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校園素質教育的關鍵在于和諧的教學氛圍
學校里的素質教育是指老師轉變思想,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其次,和諧的教學氛圍也是提高校園素質教育發展的關鍵,和諧的教學氛圍可以讓孩子喜歡上學習,而不是學習的機器,相信許多家長朋友還不太了解,下面就5068小編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吧!
首先,教師要轉變思想,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意識。目前,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已被大多數教師所接受,但在具體的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往往不夠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習慣于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思維轉,這樣學生成了學習的機器,缺乏主觀能動性,沒有自覺性和創造性,很難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新課改就要求廣大政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真正樹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并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尊重、相信學生主體,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其次,教師要建立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中具有主導地位。然而,傳統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師一言堂,氣氛沉悶。要打破這種沉寂的氣氛,可以將活動在適當的時機引入課堂,這種方法既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空間,又能夠放手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
例如,在初三政治課中,依法治國和思想道德建設是兩個重要的內容,教師可采用辯題為&ld;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重要性&rd;的辯論方式,把學生分為兩組,進行辯論,組織班里的每個學生為參加辯論比賽搜集材料。于事先準備充分,許多學生都能拿出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通過交流與討論,同學們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還真正體味到了辯論的樂趣。
最后,教師要培養學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講課時,對學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夠,總怕學生聽不懂,在講到某些重、難點時,于對學生潛力估計不足,教師往往講得太多,給學生沒有足夠的思考時間和自學時間,使得學生只能被動的學習。
因此,如何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才是讓學生成為課堂主人的真正解決之道。基于政治學科的特點和近年來中考發展的趨勢,筆者認為,教師要培養學生看書的習慣,要重視閱讀課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看懂看透教材,學生才能加深對知識的解和掌握,把聽起來空洞乏味的內容變成自己的閱讀體驗。
學生在閱讀時,教師要從宏觀上把握當天所學內容,構建出本課的基本知識框架,讓學生知道今天要學習的有哪些內容,以及這些內容之間有何內在聯系。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應在適當的時候啟發學生、引導學生,激勵學生勇于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無論是書本上的材料,報紙上的時事,都可以作為學生提問的素材。很多學生在考試時,面對題目和材料往往無從下手,這說明他們平時缺乏這方面的鍛煉。學生在政治學習的過程中,同樣需要&ld;凡事問個為什么&rd;,學會提問,學會質疑。
總之,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以學生為主體是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進行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課堂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只有充分調動&ld;教&rd;與&ld;學&rd;兩方面的積極性,并著力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