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讀后感1000字
阿Q的精神勝利法在魯迅先生的筆墨“傳揚”之下得以流傳至今。然而,魯迅先生所想要傳揚的不僅僅是這些。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阿Q正傳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阿Q正傳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1)
他是個籍貫、姓名均不可考的的人,他活得平庸,但這卻不妨礙他與哈姆雷特、堂吉訶德、葛朗臺一樣成為永垂不朽的人物。
他叫阿Q,過去、現在——或許還有將來,阿Q都會活在我們周圍——也許還會活在我們心里。
他是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卑微到不能再卑微的小角色,然而他的精神勝利法卻變成你、我、他,我們每個人的靈魂因子。
“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阿Q對于真正的強者口頭上認輸但卻在心里用這樣的方法維護自己可憐的面子。另一方面,阿Q欺凌弱小來顯示自己強大,他把從強者那里受來的氣全部撒在弱者身上。
阿Q在現實等級制度下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所以他在強、弱兩者間找尋一種平衡,以自己的主觀意識創造一種精神上的平衡。這,就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
凡事都講究個度,精神勝利法也不例外。運用地得當,就叫“滿足”,而一旦濫用成性,則變成了劣根。
精神勝利法無疑有它積極的一面,幾乎所有人都會通過遺忘或自我膨脹來減少焦躁感與自卑感,正如卡耐基所說 “快樂的訣竅就是:如果你不快樂,那么就微笑,假裝自己很快樂。”
然而,當這種精神勝利法被濫用且不被轉化成物質勝利時,這無疑是消極的。阿Q的精神勝利法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一種根深蒂固的奴性,遭受壓迫而不敢反抗,甚至不敢正視自己的奴性,受到的壓迫必然以一種自我消遣的方式加以排解,長期依賴這種方式達到心理滿足則會引發物質追求上的惰性,這是阿Q最大的悲哀,也是當時中國最大的悲哀。
其實阿Q的精神勝利法里包含了一種反抗的萌芽,他的惱恨,他的憤憤不平就是這種反抗萌芽,但是由于這種惱恨卻轉化成了自我欺騙與選擇性遺忘,而不是進一步的報復與反叛心理,難怪魯迅要“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有人說,精神勝利法起于捧腹而終結于扼腕,其實不僅僅是精神勝利法,魯迅所有的小說,都在向我們講述這樣一種“起于捧腹而終結于扼腕”的悲喜劇。
讀魯迅的小說,我無法想象一個真實的阿Q如果存在我身邊會是什么樣子,他的小說往往看得人撕心裂肺。
很多人詬病魯迅的文學水準,因為一部文學小說通常以其敏銳的洞察力來縱深作品,而魯迅則是通過寫作技巧以外的東西來縱深小說。
然而,我們應該明白,不僅僅是魯迅的時代需要一個敢說真話的人,歌功頌德本就是官員的事,有人詛咒魯迅,有人詛咒李敖,但我們不能否認,文學給我們的力量,起于文學而非止于文學,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必然是因其在讀者中的共鳴與其深刻的社會影響而取得成功,這才是文學的意義所在。
沒有了魯迅的文學,還能走多遠呢?魯迅已不單單是一個文學符號,它更多地代表一種精神,一種力量。
《阿Q正傳》的最后一章叫“大團圓” ,魯迅再一次諷刺了那些具有團圓心理的國民。結尾應該是大團圓,因為他們只能演出一場圓圈式的革命。“大團圓”三個字,道出了多少無奈辛酸。阿Q這一人物今后只存于文學作品中,也許才是魯迅的夙愿,才算得上真正的“大團圓”。
阿Q正傳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2)
看了魯迅先生所寫的《阿Q正傳》,發現他筆下所寫的阿Q是舊社會所產生的墮落的中國人典型,魯迅先生為何會寫這篇文章,我想他只是為了想要宣泄對人性弱點的看法吧!所以魯迅先生用諷刺意味的手法寫出國人病態的社會和人性的善良與丑惡。從這篇文章里面,我感受最深的應該就是阿Q那被踐踏的人權以及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的“精神勝利法”了,這實在是一個要不得的想法,所以我想就以這個方面來討論。“精神勝利法”是阿Q在遭受到種種挫折后所發明出來的東西,說好聽一點是精神勝利法,其實根本就是駝鳥的心態,遇到困難只往地下鉆,不會真正的去解決問題,只能夠轉身就跑。
如果現今社會中有人想靠著精神勝利法來存活下去,我想這應該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吧!因為不可能有老板會想要用這樣的員工,不要說在工作了、如果再讀書時就有這種心態,我想有這種心態的人未來應該是非常的慘吧,就連在同學中也有可能站不住腳。而在文章中阿Q為了減輕外力給來的欺壓和凌辱,阿Q只能自我麻痹和自欺欺人來逃避現實,就因為這樣使得阿Q以自負來安慰自己,于是愈陷愈深,也就使得阿Q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了。也許精神勝利法是給缺乏自信心的弱者的人的人生哲學,自己明明處于劣勢,但是卻又因為外在種種的失落,于是只有用精神勝利法來取得心靈上的安慰,但這畢竟只是一種自我麻醉的方法罷了,它并不會使自己變得更好更強,所以也可以說它是一個人自暴自棄的表現方法吧。
還由于阿Q的社會地位非常低,他只能靠出賣勞力才能生活,在文章中有寫給人家作短工,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但是阿Q他連基本的人生權利也沒有,沒有屬于自己的土地,連一間棲身的房屋也沒有,只好長年在土榖祠里落腳,然后必須強迫接受有錢人的欺負,以及村里人們的戲弄、侮辱,這個現象讓我感到非常的無奈,在現今社會似乎也是有類似的現象發生,似乎有錢人在社會里就是老大、而沒錢的就只能成為有錢人底下的玩具一樣被玩弄。在沒有人權的社會里他的這些做法是否可以給予同情呢?
這是我看完這本書體會最深和思考的一些地方,對于魯迅先生筆下的中國人雖然被諷刺的一文不值,但是魯迅先生想要告訴我們的應該是不要故步自封,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不要對人太過自私,不然永遠都不會進步。
阿Q正傳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3)
《阿Q正傳》被公認為魯迅最優秀的作品,甚至有人用“只要是在中國有些文化的人,沒有不知道《阿Q正傳》的”來形容《阿Q正傳》的影響力的。
在《阿Q正傳》整篇文章中,留給大多數讀者印象最深的莫過于阿Q的精神勝利法。阿Q常常用過去的和未來的來掩飾他現在的不幸,比如他常這樣夸耀自己:“我以前比你闊多啦!你算什么東西。”“我兒子會闊多啦”可是當他說這句話時,連老婆還沒有著落。他能用自輕自賤來獲取心理的滿足。在被別人打敗后,他就自輕自賤地承認自己是蟲豸,并以這種自輕自賤的第一開安慰自己,并說,我這是第一,狀元不就是第一嗎,那我就是狀元來“狠狠地”贊美自己一翻。他用祖傳的法寶“忘卻”來掩飾自己生活中的不幸。在挨了“假洋鬼子”的哭喪棒后,便立即使出了自己的祖傳法寶,將屈辱拋到九霄云外,回到土谷祠美美地睡了個大覺。他更可以以自身的丑惡當作是炫耀的資本,當別人說他頭上的癩瘡疤時,他確自傲地認為別人“還不配”。總而言之,“精神勝利法”所帶給阿Q的,在阿Q自身看來,是值得炫耀的資本,是別人都沒有而惟獨自己有的值得大家都來學習的地方。但在其他有良知的中國人看來,則是一種巨大的恥辱,而魯迅想要通過阿Q的“精神勝利法”揭示的,其實就是整個中國國民性的弱點,中國人之所以會成為東亞病夫,就是由于這個軟肋在作怪。中國人向來以為自己地大物博,是天國,其他國家都是自己的附屬國,并且當英國大炮已經炸開中國的大門上,中國皇帝還不知道英國在哪,面積有多少,與中國是否接壤。當一次英國軍官邀請清朝大將福康安去參觀英國大炮,福大將軍卻拋出這樣一句話:“這玩意兒,想來沒什么稀罕,看亦可,不看亦可。”當時中國人的自大心理恐怕已超出了想象。這與阿Q的“精神勝利法”卻有異曲同工之妙。阿Q也常常對自己不如人家的地方不顧一屑,照樣我行我素,自以為自己就是皇帝,只是皇帝生錯了地方,在我看來,煞是好笑。
阿Q的另一個引起我注意的地方,就是在他對革命的態度問題上。起初,阿Q以為“革命便是造反,造反便是與他為難”,所以他對革命的態度一向是“深惡痛絕之”的。但當他聽說“革命”使城里的舉人老爺都害怕,未莊里的男男女女又是如此的慌張之后,阿Q又產生了要投降革命的愿望。因此,在魯迅的小說中,阿Q成為了未莊第一個起來歡迎革命并要“投身”革命的人。但是,在阿Q的革命思維中,革命無非就是穿著崇禎皇帝的素來推翻清政府,簡單地說就是反清復明罷了。因此,“他對革命在態度上的這種變化,并不是政治上的真正覺醒,因為他對革命的認識是十分幼稚、糊涂、錯誤的。”4他之所以神往革命,并不是希望推翻地主豪紳,而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希望,去拿別人的一些東西罷了,從而成為“要有什么就有什么”的人,革命以后,他可以隨意地去拿原本屬于趙太爺、錢太爺們的東西,可以抬高自己的階級地位,成為當年的趙太爺、錢太爺們,從而奴役現在和他一起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D、王胡們。這種觀念,是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所“賜予”的,可能也是只有在中國當年這個封建時代才會出現的極度充滿幻想并且狹隘的小農意識。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帶給人們是絕對的權利概念,君與臣的關系是絕對的。在清朝中期,有一位洋人運了一批貨物到中國沿海港口,他就讓附近的漁民上船去搬下貨物,可當他帶著漁民走向甲板艙的時候,接下來發生的一幕讓他震驚了,漁民們齊刷刷的跪下了,并高呼著“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他向前一看,原來墻上掛著一幅乾隆皇帝的像。在古代的中國,如果是一個下層老百姓,對君權是絕對服從的,除非實在是活不下去了,才會起來反抗,而這反抗,也不會是實質上的改變,僅僅是改朝換代罷了。這樣,阿Q所表現出來的某些特性也就不難理解了。
縱觀阿Q,其實就是一個魯迅概念中的一個封建落后、思想愚昧的鄉村農民的典型形象,是魯迅把自己所要表達的中國農民的種種弊陋都集中到阿Q一個人身上,讓阿Q成為中國當時封建農民的典型代表。而魯迅對于鄉村生活的了解是相當有限的,更談不上是熟悉。而他對于阿Q這種“鄉村小戶人家”,所采取的“與其說是建立在詳觀細察基礎上的具體描繪與刻畫,還不如說是借助于有限的了解而充分發揮藝術創作所見許的推理與想象”。總的說來,魯迅在鄉下的時間不超過一年,當然稱不上是鄉下人,他所塑造的阿Q形象其實也就是個城里人眼中的農民的典型。
阿Q對于中國人的影響無疑是相當深刻的。但在當時,他所起的作用有像我們現在這樣大嗎?“在魯迅時代的稍后時期,當時還是山西省長治第四師范學校學生的趙樹理就嘗試將魯迅的小說讀給家鄉的父老鄉親們聽的實驗,結果卻遭到慘痛失敗——這就與魯迅本人所期待的結果能通過他的作品開出反省的道路6的目標之間發生了巨大的落差。”7而在我看來,魯迅的文章在當時主要是給城市新式學生和知識分子看的,試想當時,在農村,識字的人有多少,能讀得懂文章并能理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的人又有多少。因此魯迅的文章在農村石沉大海的結局在意料之中。但是這并不能妨礙魯迅作品的文學價值和對社會的驚醒價值,起碼對于我們這一輩人來說,阿Q的教訓早以牢記,我們不會再度迷茫,歷史不會重演,這其實也是阿Q帶給我們的最深刻的影響。
阿Q正傳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4)
前段時間讀了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覺得它就像舊社會的第一聲春雷,字字句句都擲地有聲。
阿Q是一個一無所有,靠短工度日的貧苦農民。盡管他“真能做”,但社會的沉重壓迫和剝削,使他時時處于生存的危機,受盡欺凌。他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欺欺人,渾渾噩噩,茍且偷生。辛亥革命的消息刺激了他改變生存地位的欲望,他向往革命,當“假洋鬼子”不準他“革命”,并且勾結官府,把他充作“革命黨”拉上法場槍斃,而阿Q對自己的悲劇卻還至死不悟。正是讓人可悲又可嘆。
魯迅先生不止創造了阿Q這個不朽的典型形象,而且寫出了舊中國農村的真實生活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弱點。魯迅先生以辛辣諷刺的文筆從阿Q身上揭露了幾千年封建社會文化積淀而形成的中國國民的劣根性。這種劣根性表現在阿Q身上,就是麻木不仁和“精神勝利法”,阿Q用這種方法自我安慰、茍且偷生。即使這樣,別說生存,就連性命都沒有保住。“過了二十年又是一個……”,這是阿Q臨死前的半句話,而這次他表現的精神勝利法卻是那樣的悲愴……
難道魯迅先生僅僅是在寫阿Q嗎?不,我認為他更是在刻畫隱伏在中華民族骨髓里的不長進的性質,——“阿Q相”!試想一下,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中國是僅存的一個世界文明古國,它的歷史遠比其他發達國家要久,它的起跑線遠比其他發達國家要靠近終點,但為什么直到現在,它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原因就是那不長進的“阿Q”相,就是那自欺欺人的精神勝利法!盡管這精神勝利法有時的確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安慰,讓我們的心里好過些,但如果這樣長久下去,結果只有一個——像阿Q一樣——滅亡。幸好在舊社會的那群“阿Q”們中,有幾個腦袋還清醒的人——孫中山、鄧小平、主席們拯救了社會,拯救了人們,讓他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卻沒能完全拯救他們的靈魂——直到現在,那些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欺欺人、茍且偷生的“阿Q”們依然不在少數,他們甚至比“‘老’阿Q”還要壞一百倍!以往的阿Q最多只是在北大后說是“兒子打老子”,或者說自己是“蟲豸”,而現在的“阿Q”們呢?貪贓枉法的官員在收到賄賂后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無業游民在扮成殘疾人或貧苦人,向人們博取同情、乞取錢財后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欺欺人,犯罪的人們逃逸在外后用精神勝利法來茍且偷生……實在令人汗顏。盡管監管部門已經盡全力去打擊這些行為,但畢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認為,更切實的方法就是拯救那些“阿Q”們的靈魂,讓他們知道:“精神勝利法”不勝利!
那我們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應該怎樣做呢?沒錯,我們不能渾渾噩噩地過一輩子,我們應該積極進取,不驕不餒,記住“精神勝利法”不勝利,做新時代的新主人!
阿Q正傳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5)
當時的統治者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面對喪權辱國的形式,仍然自稱“天朝”,沉醉在“東方的精神文明”的安慰中,鼓吹中國文明“為全球所仰望”,這不也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如出一轍嗎?再放眼今朝,社會在不斷地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可是仍然有許多的“阿Q”不學無術、游手好閑,整天怨天尤人,不求上進,慢慢的墮落成為社會負擔,這些人既可悲又可憐。
“獅子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貍的狡猾”。這是魯訊用《狂人日記》來形容農村土豪劣紳的品性,趙太爺父子是當時農村土豪劣紳的代表。在小說中,他們基本上沒有表現出善性,而是因富貴尊顯而驕橫,又因腐敗沒落而怯懦。他們剝奪了阿Q的最低的生存權利。他們自己可以妻妾成群,卻以封建禮教的維護者的面目出現,懲治向吾媽求愛的阿Q,當革命的風聲傳到未莊,他們卑謙地稱阿Q為“老Q”,當看到革命風暴勢不可擋時,他們又投機鉆營,成為革命隊伍中的破壞力量。
在塑造阿Q這個典型形象時,魯迅先生非常講究情節的張弛、明暗的詳略:對主人公阿Q的活動是露,對其他陪襯人物則是藏,對阿Q在未莊的活動描寫得繁,在城里的活動則輕描淡寫。此外,魯迅先生還特別工于諷刺手法和幽默語言。
魯迅先生創作《阿Q正傳》的意圖可作如下陳述:著眼于啟蒙,寫出舊中國的人生,主要是廣大受剝削壓迫的勞動人民的苦難、悲憤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這悲慘的人生,喚醒那沉睡的民眾。
《阿Q正傳》思想內涵博大精深,藝術手法精湛絕倫,是魯迅先生最杰出的代表作品,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也是世界文化長廊中的一件珍品,是千古不朽的名著。
阿Q正傳讀后感5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