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12歲小學生沉迷手游 偷媽媽2萬元充值
&bsp; 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一個接一個的高科技智能電子產品紛紛進入大眾的眼簾,給大家?guī)碇T多便利的同時,也給家長們造成了不少的困擾。首先,孩子沉迷網絡游戲無法自拔,無法專心學習,其次,要是遇上個熊孩子,家長們可能因此還有為孩子的行為買單。
海峽網4月12日訊(海都記者 劉世泉/文 林丹/圖)小兵(化名)今年12歲,福州鼓樓區(qū)一小學五年級學生,最近迷上了手機游戲,為了快速升級,3個多月來,他偷用母親的支付賬號陸續(xù)充值了2萬多元。無獨有偶,本報上周曾報道閩侯一男孩偷用母親的微信賬號,花了近3萬元買虛擬物品,送給網絡主播。
對此,教育專家表示,P端、移動端的游戲越來越多,國內設立游戲分級系統(tǒng)刻不容緩。
男孩花2萬余元 買游戲道具
昨日,余女士發(fā)現(xiàn)第三方支付平臺突然有一筆1000元的消費,看完賬單記錄,嚇了一大跳。&ld;賬單里面還有十幾筆均為648元的消費,但我從來沒有用過這些錢。&rd;余女士說,從1月份到現(xiàn)在,她&ld;莫名&rd;消費了20255元,這些錢全部被轉給了一家游戲公司。
余女士回家問了兒子小兵,才知是小兵花錢買手機游戲道具了。余女士說,她家今年剛接了ifi,小兵一放學回家便拿著手機玩,沒想到不知不覺中&ld;消費&rd;了2萬余元,&ld;我看到海都報有類似的報道,也希望能拿回這筆錢&rd;。
男孩猜出密碼 刪通知短信
昨晚,記者見到了小兵,說起充值游戲的事情,他懊悔不已,流淚向余女士保證不會再這樣了。&ld;兩年前開始玩手機游戲,后來便迷上了。&rd;小兵說,他玩的是《部落沖突》、《我是臥底》等手機游戲,大多數(shù)錢是充值到《部落沖突》里購買游戲道具。
小兵說,媽媽平時用第三方支付平臺買東西時,他也在一旁,記住了部分密碼,后來試出了全部密碼,為了防止被父母發(fā)現(xiàn),每次充值完畢后,他都會把銀行發(fā)來的扣款支付信息刪除。
記者查詢到,《部落沖突》的開發(fā)方為外國的一家公司,國內代商為昆侖游戲。記者昨日多次撥打昆侖游戲的客服電話,但一直無人接聽。
專家呼吁 建立游戲分級制度
對此,北京大成(福州)律師事務所的鐘彬律師表示,12歲的小兵屬于限制行為能力人,父母有權向收費的公司拿回這筆錢。若公司拒絕,余女士可向法院申請撤銷交易。
對于越來越多孩子偷拿父母的錢購買虛擬物品的案例,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張榮偉教授認為,國內可以向國外借鑒,建立游戲分級制度。
&ld;游戲的代商可以將游戲分為&ls;兒童類&rs;、&ls;成人陪伴類&rs;以及&ls;成人類&rs;三種,并按照這種劃分細分游戲內容。&rd;張榮偉說,其中&ld;兒童類&rd;游戲突出公益性和啟蒙性,做到不收費,并且游戲的發(fā)行商應該做好玩家信息的審查工作。此外,家長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要引導孩子健康娛樂,避免孩子接觸網絡游戲,支付寶、微信錢包、銀行卡等的密碼一定要保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