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鬧寶萊塢影片學生的觀后感
顯然影片命題為《三個傻瓜》是采用反諷手法,其實傻瓜不傻,他們不媚俗,不按部就班的安排人生,他們的口號就是拯救自我,實現自己最快樂的人生價值。影片對蘭喬這個角色設計相當的精妙,大家一直以為蘭喬是大富豪的兒子,當法蘭拉杜找到真正的蘭喬時,原來假蘭喬的真實身份才揭開。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三傻大鬧寶萊塢影片學生的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三傻大鬧寶萊塢影片學生的觀后感(精選篇1)
《三傻大鬧寶萊塢》,起初剛聽到這部電影的名字的時候,我感覺這無非就是一部搞笑的電影。但看完影片后,它給我留下更多的是感動與激勵,讓我明白了該如何對待朋友,在應對未來的時候該用什么態度,在應對迷茫的時候應當如何應對。
影片主要講述的是兩個好朋友拉杜和法蘭在去尋找另一個失散已久的兄弟蘭喬的途中遇到的種種意想不到的事情。經過倒敘的方法,影片重現了他們三人在皇家工程學院學習時的點點滴滴。主角蘭喬不隨波逐流,用他善良開朗幽默和智慧影響著周圍的人,他用所學的物理知識來教訓野蠻的學長,用智慧打破學院死記硬背的學習風氣,幫忙兩個好朋友追逐自我的夢想。他那樂觀的態度、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機智的表現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大財富,我們確實應當好好珍惜。當拉杜的父親病危時,蘭喬第一時光趕到了拉杜家。在交通不便的情景下,蘭喬用電動車及時地把他送到醫院搶救,挽回了拉杜父親的生命,幷和拉杜一齊陪在他父親身邊?!翱荚嚩嗟氖?,而老爸僅有一個!放心,只要郵政局長還在那里我們就不會走,不用怕!”“多謝哥們!”,看著他們相擁在一齊,聽著這些的話語,我眼中的淚水在不停地打轉,自我有了一種心靈上的震動,心與心似乎在電影中找到了平衡點。他們之間的純真的友誼,深深地打動著我,讓我感受到了友誼的寶貴。是朋友,陪我們走過了艱難的時刻,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數樂趣。所以,我們應當珍惜身邊的每一個朋友,珍惜每一份感動。
執著地做自我感興趣的、有意義的事情,追逐自我的夢想,你的生活將是歡樂的。“明白我為什么第一名嗎?因為我熱愛機械,工程學就是我的興趣所在,明白你的興趣嗎?這就是你的興趣……跟工程學說拜拜,跟攝影業結婚,發揮你的才能,想想邁克爾杰克遜的爸爸硬逼他成為拳擊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法蘭從小就夢想著做一名攝影師,但迫于家里壓力而上工程學校,夢想一向只是埋在心里,所以他活得很痛苦。在蘭喬的鼓勵下,他最終勇敢地向父親坦白了自我的想法,執著地追求著自我的夢想,最終,他成為了一位著名的攝影家。蘭喬一向追求著自我的機械夢,他歡樂著,并最終成為了印度聞名的工程師。想想當今的我們,許多人都感覺到迷茫,感到無聊,沉迷于網絡游戲,為什么呢?我們當初的夢想呢?尋找我們的夢想,并執著的追求吧!僅有做自我真正想做的事情,人生才有意義,才能體會到人生的歡樂。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有一天我們的夢想會實現的!
蘭喬有一句口頭禪:All is well(一切順利)。這是一種樂觀的態度,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我們都要用樂觀進取向上的心態去應對,這樣我們離成功會更近一些。其實我們的心很脆弱,你得學會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告訴你的心“一切順利”。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無論是在學校學習還是出去工作,我們面臨的壓力都是很大的,如何在這競爭中歡樂的生活呢?這就需要樂觀的生活態度的支撐?;蛟S“All is well”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但它至少給了我們應對問題的勇氣!
“追求卓越,成功就會不穿褲子跟著你跑。”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們,朝氣蓬勃,不要再迷茫了,樂觀地應對生活吧!讓我們珍惜朋友,追逐夢想,追求卓越,相信成功會來敲響我們的門的!
三傻大鬧寶萊塢影片學生的觀后感(精選篇2)
11月21日晚,我們在團委研究生學生會的組織下,來到沈陽農業大學沈農大講堂觀看勵志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其實早前我在網上看到過這個,以為是一部無聊的惡搞喜劇片,大鬧好萊塢。定睛一看,原來是寶萊塢。再仔細的品味一下,真是不一般。如果不是團委研究生學生會組織我來到這里,我也許就與這部好電影插肩而過了。
晚上7點半,同學們就座之后,電影正式開始了。這是一部印度電影,整個故事情節讓我經歷了喜怒哀樂,又有悲喜交加。作為在中國教育體系下成長的我們80后,是會對此片產生強烈共鳴的。
這部名叫《三傻大鬧寶萊塢》印度電影,毫不意外的擁有唱歌跳舞的場面?!捌叻止缠Q、三分感動、一分搞笑”的電影竟然不能用“十分制”來打分了。以嬉鬧的行為抵抗印度的填鴨式的教育,不禁有了幾分現在我們讀書的無思考的獲得學位,很有啟發性。主人公的口頭禪“一切順利”鼓舞了朋友,不是因為這句話可以解決困難,而是因為記住這句話并不斷的告訴自己要有勇氣面對一切。
劇情開始就是覺得搞笑,可是越來越覺得這原來是一部這么與我心靈接近的片子。影片中的哲理與友誼只有自己才能悟出,片子中讓我體會到什么叫喜極而泣,沒有半點壓抑感卻讓人看后懂得去體會和回味人生哲理,不僅僅是教育的思考,還有父母、朋友、甚至成功。我們不是為了成功而競爭嗎?我們追求高分、追求名次,學完后連最基本的動手操作都不會,主人公蘭徹為了朋友的滑稽事情讓我們在樂中思考什么是朋友?最后的結局自己去看看就明白: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
這部電影深入淺出,絕對是值得一看的印度佳作!你看的時候會不知不覺投入感情、甚至會為情節的小跌宕揪心,由衷感到開心、溫暖的同時順便重溫那么些耳熟能詳的“大道理”。給我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吸塵器接生小孩”哈哈,關鍵是他還成功了!看來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能想的到。
“大道理”也有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滴——以后遇到事情,我想我會不介意學學神圣智者蘭徹達斯,用右手砸砸左胸小聲告訴自己“一切順利”——因為有時候心是很脆弱的,它需要我們的安慰來使它變得堅強!
電影結束了,可是我還沒有從那個世界中走出來,我在思考,我在沉思……
對待工作、學習我們不能死板硬套;對待朋友我們要用真心;對待成功我們要有正確的認識;對待我們人生的點點滴滴,“一切安好”就是我們最堅強的安慰。
最近,團委研究生學生會為學生干部提供了較多的機會去學習,學習人生,了解歷史,增強我們的愛國激情。非常感謝團委研究生學生會能提供這些機會,讓我們學習了這么多知識,思想得到洗禮。如果不是組織看電影,我也許就錯過了一部經典的勵志之作,一部好的電影!在此,我愿意分享給全班的同學!
三傻大鬧寶萊塢影片學生的觀后感(精選篇3)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電影,看之前以為這僅僅是一部喜劇片,看完之后卻發現并不僅僅是一部喜劇片這么簡單。這部電影教會我的,很多很多。
一、要有勇氣去追逐自己的夢想。法爾汗會讀工程系,當一位工程師,完全只是他父親的愿望,而并不是他自己真正想要的,所以他學的并不開心,成績也每次都是倒數。他喜歡攝影,想當一位攝影師,卻遭到父親的強烈反對。后來,他終于有了勇氣,向爸爸說出了自己的夢想。他說的那句,“也許我賺的錢會少一點,買的車小一點,住的房子小一點,但我是快樂的”,很讓人感動。沒有什么比一個夢想追尋著更偉大。
二、勇于追尋,成功就會追尋著你的腳步而來。蘭徹不像其他學生一樣死讀書,他讀工程是因為他喜歡。同時他認為教育,不能僅僅是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告訴學生為什么,以及如何去學。同時他也在十年后證明了他的成功。
三、不要讓生活的壓力把你壓得喘不過氣來。拉杜家里有一個癱瘓在床的爸爸,一個嫁不出去的姐姐,全家就靠以前當老師的媽媽的退休金過活。背負著巨大的生活壓力的他也過得并不開心,整天想著家里的事情。蘭徹教他要學會去放下一切,才能走得更遠更輕松。
四、“Aal izz well”是出現得最多的一句臺詞,翻譯成英文應該是“All is well”。一切都會好的。我想很多情況下,這句話都適用。遇到什么倒霉事的時候,心情煩躁的時候,跌倒受傷的時候,傷心失落的時候,也不妨告訴自己一句 All is well。
三傻大鬧寶萊塢影片學生的觀后感(精選篇4)
今日,我看了《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印度大學教育喜劇片。看完后,我思緒萬千,仍沉浸在影片感人、搞笑的情節中。我被影片中的的三個年輕人的友誼打動了。蘭徹的口頭禪“一切順利”鼓舞著朋友,告訴他們用勇氣應對一切。
蘭徹、法罕、加拉三個男孩是皇家工程學院的學生。他們逐漸認識,成為好朋友,搬到同一間宿舍。他們三個都寄托著別人的期望。蘭徹從小聰明好學,他要幫一個富翁拿到一張光宗耀祖的畢業證書。法罕是個特困生,他想以后賺大錢,讓爸爸有錢治病,讓媽媽過上好日子,讓還未出嫁的姐姐有錢買來嫁妝。加拉喜歡攝影,卻害怕爸爸的權威,選擇了自我不喜歡的工程學業。之后,三個人都有了自我夢想的職業。
每個人都有一種可貴的精神。蘭徹很好學:他六年級就會做初中三年級的題目。法罕很勇敢:他克服了心中的恐懼,成績從全校倒數第一升到了前十名。加拉很有說服力:他說服了爸爸,取得了自我喜歡的職業——攝影。加拉說服爸爸時,讓我感動的話是”爸爸,如果我當了攝影師會怎樣?賺少一點的錢,買小一點的房子,開小一點的車,但我會很幸福,會真正的歡樂。”
我想:以后遇到事情,必須要告訴自我“一切順利”。因為像蘭徹說的一樣:“心是脆弱的,要用安慰使它變得堅強。
三傻大鬧寶萊塢影片學生的觀后感(精選篇5)
《三傻大鬧寶萊塢》片中的三個主人公——蘭徹、來俱、 主要展示了三位普通印度學生的成長故事。男主角蘭徹是電影的核心主角,他出身貧賤,但天賦過人,在機械學上有極高的天賦,但蘭徹的人格魅力才是這個主角成功的關鍵。 其中有一段是我印象深刻:那是一節機械理論可,當教師問學生什么是機械時,蘭徹在笑,教師便讓他回答,他說機械就是一切省時、省力的東西,比如拉鏈啊等,他說了很多,可是卻比書本上的好理解,但教師并不買賬說:“如果他想及格的話最好按照書上的背”。
然后教師又叫了一位同學,這位同學將書上的概念很熟練的背了下來,教師相當滿意,然后由于蘭徹對教師說:“我也只可是是獎復雜的東西簡單化了,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他便被清出了教室,最經典的是回來后他以牙還牙,給教師上了一課,用很長的一句話說了一樣東西:“書”。教師說:“那你為什么不簡單點說呢”?他說:“剛試了,沒用”。這樣讓人感到了他的機智,也讓人反思為什么僅有按書上的說才算是對,才能及格,才能算得上是好學生?到底什么才是好的教育?
當一個同學由于壓力,選擇自殺后。蘭徹找到了校長毅然提出了他對學校教育的一些意見,他認為學校應當對真真意義上的成功給一個正確的定義,名次是不代表什么的,他不滿意這種填鴨式和等級式的教育制度 ,結果他遭到了校長的慘罵……他也曾成績墊底,也曾拿過第一,但這對他來說都是虛的,他最看重的活學活用,片中就有很多關于他對知識的活學活用來反抗或是來救人的場面。片中蘭徹達斯有一個招牌動作——用右手砸砸左胸小聲告訴自我“一切順利”——因為有時候心是很脆弱的,它需要我們的安慰來使它變得堅強!蘭徹主張讓人們干自我喜歡干的事情反對逼迫式的學習方式,經過蘭徹在片中的表現總是讓人會產生一系列的反思。
最終,這部電影觸及到了一些社會現實,就是在學生自殺后蘭徹找校長談話的那次所影射出來的:包括印度的高自殺率、人才流失、學校死記硬背的教育方法及社會分工的單一和就業選擇的匱乏。印度所應對的這些社會問題和中國頗有交集,這也是為什么我這個也曾深切體會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升學壓力的中國觀眾會頗感共鳴。片中最終還有一個場景也是讓人很感動:當蘭徹幫莫納接生了孩子后,一向對蘭徹深惡痛絕的校長“病毒”在暴雨積水中語重心長地勸戒他“你不可能總是對的”。這也是兩方面的改變,校長變了,蘭徹也會更加穩重。影片最終以大團圓結局……(雖然早明白會是這樣,但還是很高興)
期望大家都看看,思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