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孩子"在普通學校就讀誰受益
&bsp; 在我們的周圍,存在著一群&ld;特殊的孩子&rd;,他們可能從先天開始就與普通孩子有著較大的差別,但是為了讓這群&ld;特殊的孩子&rd;在一個普通的環境下健康成長,與普通孩子一起生活、溝通、交流,不受到&ld;特殊&rd;的對待,僅有一小部分學校愿意接受他們正常入學就讀。那么,讓&ld;特殊孩子&rd;在普通學校就讀到底是誰受益呢?
今年9月,位于合肥市瑤海區的勝利路小學迎來了開學。黃女士家所屬的學區并不在此,但她特地在學校附近買了一套&ld;學區房&rd;,之后甚至將戶口也遷了過來。
勝利路小學并不是當地的&ld;名校&rd;,甚至有些&ld;默默無聞&rd;, 它藏在深巷中,僅僅8000平方米的占地面積,一棟簡單的教學樓緊挨著一片并不算寬闊的操場。
黃女士之所以費盡&ld;周折&rd;,就是因為這所學校是當地為數不多的愿意接納自閉癥兒童的普通小學。近5年來,學校先后接收了5名患自閉癥、腦癱的特殊兒童,為他們提供普通小學生一樣的學習環境。而擱在其他&ld;名校&rd;,這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2011年9月,剛剛帶完一屆畢業班的勝利路小學語文老師劉后勇成為一(2)班的班主任。他得知,班里要安插一個&ld;特殊&rd;的同學進來,并且孩子媽媽要每天來陪讀。
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和了解,劉老師才&ld;摸清&rd;了張衛(化名)的&ld;特殊&rd;來源于自閉癥,他決定試著幫助&ld;母子倆&rd;融入班集體,這一試,就是5年。張衛的母親王玲(化名)2008年為了孩子,毅然辭去了合肥一家大型企業設計師的工作。于很多幼兒園不接收自閉癥兒童,王玲不得不將孩子送到定點接受務工人員子女的幼兒園。在孩子7歲那年,她作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將孩子送到普通的學校,讓他接受和普通孩子一樣的教育。
于是,她找到了位于自家學區范圍內的勝利路小學,校長黃祖榮起初也很猶豫,畢竟沒有這樣的&ld;先例&rd;,但他還是決定給王玲和兒子一個機會。
&ld;不想讓孩子受到&ls;特殊&rs;對待,想讓他在&ls;普通&rs;的環境中成長,培養他的行為習慣,能和同齡的孩子們一樣正常的交流,長大后才能被社會所接納。&rd;在她看來,普通學校里面那種環境和氛圍是家里和特教機構所不能給予的,這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
剛到班級的第一年,張衛沒有規矩意識,自我約束和學習能力都幾乎等于零。他會突然大聲喊叫,甚至會離開位子亂跑,同學們投以詫異的目光。下課以后,他和別的孩子也沒有什么交流,老師跟他交流,也得不到回應。這讓劉后勇老師十分頭疼。
&ld;孩子一天天長高,可是自能力、學習能力和同齡孩子相比有很大差距。&rd;劉后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ld;那段時間我經常搜集自閉癥的資料,課后也經常和他媽媽交流,只要有新的辦法我就會告訴他媽媽。&rd;班主任劉后勇并沒有灰心,而是和王玲一起&ld;探索&rd;能讓張衛適應班級生活的辦法。
在劉后勇的&ld;安排下&rd;,每個同學每天都嘗試和他說一句話,從早上熱情地打招呼,到課間課后的休息玩耍,張衛感受到了同學們的關懷。
&ld;我們特意成立了5人&ls;幫扶小組&rs;,他媽媽和另外3位同學組成。這3個同學是流動的,隨著座位調,班上每個同學都和他有交流的機會。&rd;劉后勇希望,全班同學團結在一起的&ld;洪荒之力&rd;能助他成長。
站隊時站得不齊,上體育課跑偏方向,上廁所太慢太磨蹭,上課聽課走神兒,同學們都會及時糾正他,提醒他。一年后,班級同學慢慢習慣了,接納了這個&ld;特殊&rd;同學的存在。張衛漸漸和同學們有了交流,有些同學如同&ld;守護神&rd;一樣,形影不離地照顧著他。
因為注意力無法集中,張衛只能讀一些簡單句子和詞語,三年級一次語文課上,他竟然一口氣流利地讀完了一段課文,全班同學不約而同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ld;那一刻,我感動得想哭。&rd;王玲把這件事記在了日記里。
讓劉后勇欣慰的是,5年來沒有接到過一次來自其他家長的抱怨和投訴。顯然,別的家長對于張衛充滿了寬容和鼓勵。對此,王玲感激不盡,每次班上同學打掃衛生,她都主動攬下擦窗的活兒。
&ld;時間過得真快,5年就這么過來了,張衛和他媽媽都成為我們班級的一分子,融入了這個集體。&rd;班主任劉后勇感嘆不已。
&ld;天天上課有一個家長坐在教室后面,一開始會覺得很別扭。&rd;劉后勇坦言,上課被家長&ld;監督&rd;的感覺讓他很不習慣。 后來他發現,王玲陪讀,對他的課堂教學既是一種監督,也是一種幫助和提升。
&ld;之前對一些特別調皮搗蛋的學生,我會點名甚至嚴厲批評,現在有了家長在,語言不得不&ls;文明規范起來&rs;了。&rd;劉老師說。
劉后勇私下里和其他老師交流過,大家都認同這一觀點,&ld;在這場教育實驗中,改變最大的是其他同學和老師&rd;。
在對張衛的教育探索過程中,老師的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也在潛移默化地跟著變。張衛對于數學的領悟力不太好,教數學的岳老師堅持不厭其煩地為他講解。這種耐心的教育方式也&ld;惠及&rd;其他同學,班上學生的數學成績普遍優秀。
隨著時間的推移,班上同學之間形成了互相關愛氛圍。在班主任劉后勇眼里,正是于張衛的存在,孩子們的胸懷變得更寬容,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的氛圍得到了極大提升。
&ld;上課突然被大聲吵鬧打斷,一開始會有同學起哄,后來大家變得接納和寬容,對此習以為常。&rd;作為語文老師的他還覺得,有關助殘扶弱的課文,以前的學生覺得空洞,現在有了身邊的例子,能切實感受到關愛弱勢群體的意義。
校長黃祖榮說:&ld;對于自閉癥兒童的接納和教育,我們一直在摸索和堅持。唯一的目標是,他們長大后能夠融入社會。&rd;在黃校長背后的墻上,勝利路小學的校訓‐‐&ld;堅持就是勝利&rd;,格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