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 正確的反擊方式你教對了嗎
&bsp; 在孩子們的廠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被欺負的情況,性格強硬的會主動出擊,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性格柔弱一點的,則只有忍氣吞聲,回到家里與家長哭訴。不管是哪一種,都有利有弊,為了幫助各位家長避免自家孩子受欺負,小編在這里為大家出出主意。
直到今日,父親依然堅持自己這個觀點,并不時的對俏妹旁敲側(cè)擊,看她有沒有被欺負。并告訴女兒,如果在幼兒園被小朋友欺負,只有還回去才能震懾住對方。其實,對于這種以硬碰硬的解決孩子間打鬧的事情,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很奏效,但我卻一直抱有不同的觀點。
生活中,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像我的父親一樣。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堅持不欺負別人的原則,但如果被別人欺負一定要重力反擊。的確,自家的孩子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無端欺負,沒有哪一個父母不心疼。但這種盲目的反擊,是不是就是最好的處方式?
1父母教育孩子要有血性,但不是所有孩子都有這種&ld;雄偉抱負&rd;的氣勢。要知道,對于大多數(shù)總被欺負的孩子而言,于性格軟弱或者力氣小等原因,大部分是打不回去的。
2對于有能力反擊的孩子,如果只教孩子盲目反擊,很可能出現(xiàn)不可控的局面。也許你寧愿賠別人的醫(yī)藥費,都不愿自家孩子被欺負。但孩子下手沒輕沒重,用一時的沖動去為未來的幾十年買單,是否有必要?
3明明知道孩子打不過人家,也教唆孩子硬著頭皮上的家長,其實是對孩子的安全不負責。這樣不但激怒對方,更會讓孩子充滿挫敗感,以后就算再被欺負也不敢告訴父母。
4強調(diào)武力解決問題的家長,會教出一個在處人際關系中缺乏彈性的孩子。要么沾火就著,要么忍耐到一定限度如火山爆發(fā)。其實在忍耐和還擊的中間,還有很多的處辦法。
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鬧再平常不過了,如果只是偶爾或者不經(jīng)意的碰觸,沒有必要教孩子采用武力解決。但如果孩子總無端被欺負,家長不妨多教孩子幾招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方法,并讓他學會適當給對方點顏色看看。網(wǎng)上盛行一句經(jīng)典的話:&ld;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禮讓三分;再犯我,我還一針;人還犯我,斬草除根。&rd;對于孩子總被欺負這件事,這種有彈性的反擊方式還是比較借鑒的,只是斬草除根要慎用。
俏妹是幼兒園最小的孩子,剛開始的時候總被一小男孩欺負。姥爺問孩子為什么沒有打回去,孩子說我怕把他打壞了還要送醫(yī)院。這可把堅持以牙還牙的姥爺給氣壞了,簡直是恨鐵不成鋼啊。不過女兒倒是很高興的說,其實那個男孩并沒有打自己,只是總愛搶她的玩具。她也很生氣的告訴對方,如果以后還搶我玩具,就再也不跟你玩了。
我突然很欣喜,沒想到女兒在處人家關系的時候,已經(jīng)有自我意識了。不過我還是提前給女兒打了預防針,也許這個孩子依然不知悔改,會和你發(fā)生口頭或者肢體沖突。當你的警告無效的時候,還可以選擇告訴老師或家長,請求大人們介入幫忙解決。大多孩子還是懼怕老師威嚴的,請老師幫忙也是不錯的方式。
有一天放學回家,女兒自豪的告訴我說今天報仇了。因為那個小男孩被老師教育一頓后,最近又開始不老實了。下午居然趁女兒不注意踢了她一覺。結果女兒一生氣,直接上去用了還擊了幾拳,還反踢了對方一腳。聽罷,我有些驚訝,我難以想象那么乖的女兒居然也會爆發(fā)。我沒有評價女兒的做法,只是告訴她要學會保護自己。即使自己打得過別人,也不能下手太重,尤其是臉、眼睛、嘴巴之類的地方。
要讓孩子學會恰到好處的反擊,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倒不如在現(xiàn)實生活中,教孩子如何在人際交往中遠離肢體沖突。
容易被欺負的孩子,大多性格內(nèi)向、膽小怕事、身體單薄的&ld;弱者&rd;。想要讓孩子不被排斥,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強大自己。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參加體育鍛煉,強身健體。也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一技之長,如跆拳道、繪畫等。只有真正自信起來的孩子,才有強大的氣場。
讓孩子多交朋友,尤其交幾個強壯一些的小伙伴。正所謂人多力量大,即使別人想要欺負孩子的時候,周圍的這些小伙伴也會讓他們怯步不前。但多交朋友的目的,絕不是以強欺弱。
對于膽小的孩子,父母可以通過游戲來和他們比較看誰的聲音大。當被欺負的時候,讓孩子大聲喊出&ld;你再這樣,我就不和你玩了。&rd;這種具有心暗示的語言,被大聲表達出來之后非常有震懾力,且簡單易操作。
作為父母,我一直告訴孩子&ld;好漢不吃眼前虧&rd;。當孩子被比自己強大的孩子欺負時,無力回擊只能自己吃虧。最有效的辦法,可以通過大聲呼救引起大人或&ld;老師&rd;的注意,及時規(guī)避&ld;危險&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