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擬將"記住父母生日"列入中小學生行為規范
&bsp; 為人父母的,大多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且,每到孩子生日之際,父母都會大費周章的做準備,但是,作為子女的,又有幾個知道爸爸媽媽生日的呢?相信一定是屈指可數。大家是不是應該自我反思一下呢?日前,據悉浙江擬將&ld;記住父母生日&rd;列入中小學生行為規范當中。
對于不少70后80后來說,《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都承載著童年滿滿的回憶。它們常常一起被張貼在教室的黑板旁。如果你是個搗蛋大王,可能會對它們更熟悉‐‐許多調皮鬼都有過被罰抄的經歷。
昨天,錢報記者得到最新消息:浙江省教育廳根據教育部頒布的2015版《中小學生守則》,擬制了《浙江省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征求意見稿)》小學、初中、高中版,正在向全省中小學教師、學生、家長及熱心人士征求意見。
昨天,浙江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有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教育部制定的是大規則,相對籠統,沒有區域差異,也沒做年段的區分,到底哪條適用哪個年齡段的學生并不明確。這份守則要落實到地方上實施,應該有更具體的細則,即相應的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在浙江實施,就既要有時代氣息,也要有浙江特色。
所以,省教育廳組織專家參照之前各版本的中小學守則,以及英美等國外的小學生守則,重新擬定了浙江版《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ld;浙江版&rd;征求意見稿)。將教育部《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細化,切實把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落細、落小、落實。
《小學生守則》、《中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分別于1981年、1991年、1994年發布。
2004年,教育部將《守則》合并為《中小學生守則》,對《規范》的內容進行了調和補充。
2015年,教育部發布最新版《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與行為規范合二為一。
對照教育部2004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20條)、《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40條),&ld;浙江版&rd;征求意見稿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一分為二,分作初中版(20條)和高中版(18條),更有針對性,體現了時代特征、浙江特色,講究實用性,內容大于形式。
相比十二年前的中小學生行為規范,新擬定的&ld;浙江版&rd;增加了不少內容。
小學、初中、高中版同時新增內容
學會低碳生活,注意節約水電。洗完手及時關上水龍頭;離開教室,隨手關燈關電扇。垃圾分類投放。
記住父母的生日,并在父母生日時,能主動表達感恩之情。
不挑食,按需取食,實行光盤行動。
上健康網站,控制上網時間,不沉迷于網絡游戲。
遇到危險懂得求助,會正確撥打求助電話。
小學版新增內容
認識國旗、國徽,知道國旗、國徽的意義,會大聲自豪地唱國歌。
在升降國旗、奏唱國歌的各種場合,要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
認識新朋友,要記住對方的名字,道別時記得稱呼對方。
在公共場所自覺排隊,不喧嘩。
學會一至兩項體育運動,養成每天運動的習慣。
初中版新增內容
養成認真預習、復習的習慣,勤于動手實踐,學會科學探究,養成每天課外閱讀的習慣。
高中版新增內容
做好課前準備,認真參與課堂,帶著問題主動思考,多質疑多提問,敢于發表不同見解,態度要誠懇。
學會合作,合使用學習資源(書籍、互聯網等),自主科學探究,主動解決問題。
對不健康網站、詐騙信息和電話要主動報警。
&ld;浙江版&rd;征求意見稿增加的這些內容,首先是考慮到傳統文化教育中,孝心是重要的一個環節。對孩子來說,單純說&ld;孝&rd;,可能太空洞,所以對怎樣對待父母,提出了具體要求:從記住父母生日開始。
國家的概念也同樣重要,以前流行說&ld;愛國、愛人民&rd;,但如何在中小學生的日常行為中體現?&ld;浙江版&rd;征求意見稿將這個要求落地,從認識&ld;國旗、國徽&rd;開始,到&ld;在升降國旗、奏唱國歌的各種場合,都要肅立、脫帽、行注目禮&rd;,其中&ld;各種場合&rd;是這次刻意加上去的,就是希望中小學生真正能養成習慣,不僅校內要做到,到了校外也同樣要做到。
許多學校食堂反映,浪費糧食的現象比較普遍。所以這次將&ld;光盤行動&rd;也寫了進去。至于節水、節電等低碳生活的要求,教育部2004版中小學生行為規范里也有,但具體該怎么做沒有說清楚,&ld;浙江版&rd;征求意見稿索性明明白白告訴孩子。
上網則是00后遇到的另一個普遍問題。在這個互聯網時代,要引導中小學生如何正確上網,關鍵是不要沉迷,不要過度,控制好時間。
于參考了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小學生守則,&ld;浙江版&rd;征求意見稿也努力與世界接軌,比如,鼓勵中小學生學會自救,尤其近年詐騙事件頻發,要讓孩子學習保護自己;鼓勵初中生勤動手,學會探究;鼓勵高中生敢于發表不同見解等等。記者 沈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