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的讀后感800字
《人類簡史》是一本相當有意思的書,怎么有意思呢?這本書的作者通過極富有的想象力,從歷史學、生物進化論、人類學各個學科用超級宏觀的視覺,俯視了人類的發展史。生動有趣的語言,極富有吸睛力。它區別于一般意義上的歷史書,讀起來充滿了故事感。讓人欲擺不能。看完這本書,能使你腦洞大開,放下書,會讓你產生無限的遐想他和感慨。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類簡史的讀后感800字,一起來看看!
人類簡史的讀后感800字篇1
在看完了《人類簡史》之后,這是我最關心的問題:
多少人對這個命題進行研究,但卻幾乎都是站在了某個預設立場,很少有將變量考慮齊全的。《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卻以其天縱奇才,綜合了歷史、人文與生物領域來進行分析,這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
書中先是舉了常見的客觀變量的影響,例如:
金錢在達到一定量之后的再增長并不能帶來更多的幸福。
即使生病了,假如這個病不會惡化很迅速,并且帶來持續不斷的痛苦,其實對幸福感的影響并不大。
但是擁有愛你的家人、朋友、伴侶,以及支持你的伙伴,卻會讓一個人感倒幸福。
聽著似乎很有道理,很符合我們的經驗。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像上述的變量測量其實都是通過個人的主觀問卷調查來做的。也就是說,一個人覺得自己幸福,那就幸福了!
問題來了,一個人要怎么才能確定自己幸福呢??這本就是一項主觀的感受,那么是否意味著其實最重要的變量是我們的主觀欲望?
可以說主流的對幸福的定義就是滿足某人的期望,這樣子一個人要是期望值很低,豈不是占很大便宜?
古代時候沒有大眾媒體告訴你應該有什么樣的期待,沒有營銷和廣告來推銷“理想的生活方式”,不會將你和明星、豪門的狀態作對比,在某個普通村落里的沒錢也不洗澡的農民是否就比現在都市里忙碌的人們幸福的多?
更顛覆的一點是,現代生物學告訴我們,其實所謂的快感、情緒都只不過是血清素、多巴胺、催產素的作用罷了!改變體內濃度就可以輕易改變一個人的情緒(例如抗抑郁藥的原理)。
而有的人天生體內就比他人擁有更高的激素水平,更樂觀不容易失落,也更容易被滿足,是否說這樣的人就更幸福?這豈不是另一種的不公平?
甚至更進一步,像反烏托邦小說《美麗新世界》里的那樣,用現代醫學改變一個人的體內成分,人為的制造快樂和滿足的公民,和永遠不會抱怨的產業工人,是否就是我們整體追求的極值了?
看看哲學怎么說的。
佛教說:苦真正的來源不在于感受本身,而是對感受的不斷追求。他勸我們放下,放下執念,放下貪嗔癡慢疑。但放下了還是人嗎?既然已經身為人,真有可能放得下嗎?基因和生理結構在那擺著呢,花和尚也是人啊。
邊瑟則認為“快樂大于痛苦的時刻就是幸福”,這其實還是在主觀追求的框架中打轉,沒有跳出這個盒子——當人能夠通過改變激素水平來控制心情了之后,恐怕遇到任何在理智上看來應當痛苦的事情都還是會開心到沒心沒肺——雖然感覺好像有點奇怪,不過習慣了就好——這在臨床心理學中卻又是一種心理疾病的診斷依據了。
作為個人或者整體,每個人都在孜孜不倦的.追求著自己的幸福,我是個實際的人,懶得扯什么“人生的意義”、“幸福的真諦”一類邊際寬泛的大命題,但讓我們捫心自問一下:
假如能夠長生不老,但卻要眼睜睜看著親人、伴侶、孩子一個個死去,并且也不能發生車禍等意外,否則還是會死。等于和全世界所有的人類都不同了,還需要面對他人的嫉妒、或者好奇。你會怎么選擇?即使選擇如此長生了,你是否更怕死了?
有一種藥,能夠達到讓人極度快樂的效果,但卻不像藥物那樣有副作用,穩定、長效、便宜,你愿意使用嗎?你愿意讓你的家人使用嗎?嘗試過后真有效果你覺得你能夠從心理上擺脫得了對它的依賴嗎?
你愿意將自己通過生化等方式改造成一個不同的人嗎?擁有更強的體魄、非凡的記憶力等等,代價就是從外觀或者價值觀等都不再是人類的樣子。成為一個新新人類,或者異類。
說白了,人類是一個偶然,就像恐龍滅絕那樣;也是一個奇跡,當然這是對我們自己來講。
然而到現在我們已經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利用智慧和科技暫時為自己創造出了和平、宜居的環境,雖然代價是生態的破壞和其他物種的遭殃。但這就是生命的特點,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繁衍,以及欲望的滿足,可以不惜一切。
生理上來講人類是懦弱的,所以才會依賴工具,依賴集體,但現在竟然解決了活下去的問題,甚至開始考慮幸福了,這絕壁才是最大的奇跡。
讓我告訴你,什么是幸福。
正如尼采所言,只要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幾乎什么都能夠忍受。
沒有的人,自己找一個吧!
對了,《人類簡史》這是一本神書,觀點透徹犀利,深刻洞察人類這種生物的過往。推薦所有人去讀,但是真的沒必要看歷史學教授寫的的序,明顯自己說自己的。
人類簡史的讀后感800字篇2
幾萬年,彈指一揮間,直到1萬2千年前,人類才開始了第二場跨時代的革命:農業革命。這次革命,大大提高了人類的生產力水平,極大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對這些人所共知的事實,我們就不再累述了。對于這場革命,作者提出了一個極具顛覆性的觀點:
農業革命,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騙局!
傳統學術觀點認為:農業革命是人類的大躍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大進步。但作者對此顯然不以為然,在他看來,并沒有任何證據顯示農業革命讓人類越來越聰明。并且農業革命非但沒有讓人們變得更輕松,反而增加了他們的工作負擔,讓農民過著比以往更辛苦、更糟糕的生活。
為什么會這樣呢?難道農業的發展沒有帶來生產力的提升和食物總量的增加嗎?并不是!作者也并不否認這一點,但他認為,量的增加并不代表吃得更好、過得更悠閑。反而由此帶來的人口爆炸,產生了一群養尊處優、嬌生慣養的精英階層。而對于廣大勞動者階層來講,他們工作更辛苦,生活卻更糟糕。從這個意義上講,說它是一場騙局并不為過。因為農業革命催生了一個階層:剝削階層。此后,剝削階層和被剝削階層的斗爭綿延了上萬年,直到今天,還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決辦法。
所以,有時候歷史就和人生一樣,一步踏錯,便很難再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而更糟糕的是,每一代人都會延續著上一代人的生活方式,雖然其中也會修修補補。但總的來看,那些為了讓生活更輕松的努力,最后卻像在他們身上加了一道又一道的枷鎖。最后,積重難返!
而更為可悲的是,在作者看來,這種情形即便時至今日,從本質上看,仍然未曾改變。比如:有多少年輕的大學畢業生投身大企業,從事各種勞心勞力的工作,發誓要努力賺錢,好在35歲就退休,去從事他們真正有興趣的事業?但等他們到了35歲,卻發現自己背著巨額貸款,要付子女的學費,要養在高級住宅區的豪宅,每家得有兩部車,而且覺得生活里不能沒有高級紅酒和國外的假期。他們該怎么做?他們只能回去更加拼命的工作,來維持現在的生活。這種宿命論,帶著某些歷史的必然性!
人類簡史的讀后感800字篇3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說,人的知識就好比一個圓圈,圓圈里面是已知的,圓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圓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人類簡史》這本書除了能提供圓圈外的未知,還給讀者講訴了已知的圓圈內的新知,刷新了讀者的人類史觀,這就是一本歷史書能掀起這么大波瀾的原因,年輕的以色列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憑借這本書聲名鵲起。如果說《槍炮、病菌與鋼鐵》描述的是人類發展自然史,《人類簡史》講述的則是人類發展人文史,將人類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科學革命的心路歷程娓娓道來,既是一本趣味盎然的宏觀歷史進程讀本,也是一本處處深刻的思辨哲學佳作。
智人出走非洲的故事對大多數讀者來說已經耳熟能詳,是什么原因讓與多數動物一樣從事狩獵采集的智人經過短短的時間就統治世界了呢。是智力,沒錯!但是,與智人最接近的大猩猩,為什么仍然在非洲的熱帶雨林過著小規模的群居生活,采摘果實、樹葉和挖點草根樹根果腹呢?它們也并不是愚蠢得一塌糊涂啊!是智力的哪個部分讓智人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非洲草原上的野牛、羚羊、大猩猩和智人都能夠用語言告訴大家:"小心,有獅子!"但只有智人能夠說出:"獅子是我們部落的守護神。"認知革命之后,區別于其他動物,智人具有接受想象事物的能力,傳說、神話、神和宗教應運而生。作者也在TED大會上做了一個妙趣橫生的演講,說明為什么接受虛無的能力會產生如此大的差別。
農業革命之后,人類積累了夯實的物質基礎,養活了比狩獵采集社會多得多的人口,憑借想象構建更為龐大而精致的秩序社會。農業革命生產的剩余產品需要記錄,稅收和交易也需要記錄,人類語言文字也就從結繩語逐漸發展到如今計算機語言的0和1。農業革命除了動物做出了巨大犧牲外,人類也犧牲了非洲黑奴的自由和窮人勞動的剩余價值。"天生帶來允許,文化造成封閉",為什么女性地位低于男性,而人類以為自己馴化了植物,但其實是植物馴化了人類?
全球化聽起來是二十一世紀的詞匯,但實際上全球化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一直在進行中,墨西哥的辣椒可以成為川菜和湘菜的代表符號,教堂可以是中關村和東單的地標建筑,穿著學士服拍畢業照也是中國學生的畢業必修課。金錢是人類社會最普遍信賴的虛構物,帝國的刀槍棍棒和攜帶的病菌不僅實行經濟上的擴張還要求被征服者文化屈從,而當宗教從多神教轉向一神教時就近乎狂熱的要求所有人都崇拜那個唯一的"上帝",這就是過去幾個世紀全球化過程的三大法寶。
科學革命的核心是人類不再只關注圈內已知的知識,對外圍的未知視而不見,而是承認自己對外圍的無知。人們愿意承認自己的無知,通過觀察和數學方法,取得新的能力。但是科學革命之前,獲取知識的途徑就是鉆研古籍和傳統,比如寫詩作詞都要引經據典,賈寶玉作詩就因想不起典故急得出汗。有人不知道蜘蛛是怎么結網的,去問牧師,牧師不知道,去問《圣經》,《圣經》里也沒有,于是牧師說:"上帝說蜘蛛怎么結網不重要",古老的知識體系認為我們已經把該知道的都知道了。
歐洲的文藝復興始于十三世紀末,提出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為科學、文藝發展掃清了道路,為人們探索圈外的未知提供了思想和制度的解放,不至于因為支持地球圍繞太陽轉而被燒死,而中國的"文藝復興運動"比歐洲晚了五百年,這也是西方緣何主宰世界的原因之一吧。當科技迅猛發展,從蒸汽機的發明到原子彈的爆炸,獲取能量的能力越來越大,人類文明邁著巨大的步伐前進。隨著帝國與科學聯姻,并搭上工業的巨輪,人類對未知的探索速度出現驚人的增長。哥倫布航海時大量船員因敗血癥死亡,四百多年后青霉素才被發現,而不過幾十年后人類器官已經可以克隆移植了;從萬有引力的發表到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建立經過了將近三個世紀,而僅僅過了二十年,弦理論就萌芽了。
然而作者并沒有盲目樂觀的下結論說人類會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人類從動物變成上帝后,還有可能迎來智人末日。"因為即使擁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負責任、貪得無厭,而且連想要什么都不知道的話,天下危險,恐怕莫此為甚。"
一本好書,不是當你合上書本恍然大悟:"哦。原來說了這么件事",而是給讀者更多的思考空間,讀完仍意猶未盡。為什么智人可以接受想象的事物,為了明天可得到一大堆香蕉而放棄眼前的一根?真的是小麥馴服了人類嗎,人類現在過的生活比以前快樂嗎,是否也像雞、牛一樣為了DNA數量的增加犧牲了自由和快樂?人類社會會怎樣發展,地球能實現人文意義上的地球村嗎,民族和人種的區別會變得不重要嗎,人類意識真的已經變成文字的奴仆了嗎,語言文字會實現大融合嗎?科學革命將何去何從,可以隨意創造生物的時代會來臨嗎,浩渺的宇宙難道沒有外星人嗎,可以像《星際穿越》的主人公一樣進入更高的維度嗎,可以進入平行宇宙逃離必定湮滅的這個宇宙嗎?
人類簡史的讀后感800字篇4
《人類簡史》闡述了人類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是想象的產物,并以此作為貫穿人類歷史的一條主線。本書圍繞人類出現三次顛覆性的革命來開講: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技革命;
一、智人為何能成為世界上唯一的人類?
人類的來源:十萬年前,有六種人類,最后智人勝出,存在兩種說法:
1、混種繁衍理論:智人通過行走,與各地人類雜交繁衍,形成現階段的人類;
2、替代理論:智人把其他人類趕盡殺絕,最后只剩下一種。
十萬年前事情無法考究,但智人每到一個地方,當地原著居民很快就是消失,總而言之,虛構語言的能力讓智人脫穎而出。
認知革命:至今約7萬年-3萬年,智人腦回路發生變化,用語言來溝通,用腦來思考問題(無法考究,可能是基因突變)。
人類區別于其他動物的語言是人類的語言可以講故事!(虛構能力)
講故事讓人類擁有了共同的想象力(宗教、信仰的體現之處)
二、農業革命的勝利到底是人類的一場勝利,還是騙局?
作者認為農業革命可能是一個失誤;
1.生活棲息地變小了(農作物無法轉移),工作時間和壓力變大了(農業是技術活,同時屯糧會帶來更多的勞作)
2.(新穎點),人類依靠小麥大范圍增長人口,同時小麥也大幅度增加數量,到底是人類利用小麥,還是小麥利用人類。
3.(新穎點)人類大規模耕種到底增加了幸福,還是減少了幸福?農業革命帶來了剝削階層(農民增加了業務量,但是功績卻給了富人【王侯將相】)(農業舒服了農民,使得人類被迫長時間勞作,辛苦)
三、科學革命給世界帶來了怎樣驚天動地的變化?
虛構的秩序導致沒有公平和正義:
1.現實世界和虛構秩序結合是非常緊急的。(懷疑虛構世界不就成了懷疑現實世界了嗎?)
2.想象的秩序塑造了我們的欲望。(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3.虛構的秩序并非個人主觀的想象,而是存在于主體間(既不是客觀的,也不是主觀的。主體的現實是千千萬人的想象)。貨幣、帝國、宗教力量,讓人類走向統一。讀后感·其中,想象構建了民族、社會、國家,想象構建了社會秩序、政治秩序、經濟規則,想象構建了公司、品牌、金融……想象構建了政治、經濟、文化,構建了昨天、今天和明天,構建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科學革命帶來的變化:
1.人類承認自己的無知。
2.科學相信靠自己才能獲得新知(利用新技術解決新問題)
3.資本主義依靠信用,利用未來的錢解決現在的問題(貸款解決死循環)(資本主義核心是增長)
4.工業革命不僅僅是能源發現運動(不缺能源,只缺能夠利用能源或者轉化能源的科學知識),也是一次社會改造運動(規定時間【時鐘】,摧毀家庭)。
5.生物工程、仿生工程、無機生命工程可以讓智能設計取代自然選擇。
人類簡史的讀后感800字篇5
《人類簡史》這本書講的是整個人類的歷史。全書不僅是站在某個民族(國家)或者人類的角度,而是也站在動物植物、整個世界的角度來看待人類發展歷史。從數百萬年前講起,一直講到現代,并在結尾迎來的全書的高潮,那就是人類的可能的未來,最后的部分給人的感覺才是最震撼的。作者從遠古生物進化,講到農業革命,從帝國主義講到資本主義,一段段歷史娓娓道來,并在不同的人類發展階段加入了作者自己視角,剖析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進化是人類前進的永恒旋律。人類從低級動物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才逐漸成為當今的現代智人,雖然現在人類是整個生物鏈條的最高級物種,但并不意味著進化已經結束了,相反,人類也許正在以更快的速度進化。進化真是始于人類在大腦、身體、以及心理等不同層面的不完善,也恰恰是因為現代人身上仍然存在這種不完善,認知偏差和謬誤導致了很多現代問題,丹尼爾·卡尼曼的書中對此做了很多很好的描述。未來人類還將不斷進化,我們必須要認識到自身的局限和認知上的偏差,只有才能更好的適應現代社會。
時代的進步夾雜著局限與包容。遠古時代,由于人類對大自然的認知有限,人們信仰各種神靈,通過神靈來解釋大自然的種種現象。農業革命之后,由于糧食供給的大大增加,開始有人可以從事一些更高級的工作,因此在這期間,哲學,政治,藝術以及其它各種思想文化都大大發展,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仍然有其時代局限性,比如儒家強調君權,父權等,再比如古代一直到中世紀,男女的地位始終是不平等的,直到近代才有了男女平等,更有女權主義的出現。現代社會對待同性戀的態度的轉變也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人們漸漸認識到,人類這個物種還有其他生物物種都存在同性戀現象,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現象,也由此使得人們能夠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態度接納了同性戀這種現象。未來人們也一樣會以更加開發和包容的態度對待那些我們現在認為不對甚至不合法的現象,實際上很多所謂不對或者不合法的行為都是受我們的意識形態所扭曲的價值觀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