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簡史讀后感800字
《時間簡史》的重點就是概述黑洞和宇宙奇點大爆炸理論,它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開始一步一步的探討,補充了廣義相對論中的一些不足。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時間簡史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時間簡史讀后感800字(篇1)
宇宙是無限的,所以存在著許多的奧秘。《時間簡史》這本書便向我們闡述了宇宙的奧秘。作者在書中探討了許多深奧并令人生畏的主題。其實,要想讀懂這本書,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讀了這本書不僅讓我明白了宇宙是怎樣的,還讓我明白了空間,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在愛因斯坦以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時間和空間是絕對的。愛因斯坦所創立的相對論則告訴人們沒有絕對的事物,一切都是相對的。他曾用最短且最通俗易懂的話解釋過什么是相對論“如果你和你的朋友一起玩,不知不覺,你會發現時間過得很快,可你一個人在那里無聊,發呆,你會覺得時間過得非常慢”。就是這樣簡短的話勾起了我對科學的興趣。
讀了這本書后,我的腦子里便有許多疑問。宇宙有沒有大爆炸?宇宙是否曾經是一個無限小的點?到底廣義相對論準不準確?人類最遠能達到宇宙的什么地方?黑洞到底是什么樣的?難道光速真的是速度的極限以致黑洞是人們無法逾越的鴻溝?所有的問題都只能打上一個問號。但就是這些問號,深深地吸引著我,讓我沉陷在想象的世界。或許隨著科技的發展,將會有更多的.伽利略站出來,讓這些都成為已知的答案,一切都要交給時間。
這本書的作者更是讓我敬佩的人,就是被稱為“宇宙之王”的霍金,可是命運對霍金卻是那么殘酷。1963年,21歲的霍金在劍橋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不幸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癥,不久就完全癱瘓了,被長期禁錮在輪椅上。1985年,霍金因患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被剝奪了說話的功能。他在輪椅上坐了40年,全身只有3根手指能正常活動,就這樣,他身殘志不殘,撰寫了《時間簡史》,讓更多的人愛上了科學!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個人只要肯努力,就沒有不成功的事情。一定要相信自己啊,加油。
時間簡史讀后感800字(篇2)
讀完《時間簡史》自己的世界觀時間空間觀念都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在此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如有謬誤還請指正。
如果我們要讓“時間倒流”,我們無疑需要很巨大的能量。這個能量到底是多少?比如我們要回到一年前。這不僅僅是你一個人的旅行,全宇宙都要為你的“旅行”改變。這個能量,是宇宙中,所有的微觀粒子(已知的以及未知的粒子),所有的數量,現在我們不知道總共有多少。它們在一年中,不斷地運動,它們的質量和能量在不斷地變化中。回到一年前,就是搜集好全宇宙粒子它們在一年中運動的能量變化和質量變化,然后以某種方式,將它們的狀態推回1年前的質量和能量的狀態。這樣,我們才能完成一次長達一年的“時間旅行”。而你自己,從現在回到過去,你身上的粒子的狀態不能推回一年前,否則對你沒有意義了。而一年前的你身上的粒子,很可能在一年后已經被其他的粒子替換了,因為你要吃飯,要上廁所,要新陳代謝。那么,你回去之后,你很可能是被“撕裂”,因為現在的你的體內的原子,和一年前是不同的。我們要怎么解決這樣的矛盾?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一直犯著一個錯誤,就是過多的將希望寄托在“時間”上,其實,我們應該將精力匯聚在改變物質狀態上。很多人會過去都有遺憾,而“時光旅行”是一個貼心的夢想。但是,時間不能倒流。我們可以努力改變未來,很多遺憾是可以彌補的。不是時間在流動,而是我們的狀態在改變。“時間”只是我們方便記錄時間的發生順序人為制造的工具。有了“時間”的概念,我們可以方便地記錄事物的狀態。生日啦,結婚啦,該上學了啦,該下課了啦,該吃飯了啦……這都是我們的狀態。而鐘表,只是給我們提供了方便。 寄希望于“時間”,而忽略了“狀態”問題是不對的。很多物理學公式,都將時間T引入。那是必要的。因為他告訴我們狀態的持久度。我們要持續某種狀態來換取另一種狀態。
他就是這樣的工具,而不是真實存在的。
時間簡史讀后感800字(篇3)
在閱讀《時間簡史》前,我首先查閱了有關霍金的資料,在此之前,我對霍金的了解僅限于與病魔抗爭的同時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一位偉大人物,查閱資料后我得知,霍金是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在21歲時患上一種叫做“盧伽雷氏癥”的病,導致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只能靠輪椅進行一些簡單的行動,他不能寫字,看書也只能依賴一種可以自動翻頁的機器。但這仍然不能阻止霍金對科學的探索,對知識的渴求。霍金憑借超強的意志力,在其研究領域—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被授予“英國榮譽勛章”、“大英帝國司令勛章”等榮譽。而《時間簡史》是霍金在1988年的科普著作,探索了生命的起源和歸宿。
這本書中通過列舉哲學家亨利希奧勃斯、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尼古拉哥白尼、伊薩克牛頓等科學家的論點來論證時間、空間、宇宙圖像等內容,深入淺出的介紹了黑洞、粒子、反物質等知識,并且通過大量的科學論證來解讀我們常說的時間、空間等古老問題。
我印象最深也是最感興趣的一部分是霍金在書中提到,何為時間。我們現在對時間的表面性理解就是分、時、周、月,這就是時間,可是在此之前,我們如何規定一個小時究竟有多長?一周為什么分為七天?我們自以為知道的會更多一些,而我們對宇宙究竟有多了解?我們又是怎樣知道的這些平時張口就來的道理呢?我們生活的這個宇宙,第一天是從何算起的,在此之前又發生了什么?而時間的本質又是什么?
亞里士多德寫過一本書,名為《論天》;書中有說地球是一個球體,而不是一個圓形,這個結論的論據其一是月食,亞里士多德認為,地球在運行過程中,在運行到太陽和月亮中間時,則月食形成,因為地球在月亮上的影子始終是圓的,這種情況只有地球本身就是球體的情況下才會成立,若地球[]是一個平板的圓形,地球在運轉過程中運轉到一定位置便會形成長長的橢圓。第二個論據則是希臘人在全世界旅行途中得知,他們在越靠近南方的地方觀察北極星,北極星就會越靠近地平線,若在赤道上觀察,北極星則剛好在地平線上。看到這個地方讓我想起中學時老師舉過一個例子:站在大海邊,遠方行駛過來一艘輪船,我們一定是先看到船帆,然后再看到船身的,我想這也是一個證明地球是球形的很好的論證。
我不是一名理科生,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很多專業性很強的名詞都要查閱資料才會理解,沒有閱讀小說時的一目十行,而是逐字逐句仔細翻閱,但這并不妨礙我對《時間簡史》的濃厚興趣,黑洞、蟲洞、時間箭頭……每個詞語既陌生又熟悉。《時間簡史》最厲害的地方在于霍金用非常淺顯易懂的字句把如此深奧的知識展現給我們,不像其他科普類書籍閱讀起來非常吃力,讓我對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宇宙有了新的認識,對時間這個概念有了全新的認知,而不僅限于數字化的表面認識,而是通過宇宙的起源和命運對古老的“時間”問題進行科學而系統的分析和論證。我想我還會再讀第二遍、第三遍,我也相信每一遍我都會又有全新的認識。
時間簡史讀后感800字(篇4)
道說:這里是人間;佛說:這里是六道之一;上帝說:這里是天堂和地獄之間的戰場;哲學說:這里是無窮的辯證迷霧;物理說:這里是基本粒子堆砌出來的聚合體;人文說:這里是存在;歷史說:這里是時間的累積。所有的解釋都在這里,看來這個世界是有無數面的不規則體。
在這么多種解釋中,你更愿意相信哪種呢?我更相信物理。萬物的真理不一定適用于所有地方,不一定是真的,但是人類那短淺的目光,這些真理似乎已然是現實中的財富,我并不認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就是現實,你難道沒有懷疑過你是否真實存在,沒有想象過你其實是沒有任何能耐的物種嗎?
霍金教授親口說過:“能看懂此書的每句話,那你已經具備了能考物理學博士的資格。”很顯然,我并沒有,但我愿意跟隨《時間簡史》去了解什么是宇宙,但一旦踏入,如同恐怖的深淵,越深知自己的渺小,越懷疑現實的存在,在深淵里,我掙扎的問題就是:到底什么才是現實?
我們肉眼所看到的顏色只是太陽照射后反射出來的,這是太陽固有的顏色,試想有一天太陽的顏色轉變了,那這整個世界都不是你現在看到的樣子。
宇宙中有一樣叫黑洞的東西,據說只要進去,那就出不來了,大家愛好物理的都會應該記得一句話,“所有的時間與空間不會消失,只會轉化”。那么,那些消失的東西轉化去哪里了呢?或許轉化為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去了,也或許這條法則根本不成立,就像牛頓的萬有引力,這條曾經被人認為是亙古不變的定律,就被一座在美國西部的森林所打破了。
我并不否認《時間簡史》是物理學的寶庫,是有著常人無法理解的真理,但真理又何謂真理?五百年后,我們現在的真理還是真理嗎?真理難道不就是放著讓一代代人去研究,讓一代代人嘗試打破,看看是否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的嗎?
所以我更想要的是“懷疑”這本偉大的科學著作,可那種已經在星河中的觀點,是我這種還在仰望星空的人所能“懷疑”的嗎?可即使不能,我們也不應該停止探索的步伐,因為太陽底下無新事,所有的時間與空間都在那兒,他就這樣發生,他就這樣運動,只在于你有沒有發現。
現實是我們永遠不能確定的東西,無論科學有多先進,思想有多進步,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做的東西是否存在,你只知道你做過,你看到你生活在地球上,既然宇宙那么茫然,那么浩瀚,你怎么知道這“地球”就不在“黑洞”里,你怎么知道人類就不是一種物種轉化為另一種物種的銜接點?又或許像人類創造的機器人一樣,你怎么知道你不是被“創作”出來的?又或者向人們所說的: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你怎么知道你不是在那一線之中,越發深刻“思考”,越深刻的在“恐懼”中。
我相信,我可以堅持去“懷疑”,我想要看到我向往的境界。
心懷宇宙,就可以用位于顱腔內那個中樞神經系統的主要部分,超越星河,奔向人不可企及的科幻世界。
時間簡史讀后感800字(篇5)
《時間簡史》的作者是被人稱為宇宙之王的史蒂芬˙威廉˙霍金。他是一個殘疾人,他不可以說話,而且頭只能朝右邊傾斜,肩膀也是左底右高,雙手緊緊并在當中,兩制腳則朝內扭曲,而且霍金他還被長期禁錮在輪椅上,這樣的殘疾人居然能寫出一本在全世界都擁有無數讀者的科學著作。就這一點,我就很佩服他。
霍金小時候很聰明,他竟然發現了八種進入房間的方法;又有一次,霍金和小朋友們找到了一些碎零件,霍金利用這些碎零件組成了一臺簡易電腦,電腦在當時可是個稀罕玩物,霍金也因此出了名。這也是我敬佩他的原因。
在《時間簡史》里面,我最喜歡的是《宇宙是什么圖像》,我開始認為宇宙就是個大圓球,現在發現我錯了,宇宙年很大,大得不可估計。宇宙里有恒星及八大行星,太陽系,還有黑洞。我最害怕的就是黑洞,霍金說“黑洞只是四維空間中的一種氣流,這種氣流受到壓迫后,形成了一種旋渦,這種旋渦能吸走任何東西,由于它又黑又像洞,所以叫黑洞。”如果黑洞吸多了,就會爆炸,里面的東西就會噴出來,就會有一次世界災難。我真害怕,黑洞把我也吸進去。
當我看到《時間簡史》的內容時,還有些不懂,我才明白:要好好學習,才能懂得這深奧的知識,才能認識這個神奇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