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素質教育的三個層次
和諧的教學氛圍也是提高校園素質教育發展的關鍵,那么學校素質教育的三個層分別是什么呢?學校素質教育三個層次分為學會做人,培養能力和勇于創新,相信許多家長朋友還不太了解,下面就5068小編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吧!
指導學生學會做人,這是學校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在學會做人方面,素質教育要求學生應做到如下幾點:
‐‐高尚的想。應該培養學生具有為祖國繁榮昌盛而成才的遠大志向,在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中實現自己的價值,把高尚的想化為開拓人生與奮發成才的強大動力。
‐‐優良的道德。針對社會上某些道德滑坡現象,應處變不驚,以高度的責任感,加強自律,追求道德完善,倡導奉獻精神。
‐‐和諧完美的精神個性。應培養堅定、勇敢、自信、樂觀、勤奮、樸實等優良性格,具有寬廣的胸懷和堅韌的意志,以無所畏懼的勇氣迎接未來的挑戰。
‐‐求真的科學精神。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會實踐中,認識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先導。因此,大學生應力求培養求真的科學精神,以大無畏的探索精神,正確認識社會的發展規律。
‐‐文明的人文素養。文明的人文素養包括內在的人文精神和外在的行為顯現兩個方面。前者主要包括人類應有的尊嚴感、人與人之間的解和寬容、人與社會之間的自與責任、權利和義務以及對人類與自然的關愛之心;后者要求大學生的行為符合社會對自己的角色期望,言談舉止文明高雅、文質彬彬,體現出新的時代風采。
培養各種基本能力,這是高校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獨立適應社會生活的生存能力。人類需要生存與發展的和諧統一,一般說來,生存能力愈強,其發展空間亦愈大。因此,需要很好地培養適應社會的生存能力,只有學會獨立生存,才能開辟更廣闊的天地。
‐‐人際溝通與合作能力。現代事業的發展更需要群體的合作。大學生應該學會人際溝通,善解人意,在相互解和尊重中建構新型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并且優化與他人的合作,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共同發展,以產生積極互動的共生效應。
‐‐語言表達與基本寫作能力。語言是思想的外殼,言為心聲。在這方面,大學生既要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又要提高寫作能力,因為將來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這兩種能力都是必備的,也是缺一不可的。
‐‐審美能力。審美能力是現代社會文明人應有的基本能力。大學生作為審美主體,應有較高的審美能力,能正確辨別美丑,學會欣賞社會美、自然美和藝術美,做美好生活的創造者。
‐‐各種相關的專業技能。為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動態需求,大學生力求寬基礎、高素質、多能力,如數化之間的互滲、文史哲之間的互滲,甚至文之間的互滲,進一步優化知識結構與能力的結構。
‐‐職業遷移與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為了在將來的人才流動中適才適所,大學生應具備職業遷移能力,以掌握未來發展的主動性。
‐‐解決沖突的能力。隨著社會轉型期的到來,個體內部的身心矛盾、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沖突將會構成比較嚴重的社會心問題。因此,大學生應科學認識各種沖突產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找出其&ld;一因多果&rd;或&ld;一果多因&rd;,學會用辯證發展的觀點,及時對沖突進行調適,爭取防患于未然,把問題解決于萌芽狀態之中。
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內在動力,也是人類區別于其他動物的根本特性之一,它包括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三個層面。
‐‐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前提。學生要勇于探索大自然和社會的各種奧秘,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在知識的廣采博取中力求達到博、深、新的統一,及時更新觀念,掌握新興學科與學術前沿的新思想、新動態。
‐‐創新思維。要培養創新思維,大學生必須在變革舊的思維方式的基礎上,學會新的思維方式,除了掌握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以外,還要學會輻射思維、逆向思維等等,尤其要學會通過多學科的交叉互滲合中,發現新的意蘊。
‐‐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在實踐中的確證和外化。學生應力求多參與創新實踐,讓創造的成果真正成為創新能力這一本質力量的對象化。
總之,從素質教育的內涵來看,它的三個層次構成了一個&ld;寶塔型&rd;結構:&ld;學會做人&rd;是最基本的,處于塔的最底部,也是素質教育的基礎;&ld;各種基本能力&rd;是素質教育的中間層面,處于塔的中間位置。&ld;創新能力&rd;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關鍵,處于塔的最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