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友善的名人故事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誠信友善的名人故事有哪些?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誠信友善的名人故事五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誠信友善的名人故事(精選篇1)
橡膠大王李光前的創業故事
李光前生前是世界十大華人富商之一,尤其是他所創立的橡膠王國,對世界橡膠業有特別重要的影響。李光前為當代新馬、以至整個東南亞地區杰出的華人企業家、教育家和慈善家。李光前曾被授予馬來西亞大學法學博士學位。
1962年,新加坡政府聘請他為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
1967年6月2日,獅城新加坡沉浸在一片悲哀的氣氛中,似乎失去了所有的神采,同時市民們全部出動,自發為一位老人送行。商界人士驚聞一代巨賈離世,教育界痛悼喪失了一個好的教育家,全世界的華人都為沒有了一位領導者而落淚。新加坡共和國總理李光耀也在唁電中深表哀痛和惋惜。李光前生前引起了特別多的驚訝,聲名遠揚的華人實業家。這位一生熱心于文化教育事業的橡膠大王的逝世,不僅是新加坡工商界的一大損失,也是新加坡華人社會的一大損失。
1893年,李光前出生在福建省南安縣梅山芙蓉鄉,原名李玉昆。在他小時候,他的家境特別的貧寒,但是,難得可貴的是父親對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雖然經濟困難,沒有多少錢,但是仍要自己節衣縮食,也要供孩子讀書。
1903年秋天,李光前只有10歲,就跟隨父親從福建出洋,去新加坡謀求生計。開船不久,氣溫變得特別的低。當時船上多是福建人,而且還大多都是來自窮鄉僻壤,去南洋謀生。因此,穿的都比較少衣,凍得直打哆嗦。
陳嘉庚當時也在船上,他是著名的愛國華僑,當他看到大家被凍成那樣,就吩咐倉庫保管員:“你通知全船的人,凡是姓陳的,每人發一條毛毯。”船上旅客不管張三李四都報名說自己姓陳,實在是被凍壞了 ,于是,便先拿一條毛毯御寒再說。
之后,陳嘉庚到各船艙巡視,看到大家都領到毛毯,就放心了。可是當陳嘉庚走到船艙的一個角落時,看到一個小孩子在那里直打哆嗦,覺得很奇怪,就問:“為什么沒去領毛毯。”這個小孩子說:“我不姓陳,不敢冒領。”這個小孩子就是李光前,他這種誠實的舉動,給陳嘉庚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李光前來到新加坡,就進入了當地英印學堂就讀。他銘記父親的教導,在接受英文教育的同時,還堅持去養正學堂學習中文。
1909年,李光前由于學習勤奮、成績出色,得到當地中華總商會主席吳壽珍資助回國,繼續在暨南學堂學習。兩年后,他考入北京清華學堂(預科),之后轉到唐山路礦專門學堂。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局非常的動蕩,李光前的學業由此打斷。他只好回到新加坡,不久又考上當地政府辦的測量專科學校,同時攻讀美國一所大學的函授工程課。3年后,因生活所迫,再次中斷學業,開始謀生計。
李光前精通中文、英文,經朋友介紹,他來到愛國華僑莊希泉創辦的中華國貨公司擔任英文文書及涉外工作,由此便開始進入商界。
當時民國初立,中國商務印書館與中華書局分別出版了新型的“共和版”課本和“中華版”教科書,東南亞各地都有許多華僑學校,但采用的仍是清末的舊課本。李光前目光敏銳,感到機不可失,于是與國內出版社聯系,買入大批新教科書轉售給各僑校,為公司贏得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1916年的一天,天正下著雨,李光前下班,在街邊大攤檔吃飯。這時,陳嘉庚也冒著雨來買食物。當陳嘉庚買完食物包好后,雨越下越大。陳嘉庚的汽車停在附近,他沒帶雨具,無法去駕車,正在著急,李光前認得陳嘉庚,忙遞去一把雨傘,陳嘉庚性子比較急,拿了雨傘頭也不回說:“明天到我的橡膠公司去取回吧。”
第二天傍晚,李光前下班后,便到陳嘉庚辦公室來取雨傘。陳嘉庚忙招呼他坐下,并感謝他借傘之情。兩人在辦公室內邊喝茶邊聊天,李光前才談起他當年由廈門來新加坡的輪船上,陳嘉庚贈毛毯幫他御寒之事,至今感激不盡。陳嘉庚這才想起來,大笑起來。
閑談之中,陳嘉庚了解李光前熟悉中英文,正好自己的公司目前正處于發展階段,于是他便請李光前到自己的橡膠公司內服務。
李光前來到陳嘉庚的謙益公司,主要負責的是處理中、英文函件及對外聯絡工作,這一次“跳槽”成為他商業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至此之后他便開始在商界嶄露頭角。
李光前在工作期間,不恥下問,勤奮好學,很快的就掌握了橡膠生意的知識,而且還打通歐美市場。因為辦事干練精明、業務熟練加上老成持重,他很快就榮升為謙益公司橡膠貿易部經理,甚得陳嘉庚器重。
陳嘉庚的長女陳愛禮芳齡17歲,她看到李光前年輕有為,之后,陳嘉庚便有意把長女許配給他,經人提親后,李光前覺得陳愛禮雖是名門之后,但是她卻端莊賢惠、平和穩重,而自己已經27歲了,該是成家的時候了。于是他便答應了這門親事。
從這之后,李光前為謙益公司的事業更加盡心盡力了,陳嘉庚也盡量讓他的才華得以充分發揮。他在謙益公司前后工作了11年,在這期間,他學到許多工商貿易及經營管理的知識,積累了大量經驗,并與中外貿易界保持著良好的關系。這一切,為他日后開創自己的事業鋪平了道路。
1927年,李光前準備開始建立自己的事業,但是他沒有足夠的資本,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英國商人準備回國,想把麻坡的1000英畝膠園以10萬元價格出售,這在當時的價格已經很低了,李光前調查之后決定購買。
可是,陳嘉庚是非常謹慎的,因此極力反對,他認為膠園價格之所以這么低,是因為園內經常有猛虎傷人。現在買下來,如果工人都不敢去割膠,即使膠園再便宜,也會荒蕪。
但是李光前有著自己的想法,之前他曾在英文報刊看到報道,政府有意在這附近開公路,發展麻坡的.事業,只要公路一開,車來人往,老虎到時候便會自然絕跡,到時膠園價格將會倍增,他堅持己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籌錢把膠園買了下來,并取名為“芙蓉園”,以紀念他的出生地福建省南安縣芙蓉鄉。
不久,李光前的預言變成了現實。政府在此膠園附近修建公路,膠園價格暴漲了2~3倍。1928年,李光前把這片膠園以大約40萬元的高價售出。這樣,在短短一年內,李光前就凈賺了30萬元左右。李光前正是用這筆錢,終于在麻坡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企業——南益橡膠公司,他的膽魄和眼光甚至讓陳嘉庚都為之稱贊。
公司開業的第3年,正逢世界經濟大蕭條,生意特別的難做。李光前在資本薄弱、慘淡經營的情況下,他憑著在謙益公司時與工商界建立的良好關系,勉強支撐,始終沒有在同行的激烈競爭中被擠垮。
1931年,經濟危機即將過去,李光前看準各國經濟開始復蘇的機會,擴大資金,將公司改為南益橡膠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長。他一面不斷擴大經營渠道,發展對外貿易;一面又不失時機地開展多種經營,除經營橡膠制造、種植、運送膠片和膠液外,還進行黃梨的種植與生產。幾年后,李光前的企業擴展到泰國和印尼。到30年代末,他已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家喻戶曉的橡膠與黃梨大王了。
李光前雖然在商業界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但是他并沒有就此止步,而是繼續進軍金融業。他先是投資與人合辦華商銀行。
1933年,華商銀行又與華僑銀行、匯豐銀行合并,以華僑銀行命名。合并后的華僑銀行是新加坡4家華資創辦的銀行中最大的一家。李光前任該銀行董事會副主席,后又接任主席。
李光前把自己多年的經驗帶入了金融界,憑著敏銳的眼光和精明的頭腦,在他的主持下,華僑銀行業務得到空前的發展,先后在新加坡設立了20多家分行,東京、大阪、馬來西亞、香港、上海等地也設有分行。華僑銀行成為東南亞地區最重要的金融機構之一,也成為李氏集團最重要的企業。
新加坡華僑銀行如今更是國內銀行業的龍頭,在新加坡設有25家分行,在馬來西亞設有30家分行,在全世界共有60家分行。到了二戰時,李光前已經是海內外著名的華人實業家和金融家。
二戰結束后,李光前的事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日本鐵蹄下的新加坡幾乎是一片廢墟,尤其是華僑的事業更是損失嚴重,從美國回來的李光前看到這一切,特別的難過,立即著手進行南益橡膠企業的恢復與重建,使之適應戰后市場的巨大需求;與此同時,他也竭盡全力協助當地恢復經濟,為重建戰后新加坡做出了貢獻。
戰后的市場,需要新生力量去填補。李光前不斷地挖掘潛在的市場,兼并、創辦了一個又一個企業。到60年代末期,他的橡膠園總面積已達1.85萬畝,南益橡膠有限公司附屬機構多達35家。除橡膠企業外,他還先后經營了黃梨廠、油廠、彩色印刷廠、火具廠、木材廠、南益餅干廠、南益種植、南益聯合橡膠等等,共23家有限公司,再加上華僑銀行與東方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等,可以說是聲名遐邇的大富豪了,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錢財。
誠信友善的名人故事(精選篇2)
美國試飛駕駛員胡佛友善待人
美國著名的試飛駕駛員胡佛,有一次飛回洛杉磯,在距地面九十多米高的空中,剛好有兩個引擎同時失靈,幸虧他技術高超,飛機才奇跡般地著陸。胡佛立即檢查飛機用油,正如他所預料的,他駕駛的那架螺旋槳飛機,裝的卻是噴氣機用油。當他召見那個負責保養的機械工時,對方已嚇得直哭。這時,胡佛并沒有像大家預想的那樣大發雷霆,而是伸出手臂,抱住維修工的肩膀,信心十足地說:“為了證明你能干得好,我想請你明天幫我的飛機做維修工作。”從此,胡佛的飛機再也沒有出過差錯,那位馬馬虎虎的維修工也變得兢兢業業,一絲不茍了。
宰相肚里能撐船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后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于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臺。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后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里能撐船”。
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后,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仁義胡同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里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后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墻,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家人讀后,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后,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李斯特讓肖邦脫穎而出
那時候,在鋼琴演奏時,往往要把劇場的燈熄滅,一片黑暗,以便使觀眾能夠聚精會神地聽演奏。李斯特坐在鋼琴面前,當燈一滅,就悄悄地讓肖邦過來代替自己演奏。觀眾被美妙的鋼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畢,燈亮了。人們既為出現了這位鋼琴演奏的新星而高興,又對李斯特推薦新秀深表欽佩。正是李斯特胸懷大度,寬厚待人的為人態度讓肖邦脫穎而出.
唐代婁師德教育弟弟為官待人要寬容
唐代婁師德教育他弟弟為官待人要寬容。他弟弟說:“有人往我臉上吐唾沫,我自己把它擦去。”婁師德說:“這還不行。你把它擦去,還是違背發火人要侮辱你的意愿。我看還不如讓唾沫自然干掉為好。”
春秋時期,“問鼎”的楚莊王。
一天晚上,攜愛妃舉辦燭光晚會,大宴群臣。酒至半酣,忽然一陣大風把蠟燭吹滅。一名武將欲乘黑調戲愛妃,被愛妃一把扯下盔上紅纓,愛妃建議楚王即刻點燈,看看哪個家伙盔上紅纓已失,嚴加懲辦。朋友妻不可欺呀,何況是領導之妻呢?豈料莊王大度能容,下令眾將全都摘去盔上紅纓,然后方可點燈。不久,楚王御駕親征與敵國開戰,被困重圍,手下兵將四散奔逃,楚王命懸一發,忽然竄出一將拼死力戰,保楚王殺出重圍,撿回一條性命。楚王激動地說:“別人都自逃性命,唯有愛卿肯舍命救駕,你叫什么?是哪個單位的?”該將答曰:“我就是那日燭光晚會上調戲您媳婦的人啊!”
誠信友善的名人故事(精選篇3)
1834年,25歲的林肯當選為伊利諾斯州議員,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過考試當上了律師。
當律師以后,由于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當地很有聲望。很多人都來找他幫著打官司。但是他為了當事人辯護有一個條件,就是當事人必須是正義的一方。許多窮人沒有錢付給他勞務費,但是只要告訴林肯:“我是正義的,請你幫我討回公道。”林肯就會免費為他辯護。
一次,一個很有錢的人請林肯為他辯護。林肯聽了那個客戶的陳述,發現那個人是在誣陷好人,于是就說:“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辯護,因為您的行為是非正義的。”
那個人說:“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請您幫我打這場不正義的官司,只要我勝訴,您要多少酬勞都可以。”
林肯嚴肅地說:“只要使用一點點法庭辯護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勝訴,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當我站在法官面前講話的時候,我會對自己說:‘林肯,你在撒謊。’謊話只有在丟掉良心的時候,才能大聲地說出口。我不能丟掉良心,也不可能講出謊話。所以,請您另請高明,我沒有能力為您效勞。”
那個人聽了,什么也沒說,默默地離開了林肯的辦公室。
友善的名人故事 篇3
曾子殺豬
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于孩子哭鬧不已,曾子妻許諾孩子回來后殺豬給他吃。曾子妻從集市上回來后,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說:“我不過是跟孩子鬧著玩的。”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于是曾子把豬殺了。曾子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若失言不殺豬,那么家中的豬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韓信報恩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里很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于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為別人當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老婆婆笑著說:“等你長大后我就入土了。”后來韓信成為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曾經給他幫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里,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
中國古代誠信故事皇甫績守信求責
皇甫績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一個人難以維持家里的生活,就帶著他回到娘家住。外公見皇甫績聰明伶俐,又沒了父親,怪可憐的,因此格外疼愛他。
外公叫韋孝寬,韋家是當地有名的大戶人家,家里很富裕。由于家里上學的孩子多,外公就請了個教書先生,辦了個自家學堂,當時叫私塾。皇甫績;就和表兄弟們都在自家的學堂里上學。
外公是個很嚴厲的老人,尤其是對他的孫輩們,更是嚴加管教。私塾開學的時候,就立下規矩,誰要是無故不完成作業,就按照家法重打___板。
有一天,上午上完課后,皇甫績和他的幾個表兄躲在一個已經廢棄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貪玩,不知不覺就到了下午上課的時間。大家都忘記做教師上午留的作業。
第二天,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幾個孫子叫到書房里,狠狠地訓斥了一頓。然后按照規矩,每人重打___板。
外公看皇甫績年齡最小,平時又很乖巧,再加上沒有爸爸,不忍心打他。于是,就把他叫到一邊,慈祥地對他說:“你還小,這次我就不罰你了。不過,以后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不做功課,不學好本領,將來怎么能成大事?”
皇甫績和表兄們相處得很好,小哥哥們都很愛護他。看到小皇甫績沒有被罰,心里都很高興。可是,小皇甫績心里很難過,他想:我和哥哥們犯了一樣的錯誤,耽誤了功課。外公沒有責罰我,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縱自己,應該也按照私墊的規矩,被重打___板。
于是,皇甫績就找到表兄們,求他們代外公責打自己___板。表兄們一聽,都撲哧一聲笑了出來。皇甫績一本正經地說:“這是私塾里的規矩,我們都向外公保證過觸犯規矩甘愿受罰,不然的話就不遵守諾言。你們都按規矩受罰了,我也不能例外。”
表兄們都被皇甫績這種信守學堂的規矩,誠心改過的精神感動了。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績___板。
后來皇甫績在朝廷里做了大官,但是這種從小養成的信守諾言、勇于承認錯誤的品德一直沒有丟,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聲望。
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并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并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陳嘉庚用心辦教育的故事
陳嘉庚對于李光前而言是此生最大的良師益友,在陳嘉庚先生身邊工作的10年,李光前親眼目睹、親身感受陳先生崇高的愛國精神:不顧個人安危,為華僑抗日運動奔波勞累;關注家鄉和當地文化教育狀況,投資社會福利事業。
同時,李光前還想到了自己年少時之所以能夠有受教育的機會,也是因為好心人士的捐助,自己的求學之路走得如此艱辛,再也不能委屈下面的一代人了。李光前決心把賺來的金錢用來支持教育,興辦文化事業。
1934年,他接任別人擔任南洋中學的董事長,負責學校每年的經費、建筑費等,修建校舍,新建國專圖書館。同時,他還兼任著南益學校、道南學校、導僑學校、光華學校、僑南學校等9所中學和十幾家會館的董事,他這樣做不是為了名利,只要能夠幫忙教育,他從來在所不辭。
抗日戰爭時期,李光前在故鄉南安梅山創辦“國專小學”。
1943年,又創辦“國光中學”。
1952年,他為家鄉捐資數百萬元,用于擴建梅山學村。除了恢復他于1939年創建的國專小學外,又擴建國光幼兒園、國光中學、國專醫院和國專影劇院。梅山學村由此一躍成為名聞中外的學村,擁有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建筑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各種福利設施齊全。讓他特別感到欣慰的是,國專中學和國專小學先后成為福建省重點學校,國專醫院也已成為福建晉江地區著名的腫瘤醫院。
1953年,李光前的一位族侄提議建立東南亞第一所華文大學——南洋大學,李光前馬上積極響應并給予贊助。他一再強調南洋大學辦學的目的是為了繼承和發展優秀的中華文化,給馬來西亞青年提供更多的享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在辦學過程中,困難重重,而且還有很多的流言,李光前全不理睬,繼續給予強有力的支持。
1952年,李光前用他的大半財產設立了“李氏基金會”,積極捐助文教及社會公益事業。直到1967年李光前逝世之后,基金會依然遵照他“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意愿,捐款支持各項科技文教活動。
無論是內地還是海外,只要有關華人的事,有關教育的事,李光前都是竭盡全力,散盡錢財。他對教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博得海內外一致高度稱贊。1957年,馬來西亞柔佛蘇丹授予他“拿督”榮銜。次年,馬來西亞大學授予他名譽法學博士學位。1962年1月,新加坡政府《憲報》正式公布聘任李光前先生為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這是他一生中最高的榮譽。在就職典禮上,他說,“吾人對國家貢獻莫大于教育青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
1985年10月22日,新加坡福建會館在南僑中學李光前紀念亭中豎起了一尊他的銅像,以紀念他做出的巨大貢獻,同樣,今天我們走進著名的“僑鄉第一校”——福建南安國光中學,也會見到李光前先生的銅像,雖然他已經離開了人世,但他的教育理念,創業精神依然還會在他培植的地方生長、發芽,并發揚光大。
誠信友善的名人故事(精選篇4)
新中國誕生后,有一天,一個幼兒園接到上級通知,說宋慶齡副主席要來看望孩子們。大家高高興興做好了一切準備。誰知到了那一天,天氣驟變,飛沙走石。大家紛紛議論:“宋副主席可能不會來了”,“也許,風停了再來……”正在這時,只聽大門外汽車喇叭聲鳴,宋奶奶冒著漫天的沙塵來了。幼兒園老師很感動,一位老師歉疚地說:“天氣不好,您就改個日子再來嘛!”宋副主席搖了搖頭,認真地說:“不,我不能失信,我應該遵守諾言。”
宋慶齡從小就注重養成遵守諾言的美德,答應的事,一定去做,從不失信。
一個星期天,宋慶齡一家用過早餐,準備到一位朋友家做客。
小慶齡聽到這個消息后,高興得跳了起來。她最喜歡到這位叔叔家去了,叔叔家養的鴿子長著尖尖的嘴巴,紅紅的鼻子,黑黑的小眼睛,漂亮極了!叔叔還說準備送她一只。小慶齡想到這些心里就高興,她急急忙忙跑到自己的房間,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找出來穿上,準備和爸爸宋耀如一起去叔叔家。
她剛跟著爸爸媽媽走出門,突然想起今天上午小珍要來跟她學疊花籃,于是就不知不覺地停住了腳步。小珍和小慶齡的年齡差不多,兩人可要好了。
父親見小慶齡站在那里不動,就問:“慶齡,你怎么落后了,難道你不想去看鴿子了嗎?”
小慶齡說出原委。父親說:“沒關系,明天你到小珍家里教她。”
她為難地說:“不行,我們已經約好了,不見不散。我走了,會讓她失望的”
姐姐說:“小珍不會怪你的,明天見到小珍,解釋一下就行了。”
可是小慶齡仍然站在那兒不動:“爸爸說過,做人要信守諾言。如果我忘了,明天見到她,可以道歉;可是現在我想起來了,我就得在家里等她,不然就不守信用。”
誠信友善的名人故事(精選篇5)
宋耀如同了女兒的話,心里很高興,于是就對其他的孩子說:“慶齡做得對,你們都應該向她學習,做個講信用的孩子。”
父親到了朋友家,把這件事跟他的朋友講了,那位叔叔還讓父親給慶齡帶回兩只鴿子,算是對她的獎勵。
宋慶齡從小就養成的誠實善良的品格一直伴隨她一生。她是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妻子,孫中山先生去世以后,她一直堅持自己的政治立場。雖然孫中山創立了,但是統治下的已經,脫離了孫中山先生創立時的宗旨。于是宋慶齡始終站在共產黨一邊,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重大貢獻,被尊稱為 “國母”。
關于誠信的名人事例 永遠做一個誠實的人
父親的書房外,是司馬光和姐姐的樂團。一個秋天的下午,司馬光撿來很多核桃讓姐姐幫他把皮剝掉。核桃皮厚且非常堅硬,所以姐姐用指甲劃、手指掰都無濟于事。如果用石頭砸就容易連核桃仁一塊砸碎了。姐姐吃不上,就生氣地跑掉了。剩下小司馬光獨自在為難。
恰好一個仆人走過來,看到發呆的司馬光,感到有些奇怪,就過來詢問。聽完原因后,她把司馬光帶進屋子里,把核桃放進開水里燙一燙,然后用小刀一刮。這樣,核桃殼一下就掉了,她把一個完整的核桃仁交給司馬光。司馬光拿著核桃仁,走到先前的核桃堆前,驚奇地欣賞著,正巧被走過來的姐姐看到。她奇怪地問司馬光:“你是怎么剝掉核桃殼的?”司馬光晃了晃腦袋,得意地說:“是我自己用手弄掉的。”
阿里云
姐姐知道弟弟聰穎過人,前不久他還砸破水缸,救出落水的小朋友呢。于是就信以為真,連連稱贊說:“好弟弟,你真聰明,但你究竟是怎樣弄掉的,教教我吧。”司馬光只是兜圈子,不愿改口。
坐在書房讀書的父親將屋外發生的事情看得一清二楚。他放下書本,走到屋外,看著司馬光的眼睛問:“這核桃仁是你剝的嗎?”父親一問,司馬光臉就紅了,低下頭去。父親要求司馬光把核桃仁是怎樣剝出來的真實情況講給姐姐聽。司馬光不得不老老實實地講了仆人是怎樣幫忙的。
父親看到司馬光沒有撒謊,很滿意,就告訴他說:“一個人聰明是好事,但如果仰仗聰明就說謊騙人,就不是好孩子。我希望我的兒子不僅聰明,還要永遠做一個誠實的人。”
父親的教育讓司馬光受益終生。他后來成長為一位偉大的史學家和政治家,即使對皇帝權貴也不說自己違心的話,贊成就是贊成,反對就是反對。他對當朝宰相王安石提了很多尖銳的意見,但王安石也一直贊許司馬光是一位誠實無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