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時名人勵志故事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所以要珍惜時間,在有限的時間里創造出應有的業績;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惜時的名人勵志故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惜時名人勵志故事
1、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后來,終于成為我國杰出的經濟學家。
2、愛迪生說:“這是多么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準確,又節省時間,你怎么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助手的臉紅了。英國著名作家艾米莉·勃朗特是一個擔負著操持全部家務的家庭主婦。她常很早起來,一面搓面團,一面看幾眼放在一旁的書。她還在身邊放上紙和筆,以便隨時記下突然出現的靈感。司馬光警枕讀書的故事
3、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就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里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之后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4、必須記住我們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時間有限,不只是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紛繁。我們應該力求把我們所有的時間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斯賓塞
5、國王很高興地說:“很好,孩子,就憑你這句話,你已經立了大功了。”
6、華羅庚上完初中一年級后,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柜臺,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論文,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邀請他來清華大學;華羅庚被聘為大學教師,這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7、怎樣才能少睡一些呢,想了幾天司馬光都沒想出一個好辦法。這天,他看到門后的一根圓木頭突然產生了靈感,就是用這根圓溜溜硬梆梆的東西做枕頭。
8、有一位青年畫家把自己的作品拿給大畫家柯羅請教。柯羅指出了幾處他不滿意的地方。”謝謝您!”青年畫家說:“明天我全部修改。”柯羅激動地問:“為什么要明天?你想明天才改嗎?要是你今晚就死了呢?”可見柯羅是多么珍惜時間。
9、魯迅確實惜時如命,他把別人喝咖啡、談空天的時間都用在工作和學習上。魯迅還以各種形式來鞭策自己珍惜時間,刻苦學習和工作。在北京時,他的臥室兼書房里,掛著一副對聯,集錄我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的兩句詩,上聯是“望崦嵫而勿迫”,下聯為“恐鵜鶘之先鳴”。書房墻上還掛著一張魯迅最崇敬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照片。
10、誰對時間越吝嗇,時間對誰就越慷慨。
11、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因此,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找他聊天或閑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人家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
12、“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于浪費時刻了。”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刻辦更多的事情。”
13、“博士,我們有車送你,花不了你多少時間。”
14、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
15、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杰之一。
16、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魯迅成功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珍惜時間。魯迅的整個一生都是在拼時間。他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時間對任何人都是公正的。
17、勤奮的人是時間的主人,懶惰的人是時間的奴隸。
18、董遇,字季直,資質魯鈍但愛好學習。他擅長研究《老子》,給《老子》作注解;又擅長《春秋左氏傳》,還用紅、黑兩種筆作批注,區分異同。有人跟他學,董遇不肯指教,卻說:“必須自己先讀百遍。”又說:“讀書百遍,它的道理就自然清楚。”跟著他學的人說:“我們也急切地渴望著學習,就是擠不出時間。”
19、在今天和明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趁你還有精神的時候,學習迅速辦事。——歌德
20、1936年夏,已經是杰出數學家的華羅庚,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兩年。而此時抗日的消息傳遍英國,他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風塵仆仆地回到祖國,為西南聯合大學講課。
周恩來具體珍惜時間故事
周恩來小時候的故事雞叫三遍過后,周家花園里傳出了陣陣瑯瑯的讀書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讀著、讀著,周恩來很快就把這首詩背得滾瓜爛熟了,但他總覺得沒有透徹領會詩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第二天,周恩來來到蔣媽媽家玩。
吃飯的時候,他望著白花花的大米飯迫不及待的問道:“蔣媽媽,這大米飯是怎么來的呢?”蔣媽媽很喜歡周恩來好問的精神,就笑著告訴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渾身有一層硬硬的黃殼。它的一生要經過浸種催芽、田間育秧、移栽鋤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蟲、收割脫粒,一直到舂成大米。”
“啊,吃上這碗大米飯,可真不容易啊!”周恩來驚訝地說。“是呀,這十多道關,也不知道要累壞多少種田人呢,這香噴噴的大米飯是種田人用血汗澆灌出來的。”蔣媽媽深有感觸地說。蔣媽媽一番深刻的教誨,不僅加深了周恩來對詩意的理解,更激勵他勤奮學習。為了過好習字關,他除了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外,還堅持每天練一百個大字。有一天,周恩來隨陳媽媽到一個路途較遠的親戚家,回來時已是深夜了。
一路上風塵勞累,年幼的恩來已精疲力盡、呵欠連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堅持練完一百個大字再休息。陳媽媽見狀,心疼不過,勸道:“明天再寫吧!”“不,媽媽,當天的事當天了!”周恩來說服了陳媽媽,連忙把頭埋在一盆涼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蟲趕跑了,頭腦也清醒多了。
一百個字剛寫完,陳媽媽一把奪過恩來的筆說:“這下子行了吧,快睡覺!”“不!”周恩來仔細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個大字,皺著眉頭認真地說:“陳媽媽,你看這兩個字寫歪了。”說著,周恩來白嫩的小手又揮起筆來,把那兩個字又寫了三遍,直到滿意這止。
白巖松具體珍惜時間故事
白巖松出生在內蒙古一個邊遠小城,8歲那年,父親不幸辭世,母親用堅強和隱忍挑起了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平時給人印象總是不茍言笑的白巖松,小時候卻是個淘氣包,常常惹媽媽生氣,被媽媽打。白巖松每天至少要挨兩次打,要不然,連他自己都會感到奇怪。
由于太貪玩,白巖松小時候的學習成績很差。一次,白巖松的考試成績在全班倒數第二,他一生氣,竟偷偷把張貼的成績榜撕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貧寒的家庭環境磨礪了白巖松吃苦耐勞、敢于迎接挑戰的堅強性格。漸漸地,白巖松的成績跟了上來。高三那年,為了讓成績提高得更快,他把所有學過的課本都找出來裝訂起來,歷史書一共有600多頁,地理書一共有700多頁,語文書一共有1000多頁等等。然后,白巖松一天看每科30頁書,另外還要做數學題。持之以恒,白巖松終于考上了大學。
現在回想這些,白巖松感慨地說:“青春最可愛的地方就在于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去揮霍,你可以犯無數的錯誤,因為你有改正錯誤的時間,但是當中年這杯下午茶端在你手里的時候,你就知道要趕緊做正確事,因為錯了就沒有改正的時間了。”
笑著說:“真是個書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