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成長過程中有幾次敏感時期 應該怎樣教育(2)
您也可以在家里準備多樣的感官教材對孩子的各種感覺進行訓練或者借助專業的感覺統合訓練機構促進兒童的感官發展,同時注意在生活中隨機引導孩子運用五官,感受周圍事物,比如:辨別事物的顏色、形狀、氣味、軟硬質地,以及聽辨自然界和人為的不同聲音。尤其當孩子充滿探索欲望時,只要是不具有危險性或不侵犯他物時,應盡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
忙碌的大人常會忽略周圍環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卻常能捕捉到個中的奧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對泥土里的小昆蟲或您衣服上的細小圖案產生興趣,正是您培養孩子具有巨細無遺、宗密微的習性的好時機。
敏感期:孩子對小的物體特別感興趣,比如孩子面前有一支筆,一粒花生米,一粒小豆,那孩子抓住的會是小豆。因為孩子的視野和成人的視野不一樣,成人視野是開放的,孩子的視野是關注細枝末節,哪個微小,孩子就關注哪個。
敏感期作用:孩子對細小物體的關注其實就是孩子觀察力的開始。成人不要打斷孩子的關注,應該在安全的前提下保護他的興趣。
兩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最是活潑好動的時期,父母應充分讓孩子運動,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并幫助左、右腦均衡開發。除了大肌肉的訓練外,蒙臺梭利則更強調小肌肉的練習,亦即手眼協調的細微動作教育,不僅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能幫助智力的發展,同時關鍵的是在這一時期也可以通過不同的運動和身體活動刺激兒童的本體感和平衡感的建立與發展。
走路的敏感期是1~2歲,孩子躺臥狀 態到逐漸會翻身、抬頭、坐起、站立以至蹣跚學步,最后達到行走自如、跑、跳等,為一生的運動技能發展打下基礎。更重要的是隨著運動機能的發展,孩子的視野越來越廣闊,看到的事物越來越豐富。手的動作敏感期是15歲~3歲,學習簡單的手工和美術,如畫線、畫圈、撕紙、折方塊、,搭積木,手的動作的發展使孩子接觸、認識了許多物體的性質和事物之間的差別,如形狀,重量、溫度、大小等等。
兩歲半的孩子逐漸脫離以自我人中心,而對交接朋友、群體活動與明顯傾向。這時父母應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范、日常禮儀,使其日后能遵守社會規范,擁有自律的生活。教會并培養孩子正確的與人(同齡人、師長等)交往和接觸的方式和習慣,最關鍵的是引導兒童接觸并進,,最終幫助孩子溶入社會環境與現實生活環境。
從3歲半開始兒童的控制能力以及手指的靈活度發展的速度非常的快,這種高速的發展和靈活度的提高一直持續到5歲半左右!所以要在這一時期注意引導和培養孩子對與筆和紙的興趣,以及書寫的欲望。特別是注意必須用右手握筆,并開始糾正握筆的姿勢和寫字的姿勢。
孩子的書寫能力與閱讀能力雖然較遲,但如果孩子在語言、感官、肢體動作等敏感期內,得到了充分的學習,其書寫、閱讀能力就會自然產生。此時,父母可多選擇讀物,布置一個書香的居家環境,同時家長或者教育工作者做好讀書的榜樣與學習的榜樣,即能使孩子養成愛讀書好學習的好習慣,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
蒙臺梭利指出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萌芽于三歲;而到了六-九歲則出現想探究事物的強烈需求。因此,這時期&ld;孩子的心智就象一塊肥沃的土地,準備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種。&rd;成人可在此時提供豐富的文化資訊,以本土文化為基礎,延展至關懷世界的大胸懷。比如我們常用的兒歌、古詩詞、經典誦讀等等!
通過我們長期的教育實踐發現,兒童除了出現教育家蒙特梭利說的對手、口、秩序、細微的事物、走、對社會性活動的敏感期外,還有其它的敏感期。依據兒童的年齡階段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敏感期。
我們應給孩子提供和準備好充分的、完的環境,如秩序的敏感期到來的時候,給兒童提供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保證兒童得到均等發展的機會,受到平等的對待,在自然、放松的狀態下,兒童就容易發現生活的法則和宇宙的秘密,在行為中形成自律。如孩子畫畫、書寫、剪、涂的敏感期到來時,應該給兒童準備豐富的材料、有氛圍的環境,因為一個孩子想做什么的時候是不會等待的,必須立刻就做,否則愿望就消失了。
保護孩子的成長環境。當孩子處于占有欲的敏感期時,就要尊重孩子私人財產,不要說&ld;把玩具讓小朋友玩一玩吧,不能這么自私&rd;之類的話,因為這和自私沒有任何關系,他(她)只是還不明白和人分享這個問題。
給孩子建立正確的概念。準確詞匯的給予是建立概念的基礎,通過概念構建對世界的認識。
敏感期的出現有大致的標準期,但會因每個孩子的身心發展、養育環境而有個別差異,因此,成人必須以客觀的態度,在日常的生活與活動中細心觀察孩子。而當孩子出現某些、項敏感期時,應為孩子準備環境,這時給予協助、指導。
幼兒在敏感期內能夠輕易且愉快地學會某些較具難度的知識和技能,而這種充滿活力,不受阻撓的學習經驗,正是自我教育的養成基礎;反之,孩子的內在需求不被滿足,就容易出現發脾氣,而愛阻礙的學習經驗將使孩子產生負面的自我評價,不僅喪失學習的最佳時機,也影響其心靈、人格的發展。
錯失了敏感期,就真的失去學習的最佳良機嗎?
把握自然所賦予的敏感期學習新事物是&ld;事半功倍&rd;的;一旦錯失了,日后再學習,不要付出更大的決心、努力和時間,可謂&ld;事倍功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