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一般公辦初中生半數可以升入優質高中
&bsp; 教育,關系到孩子的成長以及未來,所以,不管是家長,還是國家,都非常的重視。為了給孩子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近年來,國家一直致力于打造優質學校供孩子們學習。日前,據北京市教委介紹,一般公辦初中生半數以上將可升入優質高中就讀。
法制晚報訊(記者 趙穎彥) 本市2016年義務教育入學辦法昨天下午終于揭開&ld;面紗&rd;。法晚(微信ID:fb_52165216)記者發現, 今年的&ld;幼升小&rd;和&ld;小升初&rd;政策變動不大,主要集中在&ld;小升初&rd;方面。今年的政策&ld;突破口&rd;在于,將通過資源分配杠桿、考試內容杠桿和招生方式杠桿齊發 力,化解&ld;小升初&rd;擇校難題。
市教委介紹,這一攬子政策&ld;紅利&rd;包括,今年就近入學的一般公辦初中校新初一學生三年后升入優質高中 的機會將不低于50%,并以校內選拔為主;采取&ld;1+3培養試驗&rd;城六區就近上一般初中,初二后將獲得就讀優質高中的指標;今年開始鄉村學校學生中考(微博)超過 530分將全部就讀優質校。
另外,本市將繼續通過考試內容、招生方式、資源分配三大杠桿,確保就近入學成為常態。這三大杠桿成為打破優質高中壟斷生源的&ld;利劍&rd;,使學生上任何一所初中校都可以享受優質機會。
根據《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2016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的意見》,今年&ld;幼升小&rd;、&ld;小升初&rd;基本格局未變。
其中,&ld;幼升小&rd;不會采取多校劃片,仍以免試就近入學為主。
&ld;小升初&rd;方面,今年政策變化主要體現在特長生的招生比例以及&ld;小升初&rd;的入學方式上。
今 年&ld;小升初&rd;特長生招生除市教委批準的可招收體育、藝術和科技特長生的學校,原則上面向本區招收特長生以外,其他學校一律不得以特長生的名義招收學生。特 長生招生項目和數量要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方向傾斜。各區教委要向社會公布特長生招生計劃并統一組織特長生入學。
尤 其需要注意的是,2016年各區招收特長生比例要降到各區初中招生總人數的5%以內。此前對&ld;小升初&rd;特長生的比例要求是全市不超過5%,市教委相關負責 人介紹,&ld;以往,有的區縣比例多一些,有的區縣低一些的情況會出現,但今年一律要求特長生比例降到各區招生總數的5%以內。&rd;
在&ld;小升初&rd;入學方式上,今年可自愿進行登記入學。根據《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做好2016年小升初就近入學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今年將鼓勵學生按照自愿原則就近就讀一般初中,各區優先保障其就近登記入學。
此 外,今年&ld;小升初&rd;在入學時可查詢家門口就近一般公辦初中三年后升入優質高中名額。學生可進入市教委門戶網站(bjedgv),在信 息平臺目錄欄中點擊&ld;一般公辦初中進入優質高中機會查詢&rd;,使用學生的教育ID號和姓名進行驗證登錄平臺。進入平臺后在檢索欄中輸入一般公辦學校名稱關鍵 字檢索,可以瀏覽該初中進入優質高中機會的相關信息。
&ld;就近入學學生明確看到三年后入學優質高中的機會,被動派位變成主動選擇,引導學生就近升學。&rd;市教委負責人表示。校內選拔要加大體現學生平時表現的力度,體現素質和均衡。
法晚(微信ID:fb_52165216)記者發現,教育部門正在通過資源分配杠桿、考試內容杠桿和招生方式杠桿齊發力,徹底破解&ld;小升初&rd;難題。
其中,最直觀的政策&ld;紅利&rd;就是,將在2019年實現一般公辦初中校學生升入優質高中機會基本均等,也就是今年通過就近入學的新初一學生三年后升入優質高中的機會將不低于50%。
根 據《通知》要求,今年起將加大市、區統籌力度,實現一般公辦初中校學生升入優質高中的數量比例相當,在2016年小升初工作中,提前告知小學畢業生每所初 中校2019年中招升入優質高中機會,引導學生就近升學。為確保各初中校升入優質高中機會基本均等,以2016年初一入學新生為基數,分配到一般初中校的 優質高中名額比例、校額基本均等。
怎樣確保實現這樣的&ld;兩個均等&rd;呢?市教委負責人介紹,為此本市還將出臺系列配套措施,包括三年 后優質高中統招批次招生繼續沿用2015年方案,三年后優質高中范圍及其統招規模與2015年保持基本一致,確保存量不變;2015年統招升入優質高中比 例超過50%的初中校三年后不再投放優質高中指標分配名額,低于50%的初中校采用定向分配到校的方式補足名額,補充部分的名額將通過計劃擴大的增量來解 決;三年后&ld;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試驗項目&rd;等招生計劃以今年初一入學新生數量為基數,平均分配到每一所初中校,確保各校10%左右的學生獲得貫通培 養錄取機會。
舉例來說,如果一所優質初中校在2015年通過統招升入優質高中的比例已經超過50%,那么,這所學校在2019年中 招時將不再享受優質高中名額分配計劃;而如果一所一般初中校在2015年通過統招升入優質高中的比例只有10%,那么2019年中招時新增優質高中投向該 校的名額分配比例還將增加40%,一共達到50%。
三年后一般公辦初中校學生升入優質高中機會不低于50%
對 于一般公辦初中校學生將如何獲得升入優質高中機會?據了解,2019年分配到校名額招生按志愿及成績錄取,采用校內選拔方式,學生中考總成績須高于500 分。學生校內選拔成績中考文化課成績、綜合素質評價及體育成績組成,錄取成績中考卷面分的70%、綜合素質評價的30%,以及體育成績40分組成,總 分580分。
那么,一般公辦初中升入優質高中機會增加,是否會影響原來就在優質初中的學生?記者了解到,隨著中招政策的新一輪調 ,2019年中考,對一般初中校的學生,除了校內選拔以外,還可以參加全區統考;對優質初中校的學生,三年后中考優質高中就讀機會同樣不減,將通過全區 統考獲得。&ld;體上要保證一般初中校學生升入優質高中的機會大幅增加,優質初中校學生升入優質高中的機會不減。&rd;市教委負責人表示。
另外,這樣的政策設計是不是鼓勵家長(微博)在&ld;小升初&rd;時又轉而刻意去選擇一般初中校呢?
市教委負責人表示,其實沒有這樣的擇校機制,只需遵循義務教育入學政策要求就近登記入學,努力學習。
同時,市教委在隨后即將推出的系列政策中,還將明確三年后參加優質高中名額分配到校招生的學生均需參加當年本市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考生同時必須滿足在同一所學校具有連續三年學籍等條件,從而避免了想通過中間轉學等途徑以增加獲取優質高中入學機會。
&ld;小升初&rd;政策發布的第二個&ld;紅利&rd;,也是引導就近入學的&ld;一攬子&rd;計劃之一,即初二學生通過&ld;1+3&rd;培養試驗可直升優質高中。
具 體而言,從今年起,城六區一般初中校就近入學的學生,將會在初二學年結束后,得到優質高中校為他們準備的定量名額分配學位數,連續完成初三至高三共4年的 學習。這項改革試點面向城六區所有一般初中校,具有普通高中升學資格且在同一學校具有連續兩年學籍的初二學生。
從公布的首批&ld;1+3&rd;培養試驗試點學校及今年招生計劃中可以看到,今年&ld;1+3&rd;培養試驗改革試點規模并不大,參與試驗的學校分為兩類。
一 是市級統籌類學校,其中涉及清華(微博)附中(將臺路校區)、北大(微博)附中(惠新東街校區)、首師大附中(首師大二附中校區)、北師大(微博)實驗華夏女中、工美附中、徐悲鴻 中學等6所優質高中新校區和部分市級統籌二、三學校,面向城六區一般公辦初中校,計劃招生1180個,每區計劃分配到校,校額基本均等。
二是城六區部分區級的、具有一定辦學特色和良好辦學基礎的普通完中,其中包括人大(微博)附中翠微學校、北京實驗學校等16所,面向本區,計劃招生775個。
6月中旬,學生可在所在初中報名市級統籌類學校,各初中校按自然班根據計劃數量,以1:3比例推薦并在校內公示。獲得推薦資格的學生需要參加試點學校的雙向選擇。區級普通類學校的相關工作將在7月中下旬舉行。
專 家分析,在&ld;1+3&rd;培養試驗之前,為了讓更多一般初中校的學生獲得進入優質高中的機會,北京市已實行多年中招&ld;名額分配&rd;政策。&ld;1+3&rd;試驗計劃將全 部面向一般初中,或將成為&ld;名額分配&rd;政策的補充,從而在促進教育均衡上走得更扎實,確保教育公平念在學生身上的實際體現。
對 此,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也明確表示,&ld;1+3&rd;培養試驗絕非基礎教育學制變化和考試招生改革政策,只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的試驗項目,旨在進一步打通學 段壁壘和校際邊界,形成多種形式的一貫制培養試點,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進一步深化促進&ld;資源優質&rd;與&ld;機會優質&rd;組合分配,使學生獲得更實在的&ld;優質 均衡&rd;和&ld;機會公平&rd;,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
專家分析,作為擴大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創新舉措,&ld;1+3&rd;培養試驗將為一般初中學生增加一次進入優質高中的選擇機會,將有效緩解熱點地區小升初擇校矛盾,引導更多家長送孩子在家門口就近入學。
今年中招,北京市正式實施&ld;鄉村學校支持計劃&rd;,該計劃進一步向遠郊區鄉村學校傾斜,包括增加市級高中&ld;統籌一&rd;項目在鄉村初中學校的招生計劃。
法晚(微信ID:fb_52165216)記者從市教委獲悉,在市級高中&ld;統籌一&rd;項目招生計劃的基礎上,本市將確保中考成績在530分以上者全部進入優質高中校;遠郊區鄉村學生中考成績在500分以上者,確保有半數的比例有機會升入優質高中。
另 外,本市貫通培養項目招生政策也向鄉村學校傾斜。市教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后中招將在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高級外語人才培養、學前教育與基礎教育 師資培養、高精尖創新人才培養試驗、&ld;雙培計劃&rd;和&ld;外培計劃&rd;融合培養等貫通培養項目中,其招生指標直接分配到鄉村學校。
據了解,2015年,北京市在中考招生政策中首次增加市級統籌計劃。其中&ld;統籌一&rd;指10所優質高中跨區招收368名學生。除東城、西城、海淀外,這些名額全部分配至各區初中校并適當向遠郊區傾斜。
專家表示中考招生政策的傾斜,為鄉村初中校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學生在擁有更多教育資源的同時,其實際獲得也將變得更為豐富。
今天上午,東城區史家實驗學校結合德育課程攜手&ld;國醫之家&rd;開展了&ld;中醫藥文化進課堂開講啦&rd;親子活動。
一 大早,將近200名家長帶領自己的孩子在史家實驗學校禮堂聆聽了&ld;國醫之家&rd;鈕雪松主任主講的中醫大課堂。在短短一節課的時間,大家對中醫的&ld;望聞問 切&rd;有了初步的了解。更通過鈕大夫的親自教授,讓孩子們知道了&ld;推、拿、按、摩&rd;的手法,并現場給爸爸媽媽進行了按摩。
史家實驗學校校長陸軍告訴法晚(微信ID:fb_52165216)記者,組織這樣的活動就是為了讓孩子對中醫藥文化有親身體驗,讓中醫藥文化在孩子們心目中播下希望的種子。未來,史家實驗學校也會將&ld;中國傳統文化德育課程&rd;繼續深入下去。
&ld;未 來中高考(微博)明確導向,要考查孩子的核心素養,而不僅僅是簡單的分數。&rd;陸軍表示,&ld;這樣的傳統文化活動其實和得高分一點關系都沒有,我們的教育就是做&ls;潤物 細無聲&rs;的事兒,然后&ls;靜待花開&rs;。&rd;陸軍說,從中高考到&ld;小升初&rd;,政策的導向其實都是在告訴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個性培養。從今年&ld;小升初&rd;政策說,今后 即便通過派位去的學校與家長心預期相差大,也不能放棄對孩子的素養教育,&ld;更何況今后孩子升入優質高中的機會還更多&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