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成長過程中有幾次敏感時期 應該怎樣教育
家長朋友們,大家知道嗎?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一系列的敏感期,孩子會有不同的行為表現和特點,需要家長們正確地引導。于敏感期錯過后就不會再來,所以家長們要提前了解相關的注意事項,在孩子出現表現時給予積極的回應和引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方面的內容吧。
敏感期一詞是荷蘭生物學家德&iddt;弗里在研究動物成長時,首先使用的名詞。蒙特梭利博士在長期與兒童的相處中,發現兒童的成長也會產生同樣的現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并將它運用在幼兒教育上,對提升幼兒的智力有極卓越的貢獻。
&ld;敏感期&rd;指的是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會對環境中的某一特定事物產生特別的興趣和學習或主動探究的狂熱,直到內在需求被滿足或敏感力減弱,這股動力才會消逝。也可以說是兒童成長中的某段時間內,只對環境中的某一項物質專心、對某一種事情敏感。而且在敏感中,兒童會不需特定的而對某種行為產生強烈的興趣,并不厭其煩地重復,直到另一個敏感期到來。教育家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則稱之為&ld;學習的關鍵期&rd;或&ld;教育的關鍵期&rd;。
敏感期并不是有意引來的,它是不期而至的,但成人的忽視、強制則會使兒童敏感期消解和推遲。當你的孩子失去敏感期的時候,只有在愛和自的環境中,經過放松,讓生命恢復到正常狀態,敏感期才會重新出現。
其實人類的童年就是這樣一個接一個的敏感期構成,把握每一個敏感期,就把握了兒童健康成長的每一個機會。
蒙臺梭利指出助長幼兒發展的主要動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一是吸收性心智。其中的敏感力是指一個&ld;人&rd;或其他有知覺的生物個體,在生命的發展過程中會對外在環境的某些刺激產生特別敏銳的感受力,以致影響其心智的運作或生的反應,而出現特殊的好惡或感受,這種力量的強弱,我們稱之為&ld;敏感力&rd;。
敏感期是幼兒的學習關鍵期,是自然賦予人的一生僅有一次的特別生命力,也是自然賦予幼兒的生命助力,如何運用這股有效動力,幫助孩子完美成長,正是成年人特別是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職責。
根據蒙臺梭利對嬰幼兒敏感期的觀察與研究,可以歸納出下列九種:
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形,并發出牙牙學語聲時,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學習語言對成人來說是件困難的工作,但幼兒能容易的學會母語,這是因為幼兒具有自然賦予的語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兩歲左右還遲遲不開口說話時,應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是否有先天障礙。
語言能力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因此,父母應經常和孩子說話、講故事,或多用&ld;反問&rd;的方式,加強孩子的表達能力,為日后的人際關系奠定良好基礎。特別是在幼兒對關注父母的說話和口型的時候要注意和他對視并且有意識的和他對話!同時在學會單音節和雙音節時鼓勵其表達,引導其多說!
敏感期時間:語言能力分為口頭語言和文字語言能力,3歲以前是口頭語言的敏感期,3歲以后才會出現書寫、閱讀等文字語言的興趣。
敏感期表現:孩子最喜歡的是媽媽的聲音,因為媽媽說話的聲音給孩子帶來各種需要的滿足,所以孩子識別最敏感的聲音是媽媽的聲音。然后從愛聽媽媽的聲音到聽懂媽媽的聲音,到聽到后動作反應,最后才有語言表達。
敏感期作用:0~1歲是前期語言時期,孩子從愛聽到聽懂;1~3歲是語言期,其中1~2歲的孩子能用只言片語表達自己的意思;2歲以后孩子進入語言的爆發期,不但會自言自語,而且會模仿成人說話。在語言爆發階段,給孩子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
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蒙臺梭利在觀察中,發現孩子會因無法適應環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發脾氣。因而確定&ld;對秩序的要求&rd;是幼兒極為明顯的敏感力。
幼兒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蒙臺梭利認為如果成人沒能提供一個有序或者熟悉的環境,孩子便&ld;沒有一個基礎以建立起對各種關系的知覺&rd;。當孩子從環境里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時,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構。
敏感期表現:一個剛剛滿月的孩子,家里人把他抱到樓下,孩子就哭了,過了一會兒,把他抱到原來的房間,孩子就不哭了。這表明,孩子對環境、對他原來生活的房間的次序有了感覺。
敏感期作用:給孩子一種有次序的生活能穩定孩子的情緒,并且建立良好的生活規律。動作的敏感期
敏感期時間:動作發展主要包括兩個大的領域,一個是身體運動如走路,另一個是手的動作。
孩子從出生起,就會借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了解事物。三歲前,孩子透過潛意識的&ld;吸收性心智&rd;吸收周圍事物;三-六歲則更能具體的透過感官分析、判斷環境里的事物。因此蒙臺梭利設計了許多感官教具,比如:聽覺筒、觸覺板等,以敏銳孩子的感官,引導孩子自己產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