課程(2)
評價學生:
小學六年里至少交一個知心朋友;至少練成一項體育特長;至少學會一種樂器;至少采訪一次校領導;至少做一星期志愿者;至少為學校獻一條合建議;至少做一件科技作品;至少學會種植一種植物;至少登臺參加一次演出;每周至少為父母做一件感恩的事。
4做好銜接:隨著美育課程進一步建設,也不斷出現新的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新生要進來,老生哪里去?二是師不如生,學生如何發展?為此,三小設定了以下幾項措施加以解決:一是臺階式推進,二是復式班教學,三是年級開設,四是跟班推進,五是教師進修,六是外請專家,七是推薦給社會更好的團體。
(四)搭建展示平臺 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眾所周知:很多孩子是憑一時興趣學習的,三天熱鬧沒興趣,就不愿意再學了。學生是希望得到別人肯定和贊賞的,&ld;展示‐激勵‐進步‐再激勵‐再進步&rd;是孩子成長的基本心態。為此,三小為學生搭建了各種形式的展示平臺:首先,將所開設的美育課程,根據各科目的內容,設置了主題展示月活動,搭建了月月有節的展示平臺:如將篆刻、盆景制作、各類粘貼等課程設置為一月的心靈手巧‐‐巧手節,將各類閱讀、朗誦、演講等設置為二月的書韻飄香‐‐讀書節;將京劇、相聲、校園劇等設置為三月的國粹出新 ‐‐曲藝節等,共有12個主題展示月活動。利用周一升旗、學校的廣播、錄像、展板等形式進行展示。保證每位同學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每位同學都能在展示中增強自信,在展示中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其次,設置了大型的綜合演出展示及參加社會各種展示,每到六一,三小都組織大型的文藝演出、有機會就參加延慶文委舉辦的消夏避暑專場演出、世界葡萄大會專場畫展、野鴨湖公益活動等,參與演出及展出作品的人數逐年增多,節目及作品的質量也越來越高,學生的自信也越來越強……學生在被贊賞中體驗著成功、享受著快樂,張揚了個性。
更多思考?
文化課為人才培養提供了蛋白質、脂肪和水,滿足了人才成長的基本需求,但要使人長得更高,更壯,還需要補充一些微量元素。美育課程雖然所占比重不大,但是它拓寬了育人渠道,增加了動手實踐的機會, 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真正實現了學習內容多樣化,師資來源多樣化,教學手段多樣化,學習方式多樣化,從而達到人才培養多樣化,尖端化。因此不管家長和學校如何反對、質疑,美育的開展勢在必行。三小的探索為美育教學提供了有益啟示,但美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對此專家也給出建議,比如將對美的鑒賞滲透進平時的文化課程學習中,比如課文的鑒賞評析,而這需要在教材編寫時就要有所側重和考量。美育的推行不是學校一方的擔當,而是各方的通力合作。美育結果的受益也不是學生一人,而是家庭、學校、社會乃至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