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
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與父母們相處的時間是最多的,時間一長,小寶貝們就會養成依賴的心,干什么事都離不開爸爸媽媽的庇護。哪怕是要面臨入園的時候,他們也是片刻都離不開爸爸媽媽,這怎么能行,一定得幫助小寶貝改掉這個壞習慣呀。那么,爸爸媽媽們該問了,如何幫助小寶貝改掉這個壞習慣,養成獨立的能力呢?
尊重孩子
注意對孩子說話時候的口氣還有方式,要仔細的聽孩子說話,使自己的孩子感到別人在尊重他們。孩子吃飯不要硬逼,讓孩子做事盡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當眾斥責孩子&ld;不爭氣&rd;、&ld;笨蛋&rd;、&ld;沒出息&rd;等,這樣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事實證明:受到爸爸媽媽們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待人友善、懂禮貌、舉止大方、自我獨立意識強。心學家認為這是孩子受到應有尊重的良好反應。
不要過度保護孩子
在海外的一些國家,爸爸媽媽們非常重視孩子獨立性的培養,這些人們主張從小就建立孩子的獨立意識。孩子一出生就讓他獨宿一室,極少與爸爸媽媽們同住。孩子學走路時,跌倒了,自己爬起來。
從興趣上培養
讓孩子們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回避簡單的語言,這樣可以防止小寶寶們對勞動產生抵觸的情緒或厭惡心。小寶寶對游戲活動有強烈的興趣,讓小寶寶做些象征性的勞動時,要盡量游戲化,這樣他們就會以極大的興趣積極參加,如果能經常地堅持訓練,他們就會逐步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獨立性和勤勞、不畏艱苦是密不可分的,不愛勞動,害怕艱苦,怎么能夠堅持獨立性和自主性呢?
慢速分解動作
爸爸媽媽們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實力決定提供不同程度的應援。比方說:吃飯,孩子可能在一開始的時候進餐時并不知道怎樣拿勺,怎樣往嘴里放,爸爸媽媽們可以將吃飯的動作分解,一步一步地教給孩子。
語言指導必不可少
盡管小寶寶的語言解和表達能力沒有多高,但爸爸媽媽們可以清楚的示范動作配以適當的語言講解,小寶寶也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直觀的形象動作是詮釋語言含義的最好工具。
總結:受到爸爸媽媽們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待人友善、懂禮貌、舉止大方、自我獨立意識強。如果能經常地堅持訓練,他們就會逐步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因此,我們必須十分珍惜小寶寶的獨立性意向,給予熱情鼓勵和支持,使其獨立性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