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近四成中小學生從同伴或網絡了解性知識
&bsp; 處于青春發育期的青少年,一般來說,對于性知識的了解相對匱乏,大多數老師、家長,也都因為不好意思而忽視了孩子的性教育問題。致使孩子們要么對&ld;性知識&rd;一無所知,要么就是通過網絡了解。近日,據相關調查顯示,近四成中小學生從同伴或網絡了解性知識。
日前,重慶市教科院發布的一項針對中小學生的性健康教育調查顯示,中小學生性健康存在隱憂:多數學生不能正確解性行為,504%的中小學生認為婚前性行為只有是基于愛情或只要雙方愿意就可以;他們更多是從同學或網絡中獲取性知識;遇到性侵害時求助意識不強。
此次調查從學生性心現狀、學生對學校性健康教育的需求以及學校性健康教育實施情況三個方面設計調查問卷,隨機抽取小學高段(4至6年級)、初中、高中共九個年級的學生進行調查。發放問卷1833份,回收有效問卷1425份,有效率78%。其中,男生687名,女生738名。
調查表明,234%的學生不知道什么是性行為。對婚前性行為,504%的中小學生認為基于愛情或只要雙方愿意就可以,僅136%的中小學生明確反對。對同性戀、雙性戀,456%的學生表示可以接受、應該尊重,248%的學生認為無所謂,296%的學生認為荒誕。
調查顯示,857%的學生知道&ld;隱私部位就是泳衣、背心短褲遮擋的地方&rd;;對&ld;隱私部位是否能讓別人觸摸或看&rd;這一問題,有664%的學生做出正確選擇,這表明還有三成以上學生對此不了解,自我保護意識不強。當問及&ld;遇到性侵害時該怎么辦時&rd;,678%的學生選擇&ld;告訴父母或自己信任的成年人&rd;、646% 選擇&ld;到公安機關報案&rd;。但仍有77%的學生選擇&ld;不告訴任何人&rd;,還有111%的學生選擇&ld;自己悄悄去醫院檢查&rd;。
調查表明,中小學生了解性健康知識的途徑廣泛,其中從同學、朋友和網絡了解性知識的所占比例最高,分別為392%和349%。遇到性問題時,503%的學生更愿意自己查資料或悶在心里,186%的學生愿意找朋友商量,180%的學生愿意求助父母,僅95%和36%的學生愿意找專家或老師咨詢。
在性知識方面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人依次是:同性朋友或同學(422%)、異性朋友或同學(154%)、老師或醫生(150%)、父母(103%)、其他人(63%),還有108%反映沒有任何人。
另外,有研究表明,父母與子女在家庭中關于性問題的溝通對減少青少年性冒險行為具有積極的影響。然而,調查發現,在與父母一起觀看影片出現男女親密鏡頭時,父母抓住機會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教育的比例只有327%,371%的父母制止孩子不讓看,302%的父母沒有特別反應。
性健康教育是否存在負面作用,一直是家長、社會各界甚至是老師們都擔憂的問題。調查表明,455%的中小學生對學校開展專門的性健康教育愿望強烈。對于性健康教育課的任教教師,314%的學生希望是專職老師。313%的學生希望按性別分類分班開展。
根據調查,關于學校性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559%的學生反饋學校有性健康教育課程;在有性健康教育課的學校中,699%的學生稱性健康教育課沒有固定的課時安排,只有161%的學生稱有專門的性健康教育老師,其余的上課老師還包括心老師、生物老師、政治老師、班主任、學校醫務人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