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為鄉村教育"留?。⒚麕?教師編制實現跨城鄉"流轉"
時代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國鄉村教育仍存在著諸多問題,丞待解決。比如,鄉村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差,教師質量不高,鄉村教師“留不住”、“下不去”等等,都制約著鄉村教育的發展。日前,據悉杭州為鄉村教育“留住”名師,教師編制實現跨城鄉“流轉”。
每周日傍晚,杭州市長河高級中學的陳老師,都會出現在桐廬分水高級中學的校園里,一直待到下一個星期五的下午,所有學生放學后,才返杭回家。
因為從本學期起,他和另外兩位長河高中的同事被選派到分水高中工作,而且預備教整整三年,要帶出一屆打著長河烙印的“勵志班”。
可是這樣一來,長河高中的老師會不會不夠用呢?
“不會。”分水高中校長何保剛很肯定地說,“因為陳老師他們這次不是簡單的工作調動,而是杭州市教育局創新編制管理機制的具體執行。他們三位來了分水,我們也劃了三個老師編制到長河,由長河出面招聘,那三位老師會在長河任教。”簡單說,就是教師編制跨層級劃轉。這項創新機制最早源于杭州市區高中與地區高中合作辦學。
兩地高中聯手辦班
一個派來好老師,一個補助編制
2015年下半年以來,桐廬中學簽約加盟杭州第二中學教育集團,桐廬分水高級中學加盟杭州市長河高級中學教育集團,建德嚴州中學加盟學軍中學教育集團,淳安中學與杭州第十四中學、淳安第二中學與浙江大學附屬中學結成緊密型合作辦學關系。
從以往的經驗看,合作辦學中遇到的最棘手的難題,往往是師資不夠。一方向另一方派遣骨干教師后,本校老師就不夠用了,想要招人卻苦于沒有編制。
為了妥善解決這個難題,使合作辦學取得實效,杭州市教育局、市編委辦牽頭協調三地教育、編辦、財政等部門,桐廬、建德、淳安分別從本地的教師編制中一次性劃轉27、15、18名事業編制至杭州市本級,專項用于上述學校的合作辦學、師資互派。杭二中、長河高中等杭州主城區的重點高中,逐年選派教師到各地區受援學校工作。
選派到受援學校工作的教師,在受援學校工作時間不少于1學年。若雙方合作終止,則跨層級編制調整停止執行,相關事業編制從市本級重新劃回原地。劃轉編制導致的超編問題,在市教育局直屬學校內部逐年消化。
據分水高中何校長介紹,該校之前已一次性劃轉了12個編制到長河高中。長河高中將在3年內陸續完成這12名教師的招聘工作。要招聘哪些科目的老師,兩校會提前溝通,一般是分水高中人手緊缺或者師資力量比較薄弱的科目,但具體怎么招,由長河高中拍板決定。
今年上半年,長河高中了解分水高中的需求之后,招聘了3位新老師,會先在長河任教。因此,長河高中的師資有了富裕,今年8月選派了語文、數學和英語3位骨干教師到分水高中工作,擔任兩個“勵志班”的老師,這其中就包括教科室主任陳老師。
3位老師在分水高中才待了大半個學期,但是給學校帶來的變化可不小。
何校長拿出了一份數據:往年中考錄取時,當地另兩所高中的分數線一直遙遙領先,該校錄取的學生很少能夠上它們的分數線,但今年由長河高中老師執教的兩個“勵志班”招生,80名學生幾乎都能上它們的分數線。名校效應初現。
經過新學期幾個月磨合,“勵志班”學生進步明顯。
不僅如此,長河高中還定期派外教來分水高中開課,每個月兩次,被分水高中的學生們稱為“特別福利”,因為這是他們頭一次接觸外教。
雙方學校都受益
老師跨校教研多,學生成績提升了
受益的還遠不止分水高中。在桐廬另一所高中,桐廬中學的兩個“創新實驗班”的學生,也正捂嘴偷樂呢!給他們上化學課的,是杭二中化學競賽金牌教練、省特級教師張永久;給他們上物理課的,是杭二中物理教研組長胡亦民;給他們上數學課的,是杭二中數學組新秀李鴿老師。這樣的師資配備,在浙江省任何高中都堪稱豪華。
桐廬中學副校長何國民說:“我校與杭二中合作辦學之后,根據市教育局創新編制管理機制,一次性劃轉15個教師編制到杭二中。這樣一來,杭二中能招到更多好老師和好老師的苗子,所以師資有了富裕,能支持我校。”
杭二中老師來了不到一學期,桐廬中學創新實驗班已經有學科競賽的氛圍,好些同學躍躍欲試,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
從分水高中和桐廬高中的例子來看,教師編制跨層級劃轉,學生、老師和學校三方均受益。
對學生來說,不僅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而且由于兩校互動頻繁,還開闊了眼界,對提高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都很有利,有成績單為證。
對老師來說,和同行中的佼佼者交流機會多了,能參與更多高水準的教研活動,可以接觸到先進的教育理念。比如,杭二中老師就將“超前學習”的理念帶到了桐廬高中,這對于推動學校開展學科競賽,作用不小。桐廬中學也派了兩位老師去杭二中掛職學習一年。
對受援學校來說,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也有利于培養老師——高水平的師資配備,帶動學校各學科組發展,從而提高學校的影響力和號召力。而派出老師的另一方,也不必擔心老師不夠用,能及時補充“新鮮血液”。
在新高考“7選3”的背景下,學生自主選擇選考科目,有的學校各科選擇人數相差比較大,結果造成某些學科緊缺師資,某些學科卻明顯有富裕。兩校編制劃轉,互派老師,相當于是打通師資,更有利于調配師資,再不用擔心捉襟見肘。
編制跨層級劃轉,看起來只是教育部門編制管理的小小改變,但因此受益的人卻很多很多。
說開去
杭州推動城鄉教育交流
三年5000余校長教師參與
推進教師校長交流,是均衡配置師資、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的關鍵。近年來,杭州市積極探索、創新機制、多措并舉,教師校長交流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編制跨層級劃轉,僅僅是杭州市教育局的創新舉措之一。
從上世紀末開始,杭州市大力實施名校集團化戰略,通過城市學校到農村舉辦、領辦、托管農村學校,以及與農村學校組建城鄉學?;ブ餐w等方式,帶動一大批城區優秀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教、開設示范課、帶徒、共同開展教科研活動等,推動城市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輻射。
2012年開始推行義務教育校長教師交流工作試點。2014至2016年,全市共交流了5300名教師校長,其中普通教師3580名,骨干教師1202名,校長518名,實際參與交流的骨干教師占符合交流條件的骨干教師比例,2014年為19.38%,2015年為21.32%,2016年為19.28%。
隨著教師交流工作的深入推進,教師的管理體制、動力機制等方面的瓶頸顯現。今年,杭州市除了推進教師編制管理創新,還實施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豐富創新教師交流方式,構建教師交流的長效機制。
為了激勵教師校長積極參加交流,杭州市一方面不斷加大對農村教師和交流教師的補助,提高在農村工作教師的生活待遇。另一方面,在職稱評聘、評優評先、提拔任用、教師培訓等方面,優先考慮到農村任教以及有多校任職經歷的農村教師。
2016年9月,市政府辦公廳印發《杭州市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6-2020年)》,提出要建立健全“越往基層、越在偏遠、越是艱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勵機制,鼓勵優秀教師到鄉村學校任教,促進城鄉教育的統籌發展。
上城區建立名師工作坊機制,推動拔尖教師交流。2016年已設立名師工作坊15個,學科涉及小學數學、小學綜合實踐、初中藝術和初中科學,設立專項經費,以三年為周期,通過項目制運作方式,以問題為導向,通過特色課程開發、課堂教學研究等多種形式。
西湖區積極探索優質教育拓展形式,創新管理模式,組建“緊密型教育共同體”,突破了現行體制下人、財、物等資源難以跨校流動的瓶頸。
拱墅區創新建立學校發展群等,以2~4個學校(校區)為基本單位,構建為一個協同發展群體,稱之為學校發展群,全區28所中小學校共組建10個發展群。
根據《杭州市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杭州市還將進一步加強完善農村教師培訓體系,全面實行鄉村學校新任教師先在優質學校掛職鍛煉1年再正式上崗的培訓模式。四年來,安排在城區學校掛職培養新教師近百人,期滿已交流到農村學校教師也已近百人。在送教下鄉、送研下鄉的基礎上,建設特級教師、名師駐鄉村學校工作室,送師下鄉。到2020年,全市將建立以特級教師和骨干教師為主體的“名師鄉村工作室”不少于100個,其中,以市教育局直屬學校領銜的名師鄉村工作室不少于3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