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初三
《三傻大鬧寶萊塢》有著印度電影一貫的熱歌熱舞,但這次并未讓人有感突兀,荒誕不乏幽默的喜劇,電影在不經意的嬉鬧間卻暗喻了許多耐人尋味社會與制度的弊病,一個滿若朝陽的勵志包裝同時又深諳著諸多生活哲理,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初三5篇,供大家參考。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初三【篇1】
《三傻大鬧寶萊塢》原名為《3idiots》,片名雖然翻譯的太爛了,但不影響其資料,這是一部印度題材的影片,一部關于教育題材的影片,很搞笑,但不要以為這就是純粹的喜劇片,影片抨擊的是印度的應試教育,把青年學生迫到自殺問題嚴重、扼殺年輕人的創意以及貧窮問題和社會發達令人與人之間為前途問題而成為奴隸的實況反應出來,發人深醒。能夠說,這是一部相當不錯的教育片,比起小時候學校家長組織要求看的影片不明白要強多少倍。
片中主要人物是蘭徹、法涵、萊俱,三個男孩是印度一所皇家工程學院的學生,他們從眾多的考生中脫穎而出考上了這所著名的工科院校,每個人身上都承載了家庭太多的期望。蘭徹是花匠的兒子,從小聰明好學,善良調皮,他代替小主人來那里上大學,任務是四年以后為主人拿回一張光宗耀祖的文憑,可是對于傳統的以分數論等級、以分數定前途的教育提出了不滿和抵制,引來了眾多教師的斥責和刁難。
法涵是貧困人家的孩子,他來那里上學的目的就是有錢讓爸爸治病、讓媽媽過上好日子、讓姐姐能夠有出嫁的嫁妝,由于壓力太重,他膽小而謹慎,學習成績一向墊底。而萊俱喜歡野外動物攝影,由于懼怕父親的權威,選擇了不喜歡的工程專業,學習成績更是倒數。三個年輕人,各有自我的生活,各有自我的無奈,因有緣相逢在一所大學的屋檐下,共同分擔著彼此的憂慮和不幸,笑中有淚,充滿人情味,他們以各種方式排解著內心的壓力和處境,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影片的主角蘭切展現了一系列非傳統教育下所培養出的令人折服人格魅力和知識魅力,他提倡興趣學習,他挑戰傳統教育,挑戰權威,整個影片中他教育了同學,教育了教師,教育了校長,教育了整個教育。他用知識拯救了人的生命,使別人建立了人格,讓別人找到了夢想,同時成就了自我。這些知識是來源書本,但絕不來源于傳統課堂。同時影片讓你更加走進了自我,夢想不再是夢想,生活不再是生存,學習不再是分數,人生就是你自我的人生。蘭徹的一句話:“學習就是為了應用”。法函說:“鹽水具有極強的導電性,初二物理知識,我們都學過,僅有他會應用。”說出了教育和學習的本質,如果不是為了應用,學習還有什么意義?而目前我們的教育又走到了哪里呢?中國的應試教育,成了孩子論資排輩的依據。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就會決定孩子的一生。害苦了多少孩子啊!
而劇中的院長,總是教育學生們:生活是場比賽,當不了第一名就只能被人踐踏。這樣的教育方式培養下,像蘭徹那樣有創新思想的人總是受到抑制。影片多次描述院長邊由專人刮胡子、邊聽歌劇午睡的一幕,配合著兩個學生的自殺,而他卻無動于衷,對這個體制的諷刺到達了頂峰。
最終結局一段眾學生在學校搶救教授女兒的孩子時更有驚險而不失幽默,表現少年人的創意。結尾的那一幕,蘭切在窮鄉僻壤起學校去教小孩天然工程學。這反璞歸真的意義﹐比較之前的學生在名校的讀書苦況﹐反映政府不應扭曲少年的天性。
這樣的一部經典之作,作為中國的教育體制下人們應當好好看這部電影,因為這部作品反映的現象和中國有些相似:分數決定一切,中國的創新體制受到各種思想和體制限制、崇拜權威、根據“錢”途決定事業而并非個人興趣、成功的標志是財富和地位??赐旰蠹毤毦捉?,你會有很大的收獲。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初三【篇2】
《三傻大鬧寶萊塢》在國內的口碑好得出奇,連同阿米爾汗也在中國名聲大噪。兩年前那一部《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并沒有成就他多少幕后的榮譽,反倒是以四十好幾的高齡演青蔥少年搏倒了眾生。幾乎沒有人不喜歡。這個片子我也看得挺開心的,它屬于最中規中矩的寶萊塢出品,并沒有多優質、多有技術含量。它的段子并不新奇,主題也沒有創新,它在認真講一個最傳統、最古老的故事,然后在脫離了印度人民自身對電影、對歌舞藝術形式的狂熱之后,依然大獲成功。
寶萊塢是全世界最傲嬌的一塊電影產出基地,他們的年產量僅次于好萊塢,他們的每一部電影都舍不得剪拉得很長,他們會在懸疑驚悚里混搭純美愛戀,他們一定要唱歌跳舞要帥哥靚女,他們一定有著最和諧的價值觀,他們不屑于出口票房,自產自銷依托于這個民族對待電影藝術深到骨子里的狂熱。
《三個白癡》是印度電影里路子相對國際化的那一類,有完整的故事和人物變化,有層出不窮的'小矛盾和由此產生的段子,人物設置也相對成熟。這是一部讓人十分開懷的喜劇片,聰明學生對腐朽的教育制度的調侃,不嚴肅,但有一種反對的態度在里頭。印度人對“智慧”和“善良”這兩個品質看得太重了,佛教“因果報應”的概念對觀眾心理影響太深。他們期待的完滿結局,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男女主人公王子公主式的“永遠在一起”,但是其間的愛情一定是恒久不變的(無論生死),并且作惡者一定受懲,為善者在今生或來世都將得到告慰?!度齻€白癡》在結局是人間式成功的理想化實現,在那樣一片不現實的藍天白云碧海晴空里,阿米爾以他不俗的人格魅力贏得了俗的財富和聲望,用來奉獻一份俗但是偉大的事業。他的快樂和滿足是那么有感染力,以至于這些被世人高高供起來的利益,像是被其踩在了腳底下。
在中國,有一撥人渴望那樣的灑脫,在豐盈的物質利益之上,別無所求的歸屬感。有一撥人渴望那樣的智慧,在電影中那精神力量真的撼動了一些概念上的東西。有一撥人渴望那樣的情誼,朋友之間,愛人之間,不常相伴但永不忘記。有一撥人,渴望那樣的財富,當然無論用什么手段得到,都是可以流著哈喇子去夢想的。
印度在國際上有著“凈化心靈”的“圣地”的美譽,在這片并不富裕甚至并不舒適的土地上,有一種奇特的價值觀。之所以奇特,是因為它的正統能讓它的臣民信服、并賴以為生。和諧之美,是泱泱大國求不來的天賦。做一個好人 ,是在現實社會掙扎的個體最無望的奢求。
就像《Vincent》里唱的那般,但世界遠不及你美好。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初三【篇3】
對成功的期望是人的本能,而有多少人追求了卓越呢?追求卓越,成功往往會趕上你!這耐人尋味的一句話,讓我對這部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久久不能忘懷!
悠揚的音樂引出了那華麗的篇章。影片從三個人尋找蘭徹開始,回憶起和蘭徹在一齊的大學時光。蘭徹剛進學校時,開始不被重視;而他用巧妙的電學實驗懲罰了學長——那個歧視他的人。蘭徹活學活用,最終成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他和一個同學打賭:看十年后誰的成就大。蘭徹不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靈活地運用身邊各種常識和他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創造發明。而那個同學只明白死啃書本知識。在當時,兩個人的成績不相上下,而十年后,影片以一種極其趣味的方式見證了蘭徹的成功。
這部電影深深地震撼了我。為什么蘭徹會有如此大的成就?應當是永遠追求卓越的精神,往往成功會離你不遠!在所有同學都屈服于學長,點頭哈腰時,蘭徹運用所掌握的電學常識,隔了一道門就電擊了學長;當所有學生都在拘泥于背公式,讀課文時,蘭徹邊做實驗邊理解知識;當同學們都厭惡機械學,抱怨沒有好專業時,蘭徹正專心地投入到發動機的試驗運行中……這就是蘭徹的過人之處,他會活學活用,運用各種常識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他愛好機械,并用自我的方式理解機械。他會用最簡潔的關系來概括齒輪傳動等繁瑣的公式。這些都是他追求卓越的關鍵所在。在此過程中,他收獲了四百多項科學專利,而成功已經悄悄地降臨在他的身上,在他運用的時候,在他理解的時候,在他喜愛的時候,在他追求卓越的時候!
大家都明白不讀死書,不做書呆子。而學習的真正方法是活學活用,學以致用。二戰時期,美國用‘彈指蝦原理’大敗德軍主力潛艇;張衡運用地震波發明了地動儀名揚四海;德國工程師赫爾曼根據同性相斥的原理最早研制了磁懸浮。他們都是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常識等,巧妙應用,為人類發明創造了最用價值的東西。我們也不能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應當像蘭徹那樣,靈活運用自我所學的知識,不懈的追求卓越,才能成為有用的人!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初三【篇4】
這是一部印度富有教育意義的電影,有幸在上課中觀看了這部電影,感覺非常不錯。電影中充斥著許多幽默搞笑的鏡頭,但是在一片嬉笑怒罵中卻充斥著我們的神經,怎樣的教育才是正確的,適合的。法蘭、拉杜與蘭喬是皇家工程學院的學生,三人共居一室,結為好友。在以嚴格著稱的學院里,蘭喬是個非常與眾不同的學生,他不死記硬背,甚至還公然頂撞校長“病毒”,質疑他的教學方法。他不僅鼓動法蘭與拉杜去勇敢追尋理想,還勸說校長的二女兒碧雅離開滿眼銅臭的未婚夫。
看完整部電影,我們欣賞男主角蘭喬的特立獨行,不走常規模式,感嘆他偉大的成就,當然也為他收獲的美好愛情所慶幸。但是在這些感動的背后,還是會對教育有著深刻的反思。雖然我們和他們處于不同的國度,有著不同的教育制度,但是我們所面對的學生確是有著某種相通性的。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個性特點,對于那幾個特別調皮、愛自由、不受約束的孩子該怎么教育呢?我們在某些時候是不是也充當著電影中那位“病毒”校長的角色呢?
以前的我可能真的也會很急躁,希望那些不守規矩的孩子馬上改正,所以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這樣孩子更容易有抗拒心理,更要與你對著干。比如碰到過這樣的一個孩子,他很有個性,很有想法,也很聰明,但是自控能力比較差,課后總喜歡在教室里跑動。我覺得這是很危險的行為, 對他自己對別人都是不安全的行為,就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批評,但是他卻一副很不服氣,很不在乎的表情。讓我更是氣不打一處來,晚上放學時又將他的不良行為告訴了他的媽媽。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我發現他是對我有抵觸情緒的,早上來班里也不愿意跟我打招呼了。其實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可能我的做法讓他在同伴和家長面前失了面子。
通過這次觀看的電影,我覺得自己真的要反思下以往的教育行為,是否真正做到尊重孩子,尊重他們不同性格發展的特點。以后孩子犯錯了,應該嚴肅處理,但是過后要像沒事一樣和他一起玩,讓他知道規矩是規矩,喜歡是喜歡,即使你犯了錯,老師還是很喜歡你的,批評與喜歡是兩回事。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初三【篇5】
很少看印度電影,畢竟不是電影狂熱愛好者,練英語聽力更不會選擇僅有拙腳英語口音的印度電影。但在朋友的強烈推薦下,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看了這部電影。觀影結束,對朋友有著發自內心的深深的謝意。
我不能就簡單的以一個“好”字來評價這部電影。它帶給我的震撼與感動遠遠超過了我之前看任何一部電影過后的動容?!度荡篝[寶萊塢》——很怪的片名,近三個小時的片長,有喜有淚,這部電影的經典之處,在我看來,是融入了生活,升華到了人性,總能把那些觸動人心的東西演繹的淋漓盡致。
一座頂尖的大學,一群特立獨行有著奇思妙想的人,總想去突破傳統的禁錮,也有了實質性的提高。是的,社會浮躁,我們也浮躁,總想特立獨行,但現實的生活使我們不可能那樣去做,很多時候只能沿著那特定的軌道或被牽著鼻子走,因為社會的慣性告訴我們,我們必須怎樣活著必須不怎樣。展此刻我們自我的身上永遠都是親朋的期許,生存的必須,努力的艱難。這部影片中講述的”做自我“也許才是人生終極的成功,故事中融入了親情,感情,友情,雖然很曲折,但最終都近乎完美的實現。影片最終三個大學時代的好伙伴在海灘上自由奔跑,藍天白云和海洋,一切都那么完美。然而電影終究是夢想主義的美夢,若在現實中演繹,除了成功,更多的是荒謬!
現實生活,沒有那么多的完美結局。很多東西,總會有一些遺憾。但完美并不能因為現實的殘酷而否決這個電影——樂觀、向上的心態,是我們必須去努力做到的心態。畢竟,樂觀,能夠讓我們在生活里找到歡樂,如同電影中的蘭徹,家境貧寒,代替富家子弟上學,調皮搗蛋卻一向成績優異,但也因為自我的特立獨行在學校里受到許多不公平待遇,而他總是用那句“Alliswell”來化解一切煩惱。轉頭,又是笑臉與晴天。
電影中的經典臺詞—Alliswell,這句話總展現于整個故事中,包括最終喚醒那個剛出生的嬰兒,有點虛構,但展現著一種心態,一種對待生活樂觀且自由的心態??墒巧钪胁还馨l生什么能淡定的拍著胸口說聲Alliswell,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境界。不能“做自我”,總能說聲“Alliswell”也是好的!
我想,這就是樂觀,這就是我們應當應對生活的態度。
印度電影總是繪聲繪色,讓我從開頭笑到了結尾。剛開始是因為劇情,而最終,是因為對人生的深思。
生活總是要應對的。而僅有樂觀,才能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加出彩。
三傻的故事只是一個夢想,但對我們而言,那正是我們需要追求的,一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