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老師7年堅守中國最北村小 沒水沒電沒信號(2)
北紅村小學是復式教學點,學校共有三個年級,一到崗,王忠雷就承擔起了兩個班級的語數(shù)教學工作。資料圖
2012年,在王忠雷的感染下,校友于晶放棄了原本在三亞任教的工作,來到北紅村小學,&ld;2011年的時候,她曾到學??次遥⒔o孩子們上了一堂音樂課,反響特別好。她覺得來到這里,我們可以教給孩子更多東西。&rd;
兩個青年因為夢想和奉獻而互相吸引,最終結(jié)為連。&ld;懷孕之后,為了給孩子們策劃一臺六一匯演,于晶遲遲不肯休產(chǎn)假。&rd;條件再差生活再苦也不說 &ld;后悔&rd;的王忠雷第一次流淚了,&ld;去醫(yī)院產(chǎn)檢的路上,車子顛簸厲害,為了孩子的安全,她始終站著不敢坐下,下車的時候臉色白得像一張紙。&rd;
被檢查出缺鐵性貧血、甲狀腺功能低,于晶拿著化驗單安慰王忠雷,&ld;我真的沒事!調(diào)調(diào)就好了。&rd;王忠雷卻愈發(fā)愧疚,&ld;我知道北紅的環(huán)境,青菜供應不上,天氣越來越熱存不住吃的,她拿什么調(diào),我勸她請假在家養(yǎng)一養(yǎng)身體,她說什么都不同意。&rd;
&ld;隨我來到北紅,她沒有一刻不在受苦,進入六月份,腳開始浮腫,渾身關(guān)節(jié)疼痛,于沒有青菜,嘴巴也出現(xiàn)了潰爛,上課保持一個姿勢站久了就會動不了……&rd;王忠雷充滿自責,&ld;我覺得自己不配做一個丈夫。&rd;
看到孩子們求知的雙眼,愛人和王忠雷沒有向困難低頭,&ld;我們要堅持下去,讓孩子們通過知識改變命運,走出去,擺脫貧窮。&rd;因為夫妻倆的堅持,越 來越多的人開始關(guān)注這里,家人們也更加解他們的選擇。去年,王忠雷的父母也搬到了北紅,&ld;父親給學生們燒鍋爐,母親幫我們倆照顧孩子。&rd;而王忠雷夫婦承 擔起了學校的所有教學工作,&ld;下課的時候,我們倆在走廊上見面,而后交換教室繼續(xù)上課。&rd;
&ld;青年時光非??少F,要用來干事創(chuàng)業(yè)、辛勤耕耘,為將來留下珍貴的回憶。&rd;在一代代村民的努力下,北紅村一年比一年好,電來了,信號也更穩(wěn)定 了。當王忠雷在手機上看到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的寄語時,他很欣喜,&ld;有個孩子考上了加格達奇的重點高中,這些,就是我們最珍貴的成果。&rd;
&ld;要堅持艱苦奮斗,不貪圖安逸,不懼怕困難,不怨天尤人,依靠勤勞和汗水開辟人生和事業(yè)前程。&rd;王忠雷認為,&ld;習主席的這些話,不僅鼓勵了我, 還會鼓勵很多正在經(jīng)受挫折的人。他自己也是從基層一步步克服困難成長起來的。&rd;雖然一家5口目前還擠在一間教室改造而成的平房里,但是王忠雷堅信,給 14個孩子上課,也是教育事業(yè)。有全家人的支持,他一定能夠改變更多。(中國青年網(wǎng)記者 盧冠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