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教育脫貧力度不斷加大 貧困地區辦學條件不斷改善
&bsp;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切實提高貧困地區教育發展體水平,更好地發揮教育在脫貧攻堅戰中的幫扶作用,我國不斷加大教育脫貧力度,著力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為廣大貧困地區學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他們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人民網北京10月19日電(孫競)國務院新聞辦近日發表的《中國的減貧行動與人權進步》白皮書指出,我國教育脫貧力度不斷加大。
&ld;十二五&rd;期間,中國把教育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著力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切實保障貧困人口受教育權利。
根據白皮書,在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的辦學條件方面,2012-2015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831億元改造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投入約140億元建設邊遠艱苦地區農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244萬套,可入住教師30萬人。
白皮書指出,連續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使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2011年的623%提高到2015年的75%,中西部地區在園幼兒數2011年的2153萬增加到2015年的2789萬,增長了30%。
白皮書介紹,鄉村教師生活補助計劃實施以來,2013-2015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約44億元,支持連片特困地區對鄉村教師發放生活補助,惠及約600個縣的100多萬名鄉村教師。
白皮書說,中等職業學校免學費、補助生活費政策實施以來,2012-2015年,中央財政共下達中等職業學校免學費補助資金417億元,對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在校生中所有農村(含縣鎮)學生、城市涉農專業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學費(藝術類相關專業除外)。對在職業教育行政管部門依法批準、符合國家標準的民辦中等職業學校就讀的符合免學費政策條件的學生,按照當地同類型同專業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免除學費標準給予補助。對全日制一、二年級在校涉農專業學生和非涉農專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國家助學金,2012-2014年標準為每生每年1500元,從2015年春季學期起標準提高到每生每年2000元,覆蓋近40%的學生。
白皮書同時指出,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實施以來,面向832個貧困縣4年累計錄取學生183萬人,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連續三年(2013-2015年)增長10%以上。
(人民網-教育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