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十多名小學生被罰光腳跑步遭燙傷住院治療(2)
當天事發后,潘曉和班主任林老師隨即陸續聯系家長,通知家長到下兩鎮中心醫院并向家長介紹了情況。
校方表示,事情發生后,學校立即向當事老師潘曉了解情況,并通過學校監控了解當時情景,&ld;在體育課上確實有學生脫去鞋子跑步。&rd;學校副校長許偉說。通過調查,總結出來的結果是&ld;年輕老師,工作經驗不足&rd;。
許偉介紹,學校是全國首批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按照規定每周有一節足球課,剛好當天就是足球課,作為專業體育運動,對學生有著裝要求,小孩要穿運動鞋以防扭腳或摔傷。但事發當天有10多名學生穿著涼鞋上體育課。
&ld;在這之前,有三年級一名學生穿涼鞋上體育課,在奔跑過程中把腳扭傷,在這件事情之后,上體育課就不讓學生穿涼鞋&rd;,許偉說。6月20日當天溫度達37℃,潘曉在上體育課時沒有意識到高溫天氣導致操場燙腳,學生是在跑了兩圈跑道后,才有個別學生說&ld;老師,燙&rd;。當時,潘曉意識到小孩可能被燙傷,找了陰涼地方排查腳底有傷情的學生。&ld;當時有4個學生感覺比較嚴重,學校將學生直接送往醫院,通知學生家長到醫院&rd;,許偉說。在醫院醫生查看傷情之后,確認有4名學生要住院治療。
據了解,出事之后,這兩天體育老師潘曉壓力比較大,學校領導在對其進行心輔導。班主任林老師介紹,潘老師是去年才考到學校的新老師,雖然是女老師,但在工作上確實沒有挑剔的地方。
許偉說:&ld;對學生要求嚴格,老師剛畢業一年,此前多次強調體育課要穿運動鞋,但當天的懲罰還是考慮不足,將嚴肅處。&rd;
潘曉介紹,當天是所有同學都在一起跑步熱身,當時要求沒穿運動鞋的學生光腳跑步,但自己沒有考慮到操場溫度過高。因為自己的工作經驗不足,潘曉疏忽了學生有可能被燙傷,特意向4位學生家長道歉。記者了解到,這兩天,潘曉除正常上課外,也一直在醫院照看4名學生。
家長陳先生表示,小孩有時候不知道輕重,燙不燙腳有時也說不清楚,但老師應該更加注意,教育學生是教師的本職工作。作為家長,對老師的舉動也能解,但孩子的身體也需要保護,家長希望小孩子健健康康成長。
在了解情況后,4名同學家長一致認為,目前先將小孩的傷治好,讓他們盡快回學校準備參加期末考試。
(文中學生及體育老師均為化名)
成都商報實習記者 張楊 攝影報道
1歲零兩個月的玲玲已在市二醫院燒傷形科住了9天了,經醫生檢查,玲玲屬于混合二度燙傷,全身30%熱液燙傷。母親蘇女士一直坐在女兒床邊,為女兒扇風。14日晚上7點,蘇女士在廚房做飯,突然聽到客廳傳來&ld;砰&rd;的一聲,緊接著是孩子的哭聲。原來,玲玲把熱水瓶打翻了,滾燙的開水直接淋到了她的雙手雙腿上,經治療,玲玲情況趨于穩定。醫生介紹,每年夏季都是小兒燒燙傷高發期,今年夏季因燙傷住院的孩子也比往年多。
市二醫院燒傷形外科主治醫生譚子明說,每到夏季就是小兒燒燙傷的高發期,像玲玲一樣被燒燙傷的小孩不在少數,主要為1~3歲的幼兒。&ld;門診患者人數的三分之一,住院患者人數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都是幼兒燒燙傷。&rd;據市二醫院統計,去年5月、6月幼兒燒燙傷住院人數為14人和17人;今年5月為26人,6月截止到22日為12人。譚醫生表示,夏季氣溫升高是燒燙傷的高發期,高發原因在于夏季天氣炎熱,高溫干燥是各種火災的誘因,高溫下各種易燃物也易自燃;夏季人們衣物穿著少,皮膚裸露面積大,一旦與熱源接觸容易造成皮膚燒傷或燙傷;而且夏季接觸高溫物體的機會也增多,洗澡水,稀飯,消暑湯也是導致燙傷的致傷物。
譚醫生表示,孩子發生燒燙傷之后,急救十分必要。首先要第一時間讓孩子脫離致傷物,比如脫去燃燒或者帶有熱液的衣物。然后2~3個小時持續用冷水濕敷,自來水或礦泉水都是不錯的選擇,可以降溫止痛。切記不要用冰袋冷敷,以免造成凍傷,也不要用蘆薈、牙膏等偏方,以免加重病情。冷敷過程中,同時還需用干凈衣物或毛巾等打濕包裹創面,避免創面污染,然后緊急送醫治療。
&ld;夏季燒燙傷重在預防,意外受傷后正確及時處是減輕損害的有效途徑。&rd;譚醫生說,家長平時應盡量將熱水瓶等放置在寶寶觸摸不到的位置;洗澡洗腳時應將溫度調節合適后再把孩子帶到水盆前;定期檢查爐灶、熱水器,為預防電燒傷,家中盡量使用保護性電源插座及漏電保護裝置。
成都商報記者 康耕豪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