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小學老師被曝不允許學生課間自由上廁所(2)
張大驚恐眼睛的孩子在一邊默然不語,像一只剛從水中撈上來的小雞。
記者亮明身份,說明來意,還沒來得及溝通,劉老師便一扭頭、頭也不回的,快步走進學校大門,身后留下一句&ld;我會聽你說話嗎?別跟我搞這些……&rd;
記者本想聽聽劉老師這樣懲罰孩子的,但劉老師快步走進校園,站在保安身邊,一臉不屑,對記者指指點點,實在無法溝通。
在家長們眼中,被劉老師罰寫檢討早已是家常便飯,而且這種懲罰往往是連帶性的:一個孩子一門功課沒考好,其他幾科也要寫檢討;一個孩子忘帶紅領巾,全班一起寫反思,就連家長也要參與。
天天寫反思寫到半夜,
家長們在微信群里集體吐槽,
原以為群里只有家長,
吐吐槽就算了,
結果這事被傳給了班主任。
在發(fā)表一番慷慨陳詞之后,班主任要求家長們從沒有老師在的群里退出來,不退的,小孩就要受到懲罰。
家長組建自己的群互相問個作業(yè)、吐個槽,家長是否連這個自都沒有呢?
班主任的執(zhí)教方式,引發(fā)了不少家長的異議。那么持不同意見的家長是否有跟學校溝通過呢?
家長的擔心還有很多。
一是缺乏申訴渠道,之前的所有溝通都無功而返,現(xiàn)實情況是,提出過異議的家長,他的小孩受到了加倍的懲罰;
二是擔心投訴以后遭到老師報復,因為劉老師是三年級的級長,就算調換到其它班級,在學校也會受到排擠;
三是擔心孩子在學校待不下去,而轉校自己又沒有這樣的精力和能力……各種顧慮交織在一起,凝結為一聲嘆息。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這個班級從一年級起,學生、家長和老師之間就爆發(fā)過矛盾和沖突。
當時一些家長打算以聯(lián)名信的方式,向學校提出申請,但因為有一位家長向班主任告密,導致最終不了了之。
有家長向記者提供了一次家長會的現(xiàn)場錄音
在第一學期的家長會上,有家長質疑老師授權班干部管學生,但又對班干部的權利不加以限制,導致一年級的小學生受到同班&ld;領導 &rd;的各種體罰:一百個深蹲,上百個俯臥撐,廁所門口罰站……
最終的結果是,家長會后,對老師的教育方式提出質疑的家長帶著孩子轉學到了番禺,每天早晚多花一兩個小時接送孩子上學。
她認為,被老師授予權利的&ld;小班干部&rd;也是事件的&ld;受害者&rd;。
因為,他們有可能在對學生體罰的過程中、發(fā)展成為校園欺凌的霸主。
這位家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很慶幸自己的決定,因為住在水蔭路同一個小區(qū)里的家長們,每天都會吐槽老師&ld;變本加厲&rd;,而自己雖然付出大量的時間,&ld;孩子卻感受到了上學的快樂。&rd;
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幾個家長能付出這樣的時間和精力。
對于班主任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家長持有不同看法,有的認為這就是中國式的教育,自己就是這樣被教育長大的,罰一下又怎么樣了?老師又沒有犯法,家長小題大做罷了;有的則認為孩子一看到老師就戰(zhàn)戰(zhàn)兢兢,連學校都不愿意去、影響學習;有的認為老師的管方式不可喻,責任連坐,懲罰任意無度,鼓勵孩子互相打小報告彼此揭發(fā),班級告密成風,教育方式激發(fā)了人性的陰暗面,影響孩子的一生。
而對于家長們的不同意見,劉老師的說法是&ld;我已經在教育領域干了二十多年了,輪不到你來指教我怎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