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搶玩具怎么辦 日本媽媽是這樣處理的
&bsp; 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使得不少家庭紛紛迎來了二寶,一家人沉浸在添丁的喜悅的同時,也逐漸開始思考兩孩的教育問題了。就拿兩個孩子搶玩具來說,各位家長們都知道該如何處嗎?另外,大家也要知道,處不當,可是很可能傷到其中一個孩子的哦。這里,咱們一起來看日本媽媽是怎么做的吧。
井田媽媽和佐藤媽媽是在中國生活的日本人,井田和佐藤今年都是4歲。一次兩個孩子因為搶一支玩具槍而打起架。一個孩子扯著對方的頭發,另外一個孩子抓著對方的衣領。但坐在旁邊的兩個媽媽卻仍舊談笑風生,完全沒有阻止或勸說的意思。倒是小編一個外人在一旁干著急了,&ld;不怕孩子們打壞嗎?&rd;
&ld;這是孩子們自己的事情,他們會找到解決的方法的,如果父母什么都幫忙,他們以后會不知道如何應對更多的困難。小時候適當放手讓他們應對,長大后會更自立。在沒發現出現意外前,日本爸媽一般不會插手孩子間的事情。&rd;
最終,佐藤因為被打敗而選擇了其他玩具,反倒井田因為沒人跟他搶而自感無趣,主動將玩具讓給了佐藤。
當然,面對孩子們搶玩具,爸媽們可能有很多不同的應對辦法。但最糟糕的莫過于下面的情形,這也是很多家庭的無知做法,小編
小木家里來客人了,是4歲的小表哥。小表哥看到地上的小火車覺得很新奇就蹲下來玩,小木一把抱在懷里,嘴里嚷嚷說:&ld;這是我的,你不能玩!&rd;小表哥因為很喜歡,二話沒說就沖向前跟小木一起拉扯小火車。小木媽媽看到兒子的舉動有點尷尬:&ld;別搶了,讓哥哥玩!&rd;小木不答應,小木媽媽掰開小木的手:&ld;怎么這么小氣,讓哥哥玩一會又不會帶回家。&rd;眼看著媽媽幫忙搶玩具,小木&ld;哇&rd;一聲大哭起來。
可能很多寶媽都贊同小木媽媽的做法‐‐
帶過孩子的家長都知道,孩子們似乎都有個奇怪的特點,就是平時的玩具放在一邊可能很久都不碰一下,但如果哪天來客人了,當別的孩子也想玩時,就會發生玩具搶奪大戰。事實上,
如同大人保護自己的私有財產一樣,孩子的物權也同樣應該得到尊重的。
-首先,孩子會于委屈而哭鬧;
-從心學的角度分析,孩子會感覺到自己不受尊重,會因為大人的不支持而自覺自尊感下降;
-連平時愛自己的大人都&ld;偏袒&rd;別人,孩子心中的安全感也會受到影響;
-如果長期被父母這樣對待,這樣的孩子性格也會比較暴躁,但同時內心自卑。
當作為父母,我們也不應該為了維護孩子的物權而排斥&ld;分享&rd;,但尊重物權,是分享的前提。
&ld;這個玩具是誰的?&rd;這個問題能讓孩子的&ld;擁有權&rd;得到認可,孩子也會因為大人的這種認可而高興,會減少了分享的抗拒感。
&ld;嗯,原來這個小火車是小木的,小木有權利決定是否分享噢,小哥哥你如果想玩要先征求小木的意見。&rd;或者說:&ld;跟其他小朋友分享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小木愿意跟小哥哥分享嗎?&rd;
如果孩子不愿意,堅決避免強迫的行為。作為大人,可以分散想玩而不能玩的那個孩子的注意力:&rd;小火車是小木的呢,阿姨不能決定,但是阿姨可以給你吃一顆糖可以嗎?&ld;很多時候,這樣的爭吵往往就此迎刃而解。
詢問是誰先玩的,讓孩子遵循&rd;先到先得,后來者等待&ld;的原則。&rd;原來是小木先到的,小木有先玩的權利,小哥哥要等一下哦。&ld;孩子會感受到尊重,并且慢慢地就會養成&rd;先到先得&ld;的習慣。
&ld;老好人&rd;小孩表現在玩具被搶也不懂反抗。很多時候這是因為這些孩子對自己的玩具沒有&ld;物權&rd;概念或有這種概念但是不會堅持自己的權利。你能想象一個人在街上被搶劫卻無動于衷的嗎?這類孩子責任感和自主意識往往也會差一些。
家長可以在家里為孩子設立專門的區域擺放屬于他們的東西,平時還要注意對孩子的獨立想法和需求表示稱贊,家庭中的決策或計劃,也盡量聽取和尊重孩子的意見,從而讓孩子慢慢養成&rd;我的&ld;自主意識。
所以,父母不要再傻傻地強迫孩子分享了,物權得到尊重的孩子,責任感、小主人精神、自主意識、自信心也會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