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后感
《三傻大鬧寶萊塢》作為印度勵志喜劇,遵循著“小成本電影重本土觀眾”的原則,抓牢印度觀眾關注社會問題的心理,用巧妙而輕松的方式體現了對印度填鴨式教育的思考,不僅在印度本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而且得到了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影院上映的機會。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最新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后感(精選篇1)
今天我與姐姐們一起觀看了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傾心領略了主人公蘭徹的聰明、機智、善良、自信,也領略了他的伙伴欒丘和拉杜可愛與傻笨……
他們三個在大學工程部內同一個宿舍,是同樣的可愛,同樣傻乎乎的幽默。可是他們的愛好卻不同,一個喜愛工程學,一個喜愛攝影,另一個,則只為得到一筆工資,養家糊口。而蘭徹,就是那個學習成績好,懂得活學活用,相信自己,快樂、陽光的男士。
蘭徹的口頭禪就是“All is well!”——“一切都會好的!”。就憑這句話,救過一個婦女,接生過一個小孩呢!
影片中他的教導主任“病毒”對他產生了強烈的反感,最后終于忍無可忍,要求他馬上離開。就在他即將頂著傾盆大雨離開學校時,“病毒”的大女兒忽然就要生了,可他們因為大雨怎么也到達不了醫院,只好先在學校休息室的乒乓球臺上來個臨時“接生”。
“加油!加油!用力!用力!”學生們喊得一聲比一聲高,可大女兒卻因為筋疲力盡而累昏了。這時蘭徹想起了“助力器”可以幫助孕婦用力生產,于是他就用吸塵器改造了一個……終于,經歷了種種困難后,一個嬰兒出生了……
相信自己,一切都會好的!
是啊,的確應該相信自己!回想五年前,我學游泳時,第一次讓姐姐陪著練習水中憋氣。起初,我怎么也不敢,總認為水進入鼻子內是一種非常可怕的事情,鬧不好會要了我的命。后來,在姐姐的鼓勵下勇敢地嘗試后,我竟然成功了。當時姐姐告訴我,一個人要自信才能成功……
All is well,一切都會好的。在害怕時,恐懼時,絕望時,大聲喊吧:“相信自己,我沒問題,一切都會好的,都會好的!”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后感(精選篇2)
寶萊塢著名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一經上映便紅遍全亞洲。其緊湊曲折的劇情、幽默搞笑的風格,直面當下教育的深層思想引起了很多學生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共鳴,連李克強總理都曾在女兒的推薦下看過這部電影。影片詼諧搞笑,發人深思的勵志成才故事具有教育意義,同時將人物關系刻畫得惟妙惟肖,也是對成長中友情、感情、親情的完美詮釋。
一句話推薦:史上最爆笑溫情的印度電影,笑料層出不窮,笑足三小時。
劇情梗概:影片以兩個好朋友在尋找消失多年的好兄弟蘭徹的過程中展開的回憶來開頭,講述蘭徹頂替他人來到皇家工程學院(ICE,影射印度的IIT)的故事。
這是一所印度的傳統名校,那里檢驗學生的唯一標準僅有成績,成績不好就意味著沒有未來。而蘭徹卻不愿意隨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開朗、幽默和智慧影響著周圍的人。他用所學的物理知識來教訓野蠻的學長,他用智慧打破了學院墨守成規的傳統教育觀念。最終他成為了印度科學界的一位具有400多項專利的天才科學家,他實現了自我的夢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我。“三人幫”中的拉加想成為工程師,法罕卻想成為野生動物攝影家,在蘭徹的影響下,他們最終都夢想成真。
影片精神:影片最值得嘉獎的是永不放下和樂觀的精神。影片不僅僅有喜劇劇情與歌舞,還有使人奮發的勵志情節。該片講述的是蘭徹對夢想敢于追求、敢于奮進的精神。蘭徹有個口頭語叫“一切都好”(Aal izz well),影片中一段恰到好處的歌舞充分詮釋了這種樂觀心態的關鍵——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我們都要用進取向上的心態去應對,這樣我們會離成功更近一些。該片還涉及了很多值得深思的社會問題,包括印度的人才流失、學校死記硬背的教育方法及社會分工的單一和就業選擇的匱乏。
該片成功之處還在于它使大家認識到了什么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明顯,蘭徹的兩位好友就是受到了蘭徹先進的思想影響,才會走上自我的夢想之路,才會走向成功。仔細想想,要是沒有蘭徹,他們倆將會怎樣?這也是在告誡所有交友者:自我要想有好的發展的話,就應當交諍友,與正義的人交朋友。不要與那些思想邪惡、道德敗壞的人交朋友。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一部很有深度教育意義的影片,它所關注的問題包括教育、制度、夢想與夢想等問題,還包括友情、感情與親情,真不愧是獲得如此多獎項的大片!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后感(精選篇3)
人活著有太多身不由己,能像蘭徹那樣跟著感覺走實屬不易。法爾漢熱愛攝影,卻苦于父親的阻攔,只能在帝國學院攻讀他并不感興趣的工程學,于是他成了倒數第二,但當他決定從事攝影的時候,成功向他打開了一扇門;拉杜,一個貧苦學生,面臨家庭帶來的各種壓力,只能寄期望于神,他對現實的畏懼與逃避讓他穩居倒數第一,但當他丟掉畏懼,勇敢應對生活時,幸運女神真的朝他招手了。也許就如蘭徹所說:很多時候,我們由于各種原因,不能選擇做自我喜歡做的事情,可是有時候,只要你勇于跨出那一步,說不定就能夠改變你今后的人生。而我,一名迷惘的大學新生,看完這部電影的最大感觸就是:
在這個快節奏時代,生活就像腳底下抹了油一樣根本停不下來。車子、房子、票子似千斤鼎重重的砸向人們,而我雖然還算是涉世未深的小姑娘,一只腳卻也踏進了社會的泥淖,漸漸無法自拔。“病毒”的經典臺詞“人生就是賽跑,要么全速向前,要么徹底完蛋”一遍又一遍響徹腦海,其實院長說的并沒有錯,這就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可那畢竟是電影,是虛幻,需要讓我們在一片混沌中看到期望的微光,所以院長成了病毒,蘭徹的生活方式則成了一碗心靈雞湯。但愿人們的心智沒有被現實徹底荼毒,還能在朦朧中找到心的方向。
其實看這部電影我的內心很糾結,我不得不承認院長說的,可我同樣佩服蘭徹的生活態度。就像在現實里,我深諳現實的殘酷性,卻幻想能隨心而活,做一個走心的人。“長尾杜鵑從來不自我筑巢,他只在別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時候他們會怎樣?他們會把其他的誕從巢里擠出去,競爭結束了,他們的生命從謀殺開始,這就是大自然——要么競爭,要么死……”。物競天擇,適者生存___達爾文若干年前提出的生物進化論已經告訴世人優勝劣汰的道理,但或許違心的優勝者風光的活著也只是沒有真性情的尸體。在戲里,法爾漢和拉杜的經歷就像死而復生,就像凋零的樹梢又長出了新意。在現實里,我又能不能朝著心之所向,開出絢爛的花呢?
電影的最終,三傻最終在蘭徹的學校重聚,而蘭徹與女主的感情也圓滿結局。故事類似喜劇,但又并不是順風順水,也許就是為了告訴在現實里起起伏伏的我們:跟著感覺走,終會等到柳暗花明。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后感(精選篇4)
說真的,以前對印度的電影還是有些偏見的,知道他們以舞樂為主調,但那種音樂的氣氛真心享受不來。《三傻大鬧寶萊塢》這個應該算是看過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印度電影了,但也正是這部電影讓我對印度的影視文化有了新的`看法。
《三傻大鬧寶萊塢》雖說是一部喜劇電影,但是它深入淺出,在輕松歡快的同時蘊含著深刻的人生道理,引人深思。
影片中校長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他說:“噪鵑從來不自己筑巢,他只在別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時候他們會怎樣?他們會把其他的蛋從巢里擠出去,競爭結束了,他們的生命從謀殺開始,這是大自然——要么競爭,要么死……”,校長的話雖然有些過激,但想來確實這樣,早在很久之前,達爾文就用進化論告訴了人們“適者生存”的道理。這個社會是公平的,又是不公平的,沒有人會心疼弱者,你不努力,就只有失敗。仔細想想,我們國家的應試教育不也是這樣,中考,高考,哪一個不像是在過獨木橋。一不留神就會被人擠下去,所以你能做的就只有拼命。
除了教育,影片中也有許多深刻的話題,比如青春,比如夢想,比如友誼。似乎每一部在講述關于兩三個人深刻情誼的影片中間都要有誤會,鬧掰,然后分道揚鑣的劇情,這個當然也不例外。不過還好,真正的感情都是經得住時間檢驗的,最終他們三個還是聚在了一起,就像當初一樣。
影片主人公蘭徹有一句經典的口頭禪:“Alliswell”,“一切都會好的!”每當遇到困難,他都會一次來鼓勵自己,而且好像每一次都能夠化險為夷。其實,信仰的意義就在于它能夠給你一種力量,讓你相信這一切都是會成功的,心態好了,就已經成功了一半了,你說呢?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后感(精選篇5)
曾看過一部電影,叫《三傻大鬧寶萊塢》,和全班同學們一起看的,第一遍看是笑著看完的,后來在家又看了一遍,就有點感觸了。
其中講的是兩個朋友法爾汗和拉杜找到昔日的朋友“蘭徹”而引發的一段回憶,他們曾是皇家理工學院的一名學生,院長病毒是信奉所謂的杜鵑鳥巢理論的人,沉默者查托是一個只會死記硬背的學生,因為蘭徹將查托為了恭維病毒的演講詞改了,所以他們起了沖突,就有了開頭的一幕,沉默者與法爾汗和拉杜開始尋找據說落魄的蘭徹,最終引發的一系列事情。
我之所以有感觸,而是因為其中的不停穿插的悲劇,喬伊因為病毒的拒絕而自殺,蘭徹指責病毒那是謀殺,精神壓力的壓迫而產生的自殺;拉杜的跳樓,因為病毒的壓力……雖然我不懂填鴨式教育的悲哀,但其中的有些話我卻能記住。
“平安無事。”盡管這只不過是一種祈禱,但卻能讓心靈平靜下來,好像真的有了這個依靠,這句話幾乎貫穿了全文,我幾乎也想把右手放在心前,閉上眼,祈禱:“平安無事。”
“尊敬的陛下,您太偉大了,請接受我們卑微的供奉吧!”即使這句話出現的環境讓人有點笑意,但在幾個場所,卻表達了了兩個朋友夢想實現而對“蘭徹”的感激。最后的沉默者認輸,其實“蘭徹”不是蘭徹,而是蘇克·旺度,那個有400項專利的偉大科學家,沉默者與蘇克,簡直不能說是太有緣分,我看到這里,不知道想笑還是想哭。
“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這句話真正的貫穿了全文,從一開始的玩笑,到最后的認真,這其中都是蘇克的堅持,甚至我覺得,這簡直就是蘇克一生的總結。
看完‘三傻大鬧寶萊塢’,你可能會真正的感受到人生的意義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