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簡史讀后感800字
在《時間簡史》中,霍金力圖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來講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運、黑洞和時間旅行、爆炸與重生等科普知識。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時間簡史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時間簡史讀后感800字篇1
《時間簡史》是由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黑洞理論和大爆炸理論的創立人史蒂芬·霍金撰寫的一本有關于宇宙學的經典著作,是一部將高深的理論物理通俗化的科普范本。
任何物理論總是臨時性的:你永遠不可能將它證明出來。不管多少回實驗的結果和某一理論相一致,你永遠不可能斷定下一次結果不會和它矛盾。是我看《時間簡史》中所得出來的結論,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所有的物理理論,你永遠不可能說是真理,哪怕是準確推測了千萬次,只要下一次出現了不符合的推斷,那么這個理論就不成立。
正如我在網上所看的馬克思的座右銘,思考一切,換而言之也就是懷疑精神。懷疑精神是人類前往的動力,只有這樣文明才會進步,不然將會面臨的結果只會停滯不前。以前,我從來沒有過這個觀念。
讀了這本書后,腦中一直旋繞著許許多多的問題。宇宙到底有沒有過大爆炸?宇宙到底是不是一個無限小的一個點?會坍塌,還是最后趨于穩定?宇宙是無邊無際的還是有盡頭的的?人類能否發明出時光機回來過去?所有問題迎面而來。
霍金曾說過: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完成我對宇宙的認識,這包括宇宙為什么會存在。包括霍金在04年也宣布過關于黑洞的理論存在的錯誤。他說:黑洞并非如他和其他大多數物理學家以前認為的那樣。
宇宙是神秘的也賦予黑暗,但是在我們內心之中有擁有著這樣的宇宙!
時間簡史讀后感800字篇2
充滿奧秘的世界,浩瀚無垠的太空,給予人類無盡的幻想。世界之外,未來之變,如此神奇美妙!
——題記
有一個人,他戰勝了疾病,創造了奇跡,他證明了殘疾并非是成功的障礙,他用他生命踐行他的諾言,他為他所熱愛的科學事業而奮斗終生。他,就是《時間簡史》的作者,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
捧著這本沉甸甸的書,我仔細端詳著它的封面,一個大大的鐘表首先映入眼簾,這個鐘表十分抽象,橢圓形的表盤,中間深深地凹了下去。我想它代表的是浩瀚的宇宙,代表著時間沒有盡頭。鐘表上面是四個金色的大字“時間簡史”。我慢慢翻開書本,陶醉在書海中。在我沒有讀這本書前,我一直以為它是一部專業性極強的科學巨著,讀起來肯定會枯燥乏味,甚至有些吃力,但是我現在不得不改變我的觀點了。霍金先生用非常幽默的語言,生動詮釋了一些天文學的專業知識,他把膨脹的宇宙比喻成不斷進食的孩子,把恒星比喻成吃的鹽,一個個生動的例子不僅能讓你快速理解宇宙的知識,還能獲得一種美的享受,讀來生動有趣,讓人不禁想趕快通讀全書,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欲。
霍金有一句名言,我深深地記在心里,“身體和精神是不能同時殘廢的”。雖然,他的身體一刻也沒有離開過輪椅,但是,它的思維卻飛出了地球,飛出了太陽系,飛出了銀河系,飛到了上百億光年外的宇宙深處。我十分佩服他對科學的熱誠,他認真思索并巧妙解釋了科學理論的本性,即任何物理理論都只不過是一個假設,在這個意義上,理論只是暫時的,而我們永遠不能證明它。他還致力于研究量子引力。在他生病期間,他不僅沒有得到多余的休息,反而利用僅有的休息時間更加刻苦地研究,廢寢忘食,終于得出了量子引力論。
他不僅對量子引力有獨到的見解,對宇宙黑洞的研究更是透徹,可以說霍金與黑洞齊名。他首先發現并證實了黑洞有溫度有輻射,黑洞在逐漸縮小的過程中溫度不斷升高,輻射不斷增強,直至最后變為一個奇點,然后再逐漸增大,以此循環。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地愛上了宇宙,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太空,探索著宇宙未知的秘密。我更感受到了科學的魅力。高爾基曾說:“充分熱愛科學,因為人類沒有什么力量比科學更強大!”的確如此,科學就是力量。21世紀的今天,我們靠什么來增強國力、發展經濟、讓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答案只有科學。
時間簡史讀后感800字篇3
喬布斯說過,人人應該學編程。我目前也正在努力進一步學編程。我相信編程具有思維操的功效。我認為,同樣具有思維操功效的應該還有宇宙學。好多偉大的哲學家和科學家都思考過宇宙問題。
12月,兒子購買了一本霍金寫的《時間簡史》。坦白說我倆都沒有讀完它。當霍金逝世,霍金及宇宙學一度成為熱門話題。我便決定一定要讀完這本書。今天認真地讀了前兩章“我們的宇宙圖像”和“空間和時間”,讓我大吃一驚!無法等急全部讀完就想表達生發的一個大膽猜想。
宇宙學太荒謬了!愛因斯坦思想存在無奈的武斷,哈勃、霍金等可能完全誤導了宇宙學。
《時間簡史》第一章中說,“在1929年,埃德溫?哈勃作出了一個里程碑式的觀測,即不管你往哪個方向觀測,遠處的星系都正急速地飛離我們而去。換言之,宇宙正在膨脹。”“這個發現最終將宇宙開端的問題帶進了科學的王國”“哈勃的觀測暗示存在一個叫作大爆炸的時刻,當時的宇宙的尺度無限小,而且無限緊密。”
然而,需要明白的是:如今距離是用光速作為尺度的。“米是被定義為光在以銫原子鐘測量的0.000000003335640952秒內行進的距離”,宇宙間常以光年為單位。光速是被認為是恒定不變的。實際上,光速不變,是以“以太”環境為前提的。但“以太的存在是無論如何檢測不到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拋棄了“以太”假設,拋棄了“絕對時間”概念,“形成所謂時空的客體”。在不考慮“以太”環境,假定光速不變和不可超越的前提下,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和距離。
我猜想,光速在不同環境下的速度,不可能完全一致。距離短,差距可以忽略,相對于遠離我們的星系的距離,則不可以忽略。當我們觀測遠距離星系時,光是不斷到達的,會越來越相對密集,這種類似光擁堵的現象,不可能不影響光的速度。這種差異,對于遠離我們的星系距離來說,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效應就會顯現。所謂“急速地飛離我們而去”的結論,有可能就是這種效應的誤讀。廣義相對論的所謂時間流逝得快慢,也與光速非“以太”環境不恒定的表現類似,是一種測量誤讀。
《時間簡史》第二章最后說:“羅杰?彭羅斯和我(霍金——引者注)證明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意味著,宇宙必須有個開端,并且可能有個終結”。我認為,這很可能是把人們引入歧途的謬誤。
真有開端和終結,那開端前和終結后又是什么?難道會用上帝“正為詰問這類問題的人準備地獄”來作答嗎?
我堅持認為,時間無始點無終點,空間無小限無大限。時間無始無終的流逝不難理解。空間的無小限無大限也容易想象。假定一立方空間,不斷減半當然可以無限小,不斷加倍則當然可以無限大。
所以說,宇宙大爆炸說、宇宙膨脹說,可能是荒唐學說。
有一點我是贊賞的。這就是“探索完整統一理論”的努力。當我們看到類似光速恒定假設的局限性后,解決宏觀宇宙和微觀世界的理論矛盾,有可能迎刃而解。
我剛接觸一點宇宙學常識,就石破天驚地胡亂砍旗,可能是無知無畏。但我知道我是無私無畏,我不怕見笑,只為求真。希望宇宙學專家,思考我的觀點,也許真有啟迪意義。
時間簡史讀后感800字篇4
霍金的《時間簡史》是那樣的富有想象力,讀完后。大腦一片空白,什么也沒留下,想象的東西還是有的。時間,空間,物質,在加上主觀活動意識,或許就是對整個自然世界的抽象了!
時空,這個概念在百度百科里面有更為詳細的解釋,愛因斯坦提出的新詞,他將現實世界的空間抽象為三維,在加上時間一維,四維時空。在那里邊,關于空間的爭論不一。那里邊也不乏想象的東西。我們能夠感知的空間就是長,寬,高,以及時間也能被感知。時間,是空間中的物質變化有了一個合乎我們邏輯的秩序,規律。笛卡爾的坐標系的提出,這個貢獻對人類有著太大的貢獻了,高中時,我們的數學老師常感嘆,有了坐標,只有你高興,可以把所有的東西放到坐標中!
那是,一句在平凡不過的話了,可現在才明白那里邊的包含的思想!可惜的是,我們從此不再學習數學了!把整個整個世界放到坐標系中,不違背他的意思。但是,為了達到想要達到的目地,就需要在這個目標上對其進行抽象。我也不知道,要干什么的,所以也不知道怎么抽象!姑且,先加個簡短的廣告吧!央視那個《相信品牌的力量》的廣告很有美感。融中國傳統水墨藝術與現代氣息,漂亮!計算機的學習,是我了解到了它的制作原理!先看頭頂的電棒吧!它欺騙了我們的眼睛!
高中時,還是那位數學老師告訴我們的!那時尚小,也就認為就是那樣的!如果,用時間與電棒的電流圖像表示,它是間斷的!離散的!不連續的!但自然的界的所有物質的變化的時間函數是一個連續的線(找不到一個嚴密而又科學的詞來表達此點,任何物質都是有存在周期的,所以要有兩個端點,但它不是線段,這個曲線段還比較合適些)。如果,電棒是二維坐標上的小騙子,那么,那個漂亮的廣告動畫就是在三維坐標上的大騙子了!同樣的以一個視覺暫留!換湯不換藥!這個廣告長了些!如果把我們空間全部的看作平面的話,我們也是平面人,在有關神話的'電視劇中看到過這種藝術手法!這個假設實現了所有希望成為演員人的一個夢想!在此,所有的人都是演員!可在那個未知的世界中不知又沒觀眾?
朱光潛老先生的那篇《看戲與演戲》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只要有人演戲,就一定有人看戲,有人看戲,就一定有人演戲!這是一種辯證法!所以,未知中好像有觀眾!但是,我的假設是不成立!前提是我們是不是平面人!當我們看到所有的觀點都藐視正確的時候,所有觀點的出發點也就是立場或是基礎的正確性,需要特別的注意!
時間簡史讀后感800字篇5
這個暑假,讀完了《時間簡史》,我才知道自己在這個物理學大師面前是有多么的渺小,斯蒂芬霍金。大師帶給我們的,是物理學的精華,根據他的文字,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首先是書里面提到的思想,這種思想對于現代物理學的進步有重大的意義,既將經典廣義相對論與量子理論的結合。現代物理學近百年的發展史來看,許多人都在做類似的嘗試,包括愛因斯坦他自己也在做與量子理論相和諧的相對論的延伸理論,不過他知難而退了,最后他把目光又放在了宇宙常數上,這是這個天才的失敗之處。不少人為了量子理論和相對論的和諧,做了許多邊緣學科,但我個人認為,都不如霍金大師做的那么徹底——量子引力論,量子是物質粒子的非連續運動,而所有的量子困惑都起源于這種非連續運動。量子理論與引力的結合,即量子引力理論,目前還處于研究階段。這種理論的歷史說來話長,著名的廣義相對論家彭羅斯在昌德拉塞卡解出Dirac方程后,和霍金一道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隨后霍金做出了黑洞熱輻射定理,既從黑洞面積的非減性能讓人自然而然的想起叫做熵的物理量,黑洞處也具有熵的特性。
從數學角度來看,不管量子引力論是不是大統一理論,但它有它的意義,對物理學有很好的影響。
霍金對于時間箭頭的描述十分有趣,讓我不禁想起曾經尋根究底的哲學與科學理論齊頭并進的時代,但是現在科學對于哲學家來說,太具有數學化了,使得維特根斯坦都說:哲學只剩下了分析語言了。
時間箭頭分為三種:
1、熱力學箭頭,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熵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反之時間隨著熵的增加而推移。
2、心理學時間箭頭,既我們認為時間的推移方向。
3、宇宙學時間箭頭,宇宙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膨脹,反之時間隨著宇宙膨脹而推移。
由于用數學方法建立穩態的宇宙模型是非常艱難的一件事,所以,我們規定,我們的世界中時間算是實時間,我們可以假設有一種虛時間,用虛數來計量時間,在虛時間的宇宙里沒有奇點,所以,在虛時間里,不會有任何科學定律被違反,但是在實時間里,注定會有一個奇點,科學定律注定會在此處被違反,但我們的疑惑是我們生活在的世界里,是否一定是實時間?我們目前的發現不足以證明我們的宇宙中存不存在奇點,這種將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