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名人素材積累
“名人”可以指:著名人物,又可稱作名流。知名人士;杰出的或引人注目的人物;顯要人物。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高中語文名人素材積累(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語文名人素材積累精選篇1
1、 辛棄疾憂國憂民
辛棄疾曾給宋孝宗寫過《梅秦十論》。論文的前三部分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和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最后七章就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設想。但是,當時法院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分析:為國家分憂是每個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主題:責任感愛國主義;
2、 嚴復的煩惱
1912年,嚴復出任北京大學校長。此時,嚴復的中西文化比較觀逐漸成熟,并開始進入自我反省階段,趨于回歸傳統文化。他擔心中國會失去民族特色,他認為中國會像魚離開水,生活在空氣中,像瘸子被綁架移動,比如一種依靠鴉片發展的短暫精神,這叫做失去本性;。正因為如此對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憂患,嚴復曾試圖將北大的文理與經學結合起來,完全用它來治理老派,從而保持我國四五千年的神圣傳統;。當時這是一個善意的行為。
分析:當時,有多少人知道嚴復為保護中國傳統文化所付出的心血?愛國主義的形式多種多樣,我們不能只從一個角度和一個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
主題:事物的視角目的與形式;
3、 張伯苓的理想
16歲那年,南開中學創始人張伯苓以優異成績考入北洋海軍學院,學會了駕駛。畢業后,他參加了1894—1895年的甲午戰爭,但一出海軍艦就沉沒了,這讓他深受感動。1899年,英國強租威海守備港。張伯苓親眼看到,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國旗,第二天就降了下來。強烈的愛國主義促使他退出海軍,回到天津預備學校。他四處奔波籌錢,終于在1907年創辦了南開學校。張伯苓畢生致力于教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
分析:只有祖國富強,個人才能有尊嚴。為此,張伯苓不遺余力創辦學校,希望通過教育培養人才振興中華。他的愛國熱情感動了人們。
主題:教育與愛國主義是人生的目標;
高中語文名人素材積累精選篇2
比爾·蓋茨是微軟公司主席和首席軟件架構師。微軟公司在個人計算和商業計算軟件、服務和互聯網技術方面都是全球范圍內的領導者。
蓋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和兩個姐姐一塊在西雅圖長大。他們的父親是西雅圖的律師。蓋茨已故的母親,margates,是學校教師,華盛頓大學的董事以及unitedwainternational的主席。
蓋茨曾就讀于在西雅圖的公立小學和私立的湖濱中學。在那里,他發現了他在軟件方面的興趣并且在13歲時開始了計算機編程。
1973年,蓋茨考進了哈佛大學。在和現在微軟的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結成了好朋友。在哈佛的時候,蓋茨為第一臺微型計算機–mitaltair開發了basic編程語言的一個版本。
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蓋茨離開了哈佛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與孩提時代的好友paulallen在1975年創建的微軟公司中。在計算機將成為每個家庭、每個辦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這樣信念的引導下,他們開始為個人計算機開發軟件。
蓋茨的遠見卓識以及他對個人計算機的先見之明成為微軟和軟件產業成功的關鍵。在蓋茨的領導下,微軟持續地發展改進軟件技術,使軟件更加易用,更省錢和更富于樂趣。
高中語文名人素材積累精選篇3
美國石油大亨保羅·蓋蒂曾經是個煙鬼,煙抽得很兇。
有一次,他度假開車經過法國,天降大雨,開了幾小時車后,他在一個小城的旅館過夜。吃過晚飯,疲憊的他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清晨兩點鐘,蓋蒂醒來。他想抽一根煙。打開燈,他自然伸手去抓睡前放在桌上的煙盒,不料里頭卻是空的。他下了床,搜尋衣服口袋,毫無所獲,他又搜索行李,希望能發現他無意中留下的一包煙,結果又失望了。這時候,旅館的餐廳、酒吧早關門了,他唯一希望得到香煙的辦法是穿上衣服,走出去,到幾條街外的火車站去買,因為他的汽車停在距旅館有一段距離的車房里。
越是沒有煙,想抽的欲望就越大,有煙癮的人大概都有這種體驗。蓋蒂脫下睡衣,穿好了出門的衣服,在伸手去拿雨衣的時候,他突然停住了。他問自己:我這是在干什么?
蓋蒂站在那兒尋思,一個所謂知識分子,而且相當成功的商人,一個自以為有足夠理智對別人下命令的人,竟要在三更半夜離開旅館,冒著大雨走過幾條街,僅僅是為了得到一支煙。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習慣,這個習慣的力量有多么強大?
沒多會兒,蓋蒂下定了決心,把那個空煙盒揉成一團扔進了紙簍,脫下衣服換上睡衣回到了床上,帶著一種解脫甚至是勝利的感覺,幾分鐘就進入了夢鄉。
從此以后,保羅·蓋蒂再也沒有拿過香煙,當然他的事業越做越大,成為世界頂尖富豪之一。
高中語文名人素材積累精選篇4
2月7日,北京冬奧會單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礙技巧賽,17歲的小將蘇翊鳴兩次挑戰高難度的1800動作,拿下88.70高分,最終獲得銀牌。這是中國體育代表團北京冬奧會首枚雪上項目獎牌,也是中國單板滑雪首枚冬奧會男子項目獎牌。
蘇翊鳴的精彩表現被網友稱為“橫跨CCTV6和CCTV5的男子”。因為在運動員身份之余,他還是一名演員,在徐克執導的電影《智取威虎山》中,“小栓子”的扮演者正是10歲的蘇翊鳴。后來還參演過《狼殿下》《林海雪原》等影視作品,在同齡人中,也算是一個小有名氣的童星。
明明可以靠演技,卻要在冰天雪地里拼命。而讓蘇翊鳴人生軌跡發生轉變的,也正是因為北京冬奧會。“得知冬奧會要在北京舉辦,我就夢想能夠參加。但想參加冬奧會,需要通過一些職業比賽拿積分以獲取資格。從那時候開始,我決定做一名職業滑雪運動員。
高中語文名人素材積累精選篇5
一、李叔同(即弘一法師)
1、極其注重育人的方式。有一次,在他的課上,一位學生往地上吐了一口痰,以為老師沒有看見,其實李叔同心知肚明。但他沒有立刻責備,等到下課后,他用輕且嚴肅的聲音鄭重地說:某某,等一等出去。這位同學只得站著。等別的同學都出去了,李先生和氣地說:下次吐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說過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可以出去了,那學生臉上發紅。
之所以會這么做,因為李叔同認為,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沒有尊重就沒有教育,而且育人是從天長日久注重生活小節開始的,一鞠躬體現了老師對學生人格的尊重。
素材運用角度:尊重,細節,身教
2、弘一法師每次吃完稀飯,都要用舌頭將碗舔得干干凈凈,表示愛惜五谷。大師生活中戒絕一切奢靡。在漳州小住時,生活儉樸,用具簡陋,床是用兩扇木板搭成的。隨身行李極為簡單,僅有一件單薄棉被,一床粘補破洞的舊蚊帳,一柄破布傘和一疊經書。大師居漳期間。書寫了許多墨寶。揮書時,他總是站著親自磨墨,寫多少磨多少,從不浪費。
素材運用角度:節儉,自律,安貧樂道
3、弘一法師以其自身的品德修養及人格力量,影響教化著無數的世人。豐子愷回憶: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請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輕輕搖動,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問。后來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啟問。法師回答說:‘這椅子里頭,兩根藤之間,也許有小蟲伏著。突然坐下去,要把它們壓死,所以先搖動一下,慢慢坐下去,好讓它們走避。
素材運用角度:細節,大愛,敬畏生命
弘一法師語錄:
①處逆境,必須用開拓法。處順境,心要用收斂法。
②靜坐,常思已過。閑談,莫論人非。
③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潔冰清。襟懷,如光風霽月。氣概,如喬岳泰山。
二、三毛
臺灣作家。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后去德國、美國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79年9月30日丈夫荷西因潛水中意外事件喪生,三毛回到臺灣。1991年1月4日在醫院去世,年僅四十八歲。
1、三毛的好,一半在文字,一半在她獨特壯闊的生活方式。她滿足了我們對自身生活的幻想——從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到和荷西的愛情。后來,我自己去過沙漠,我才發現在沙漠生活很大的組成部分是寂寥和恐懼。我看《溫柔的夜》里三毛的日記,發現她和荷西的愛情也充滿了關于金錢物質瑣碎的爭吵。看肖全給三毛拍的照片——她直面鏡頭,蒼白慘淡,不帶一絲笑容。也許那才是她真實的樣子。后來三毛自殺,我非常冒昧誅心地猜測,大概也是因為太多讀者把對生活的美好幻想投射到她身上,她被我們綁架,太沉,太重了。
素材運用角度:平常心對待別人,對待自己;沒有人是完美的
2、愛生活,愛地球,愛世界。要想照亮世界,總得有東西在燃燒。她是燃燒自己,照亮世界的女子。有人說她的作品里有虛構,她死后仍有非議。這又怎么樣呢?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我們也不需要完美的人。但是,她寫有完美的書。當一個人用生命照亮你……我們多么幸福。
素材運用角度:只要有愛,不完美又如何
3、三毛真正讓我著迷的地方在于,她那顆一直在流浪,一直在旅行的心。其實我們常常會被一些人,一些事禁錮在同一個地方,或者同一種心態里。而三毛是那種即使被囚禁在一個牢籠里她也可以用她的心在撒哈拉流浪的女人,她對于愛情的勇敢與執著,是那么的讓人著迷,一個愛上流浪的人,一個在流浪中愛著的女人。突然覺得這種流浪的浪漫情懷,在我們越來越世俗的世界里漸漸的遠去了。我想流浪是一項偉大的事業,足夠虔誠地面對流浪,我們就不會感覺到深深的寂寞。
素材運用角度:讓精神去流浪
三毛語錄:
①生命的滋味,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去嘗一嘗啊!
②我迎著朝陽站在大海的面前,對自己說:如果時光不能倒流,就讓這一切,隨風而去吧。
③我們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實實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給我們的重負,才是一個勇者。
④刻意去找的東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他的時間。
⑤如果有來生,我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恒,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里安詳,一半在風里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三、海明威
1、海明威每天早晨6點半,便聚精會神地站著寫作,一直寫到中午12點半,通常一次寫作不超過6小時,偶爾延長兩小時。他喜歡用鉛筆寫作,便于修改。有人說他寫作時一天用了20支鉛筆。他說沒這么多,寫得最順手時一天只用了7支鉛筆。
素材運用角度:堅持、自律
2、海明威寫作態度極其嚴肅,十分重視作品的修改。他每天開始寫作時,先把前一天寫的讀一遍,寫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書寫完后又從頭到尾改一遍;草稿請人家打字謄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樣出來再改一遍。他認為這樣三次大修改是寫好一本書的必要條件。他的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初稿寫了6個月,修改又花了5個月,清樣出來后還在改,最后一頁一共改了39次才滿意。
素材運用角度:追求完美、態度、嚴謹、細節
3、硬漢海明威14歲走進拳擊場,滿臉鮮血,可他不肯倒下;19歲走上戰場;200多塊彈頭彈片,也沒能讓他倒下;寫作上的無數艱辛,無數的退稿,無數的失敗,還是無法打倒他;直到晚年,連續兩次飛機失事,他都從大火中站了起來:最后,因為不愿意成為無能的弱者,他舉槍自殺。
素材運用角度:不放棄,堅韌,以死抗爭
海明威語錄:
①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一個人必須是這世界上最堅固的島嶼,然后才能成為大陸的一部分。
②自己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倘若想征服全世界,就得先征服自己。
③生活與斗牛差不多。不是你戰勝牛,就是牛挑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