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1000字作文
《三傻大鬧寶萊塢》有著印度電影一貫的熱歌熱舞,但這次并未讓人有感突兀,荒誕不乏幽默的喜劇,電影在不經意的嬉鬧間卻暗喻了許多耐人尋味社會與制度的弊病,一個滿若朝陽的勵志包裝同時又深諳著諸多生活哲理,很難再有一部印度喜劇電影,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1000字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1000字作文【篇1】
一個流俗的片名翻譯,耽誤了我兩年時間!就像國人順理成章的認為寶萊塢山寨美國好萊塢那樣,在片名翻譯上也模仿上世紀四十年代美國的影片《兩傻大鬧好萊塢》將本片順理成章的翻譯為坑爸的《三傻大鬧寶萊塢》。
正是這樣的片名一直讓我對本片提不起興趣,拒絕了幾次好友的推薦。感謝有這樣一個無聊的夜晚,點開本片從而避免一部經典好片的錯失。接近三個小時片長的有歌有舞地道的印度電影看的我酣暢淋漓,看完本片有種當年看《阿甘正傳》熱血沸騰的感覺,不同的是阿甘是低智商的勝利,蘭徹是高智商的勝利;而他們都值得我們脫了褲子說一句“尊敬的閣下,您太偉大了,請接受我們謙卑的供奉。”
有深度的喜劇讓這個夜晚不眠,蘭徹、拉度、蘭喬三位大學生大鬧的不是寶萊塢而是印度最高學府皇家工程學院。三個人并不傻——如果傻是精英的代名詞的話,我就不反對稱他們為傻瓜。而蘭徹大鬧的其實何止是皇家學院,而是整個教育思維、整個印度傳統社會。作為全球高端人才培訓國家,印度在電子信息軟件產業算是世界級的領跑者,然而本片卻對整個印度的教育思維提出了挑戰,機械的`如同我朝應試教育的教學方法只會逼迫更多的學生選擇上吊、跳樓和從火車上摔下來,這點對經歷過高考的人都應該有切身的體會。
拉度和蘭喬都是“被工程師”的犧牲者,驅趕他們的力量有時候是自己家專制的父親;有時候是父親有病、姐姐嫁不出去的貧困家庭背景;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我們或多或少對這些壓力做出妥協。拉度和蘭喬在蘭徹的幫助下成功的追尋自己的興趣愛好,即使收入不多但是會感到幸福,作為對本專業依然沒有一絲熱愛正處于人生路口的大四學生,看到拉度的這番表白,幾乎讓我熱淚盈眶。
中規中矩的“消音器”和蘭徹的十年較量,是一種不錯的對比。只要有蘭徹在學校,消音器只能是千年老二。蘭徹和消音器代表了學校里兩種常見的對比力量,一種是消音器這樣能夠把書上機械的概念完整表達出來的三好學生,另一種就是蘭徹這樣能用自己的想法從實用的角度概括出機械的概念的問題學生。這兩種狀況的結果是消音器會被老師贊賞,蘭徹會被趕出教室。十年之后,消音器是成功的——蘭博基尼跑車、超大的房子、公司的副總裁……而蘭徹同樣成功,導演用望杜的成功能夠壓之消音器的成功的方式,表達出興趣自由和熱愛引導成功的完勝。對教條的教育思維提出了有力挑戰,這種挑戰并不是推翻式的,影片同樣承認三好學生式的古板教育也能成功,只是成功的程度和成功者的心態不同。
另外針對大家對這部電影過分的推崇想要說的是,印度寶萊塢每年盛產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影片,在這一堆影片中難得出現這樣有深度的喜劇,即使對本片無比狂熱,我也只是對印度電影刮目相看而已。用這樣一部影片去拔高整個印度電影并譏笑國產電影的做法并不地道。本片故事依然存有觀眾熟悉的不足,在電影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蘭徹就是科學家望杜,當然這種不足并不影響劇情。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1000字作文【篇2】
《三傻大鬧寶萊塢》原名為《3idiots》,片名雖然翻譯的太爛了,但不影響其資料,這是一部印度題材的影片,一部關于教育題材的影片,很搞笑,但不要以為這就是純粹的喜劇片,影片抨擊的是印度的應試教育,把青年學生迫到自殺問題嚴重、扼殺年輕人的創意以及貧窮問題和社會發達令人與人之間為前途問題而成為奴隸的實況反應出來,發人深醒。能夠說,這是一部相當不錯的教育片,比起小時候學校家長組織要求看的影片不明白要強多少倍。
片中主要人物是蘭徹、法涵、萊俱,三個男孩是印度一所皇家工程學院的學生,他們從眾多的考生中脫穎而出考上了這所著名的工科院校,每個人身上都承載了家庭太多的期望。
蘭徹是花匠的兒子,從小聰明好學,善良調皮,他代替小主人來那里上大學,任務是四年以后為主人拿回一張光宗耀祖的文憑,可是對于傳統的以分數論等級、以分數定前途的教育提出了不滿和抵制,引來了眾多教師的斥責和刁難。法涵是貧困人家的孩子,他來那里上學的目的就是有錢讓爸爸治病、讓媽媽過上好日子、讓姐姐能夠有出嫁的嫁妝,由于壓力太重,他膽小而謹慎,學習成績一向墊底。
而萊俱喜歡野外動物攝影,由于懼怕父親的權威,選擇了不喜歡的工程專業,學習成績更是倒數。三個年輕人,各有自我的生活,各有自我的無奈,因有緣相逢在一所大學的屋檐下,共同分擔著彼此的憂慮和不幸,笑中有淚,充滿人情味,他們以各種方式排解著內心的壓力和處境,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影片的主角蘭切展現了一系列非傳統教育下所培養出的令人折服人格魅力和知識魅力,他提倡興趣學習,他挑戰傳統教育,挑戰權威,整個影片中他教育了同學,教育了教師,教育了校長,教育了整個教育。他用知識拯救了人的生命,使別人建立了人格,讓別人找到了夢想,同時成就了自我。這些知識是來源書本,但絕不來源于傳統課堂。同時影片讓你更加走進了自我,夢想不再是夢想,生活不再是生存,學習不再是分數,人生就是你自我的人生。蘭徹的一句話:“學習就是為了應用”。法函說:“鹽水具有極強的導電性,初二物理知識,我們都學過,僅有他會應用。”說出了教育和學習的本質,如果不是為了應用,學習還有什么意義?而目前我們的教育又走到了哪里呢?中國的應試教育,成了孩子論資排輩的依據。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就會決定孩子的一生。害苦了多少孩子啊!
而劇中的院長,總是教育學生們:生活是場比賽,當不了第一名就只能被人踐踏。這樣的教育方式培養下,像蘭徹那樣有創新思想的人總是受到抑制。影片多次描述院長邊由專人刮胡子、邊聽歌劇午睡的一幕,配合著兩個學生的自殺,而他卻無動于衷,對這個體制的諷刺到達了頂峰。
最終結局一段眾學生在學校搶救教授女兒的孩子時更有驚險而不失幽默,表現少年人的創意。結尾的那一幕,蘭切在窮鄉僻壤起學校去教小孩天然工程學。這反璞歸真的意義﹐比較之前的學生在名校的讀書苦況﹐反映政府不應扭曲少年的天性。
這樣的一部經典之作,作為中國的教育體制下人們應當好好看這部電影,因為這部作品反映的現象和中國有些相似:分數決定一切,中國的創新體制受到各種思想和體制限制、崇拜權威、根據“錢”途決定事業而并非個人興趣、成功的標志是財富和地位。看完后細細咀嚼,你會有很大的收獲。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1000字作文【篇3】
《三傻大鬧寶萊塢》片中的三個主人公——蘭徹、來俱、 主要展示了三位普通印度學生的成長故事。男主角蘭徹是電影的核心主角,他出身貧賤,但天賦過人,在機械學上有極高的天賦,但蘭徹的人格魅力才是這個主角成功的關鍵。 其中有一段是我印象深刻:那是一節機械理論可,當教師問學生什么是機械時,蘭徹在笑,教師便讓他回答,他說機械就是一切省時、省力的東西,比如拉鏈啊等,他說了很多,可是卻比書本上的好理解,但教師并不買賬說:“如果他想及格的話最好按照書上的背”。
然后教師又叫了一位同學,這位同學將書上的概念很熟練的背了下來,教師相當滿意,然后由于蘭徹對教師說:“我也只可是是獎復雜的東西簡單化了,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他便被清出了教室,最經典的是回來后他以牙還牙,給教師上了一課,用很長的一句話說了一樣東西:“書”。教師說:“那你為什么不簡單點說呢”?他說:“剛試了,沒用”。這樣讓人感到了他的機智,也讓人反思為什么僅有按書上的說才算是對,才能及格,才能算得上是好學生?到底什么才是好的教育?
當一個同學由于壓力,選擇自殺后。蘭徹找到了校長毅然提出了他對學校教育的一些意見,他認為學校應當對真真意義上的成功給一個正確的定義,名次是不代表什么的,他不滿意這種填鴨式和等級式的教育制度 ,結果他遭到了校長的慘罵……他也曾成績墊底,也曾拿過第一,但這對他來說都是虛的,他最看重的活學活用,片中就有很多關于他對知識的活學活用來反抗或是來救人的場面。片中蘭徹達斯有一個招牌動作——用右手砸砸左胸小聲告訴自我“一切順利”——因為有時候心是很脆弱的,它需要我們的安慰來使它變得堅強!蘭徹主張讓人們干自我喜歡干的事情反對逼迫式的學習方式,經過蘭徹在片中的表現總是讓人會產生一系列的反思。
從這部片反思,來看看中國的教育制度:中國的應試教育, 難道還要繼續?教育越改越牛,分數無比重要,90后各類“門”事件層出不窮,這就是教育體系的悲哀,或者,也將是我們民族的悲哀!我們需要的人才呢?“錢學森之問”就是對中國教育的一種質疑!我們 已經經歷高考,我們已沒有那份沖勁。我們干著自我喜歡或者不喜歡的事情,但試問:“有多少人在做自我不喜歡的事?又有多少人在做自我喜歡的事?”我們不必須在找自我喜歡干的事情, 而更多的是在向穩定的高收入走去,我們不可能是開國功臣,可能由于社會的“規矩”和“潛規則”,我們 碌碌無為一生即可。也許真的是這樣:物質越來越豐盛,精神越來越空虛,枷鎖一重又一重。兒時的夢想越來越遠,活著就像行尸走肉。
最終,這部電影觸及到了一些社會現實,就是在學生自殺后蘭徹找校長談話的那次所影射出來的:包括印度的高自殺率、人才流失、學校死記硬背的教育方法及社會分工的單一和就業選擇的匱乏。印度所應對的這些社會問題和中國頗有交集,這也是為什么我這個也曾深切體會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升學壓力的中國觀眾會頗感共鳴。片中最終還有一個場景也是讓人很感動:當蘭徹幫莫納接生了孩子后,一向對蘭徹深惡痛絕的校長“病毒”在暴雨積水中語重心長地勸戒他“你不可能總是對的”。這也是兩方面的改變,校長變了,蘭徹也會更加穩重。影片最終以大團圓結局……(雖然早明白會是這樣,但還是很高興)
期望大家都看看,思考思考……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1000字作文【篇4】
今天我看了《三傻大鬧寶萊塢》的電影,看完這部電影后我深有感觸在此我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悟。
這部影片講述蘭徹頂替他人來到皇家工程學院的故事。在皇家工程學院這里檢驗學生的唯一標準只有成績!成績不好就意味著沒有未來!而蘭徹卻不愿意隨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開朗、幽默和智慧影響著周圍的人。
他用所學的物理知識來教訓野蠻的學長,他用智慧打破了學院墨守成規的傳統教育觀念。最后他用智慧成為了印度科學界的一位具有400多項專利的天才科學家,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在蘭徹的影響下,拉加完成了有錢的工程師的夢想,法罕完成了成為野生動物攝影家的夢想。
這部電影告訴我有夢想是很好的,可是有夢想卻不敢去勇敢的追夢確實很不好的,只有勇敢的去追夢才可以成功,如果你沒有去勇敢的追夢那么你將會永遠不快樂的。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生命的本質在于追求快樂。”
而一個人快不快樂完全是由他自己的心態決定的。遇到問題,告訴自己“一切安好”,即使解決不了問題,也可以給人解決問題的勇氣。在恐懼的時候不論發生什么只有對自己說一句“一切安好”便可發現恐懼已經全部不見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不僅知道了心態可以決定一切還知道了只要勇敢的去追夢便可以收獲快樂和成功。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1000字作文【篇5】
對成功的期望是人的本能,而有多少人追求了卓越呢?追求卓越,成功往往會趕上你!這耐人尋味的一句話,讓我對這部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久久不能忘懷!
悠揚的音樂引出了那華麗的篇章。影片從三個人尋找蘭徹開始,回憶起和蘭徹在一齊的大學時光。蘭徹剛進學校時,開始不被重視;而他用巧妙的電學實驗懲罰了學長——那個歧視他的人。蘭徹活學活用,最終成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他和一個同學打賭:看十年后誰的成就大。蘭徹不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靈活地運用身邊各種常識和他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創造發明。而那個同學只明白死啃書本知識。在當時,兩個人的成績不相上下,而十年后,影片以一種極其趣味的方式見證了蘭徹的成功。
這部電影深深地震撼了我。為什么蘭徹會有如此大的成就?應當是永遠追求卓越的精神,往往成功會離你不遠!在所有同學都屈服于學長,點頭哈腰時,蘭徹運用所掌握的電學常識,隔了一道門就電擊了學長;當所有學生都在拘泥于背公式,讀課文時,蘭徹邊做實驗邊理解知識;當同學們都厭惡機械學,抱怨沒有好專業時,蘭徹正專心地投入到發動機的試驗運行中……這就是蘭徹的過人之處,他會活學活用,運用各種常識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他愛好機械,并用自我的方式理解機械。他會用最簡潔的關系來概括齒輪傳動等繁瑣的公式。這些都是他追求卓越的關鍵所在。在此過程中,他收獲了四百多項科學專利,而成功已經悄悄地降臨在他的身上,在他運用的時候,在他理解的時候,在他喜愛的時候,在他追求卓越的時候!
大家都明白不讀死書,不做書呆子。而學習的真正方法是活學活用,學以致用。二戰時期,美國用‘彈指蝦原理’大敗德軍主力潛艇;張衡運用地震波發明了地動儀名揚四海;德國工程師赫爾曼根據同性相斥的原理最早研制了磁懸浮。他們都是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常識等,巧妙應用,為人類發明創造了最用價值的東西。我們也不能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應當像蘭徹那樣,靈活運用自我所學的知識,不懈的追求卓越,才能成為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