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教師心聲:學校財務公開何時不再只是一句口號
&bsp; 為了推動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國家投入大筆資金支持基層建設,提高基層教師的工資待遇,但是,這些真的落到實處了嗎?相信仍然還有部分地區部分基層教師都處于稀里糊涂的狀態,不知道學校到底將教育資金投向何處,收入了多少,支出了多少。
隨著國家對教育投入的增加,好多政策利好也已輻射到廣大的農村地區,讓不少農村家庭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但國家按照農村生均下發的經費到底用于何處?讓不少家長質疑。
他們的一個普遍看法就是:學校里不管舉辦什么樣的活動都收費,撥給孩子的錢都去哪兒了呢?每年又下撥多少錢?隨著不少農村家長素質的提高,他們迫切想擁有知情權。這也是他們主動想參與學校管的一種體現。
其實,不明白的又何止家長呢?老師們也是稀里糊涂的。每次開會,學校領導都是哭窮,大談特談資金如何緊張,但錢呢?每年學校收入多少,支出多少,錢花得是否合?是否把錢都用在刀刃上?為什么老師什么事情都不知道?
其實,不僅老師們如此。據說,學校的領導班子成員里不知道的也大有人在,資金的使用權都掌握在關鍵的少數人手里。資金花費據說都是學校的核心秘密,怎能輕易外泄呢?
隨著國家反腐倡廉力度的加大,不少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也加大了學校資金的使用管力度。比如,資金額度在多少錢以上的必須要經過全體校委會成員簽字方能通過,使用花費必須公開,讓全校教職工有知情權。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不是讓校委會成員簽字嗎?他們另有高招。每當有大的花費支出時,學校就召開校務會,讓全體校委會成員參加,天南地北說一通不著調的話之后,看看時間差 不多了。有時是到要上課的時間了,有時到要放學的時間了,然后拿出需要簽字的項目,讓校委會成員簽字。他們有的急于上課,有的急于回家,大都是匆匆忙忙地 一簽了之。即使不上課,誰也不好意思逐一核對。
至于財物公開,讓老師們有知情權,這樣的工作,學校雖然也做了,有時也貼出來一兩次,但大多都是&ld;聾子的耳朵‐‐擺設&rd;,好多地方模糊不清、模棱兩可,任何人看都看不出所以然。這樣的公開和不公開又有何區別?
財務公開是學校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的重要形式,也是師生比較關注的敏感核心問題。財務公開何時不再只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呢?
(作者弓箭為基層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