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探索開微店賣花椒 為留守兒童留住爸媽
&bsp; 留守兒童是當今社會上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于近年來,留守兒童所引發的問題日漸增多,而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他們之所以被留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家鄉沒有讓他們致富的東西,所以,他們選擇外出謀求賺錢養家的機會。為了幫助留守兒童們留住爸爸媽媽,云南一鄉村女教師探索開微店賣花椒,幫助家鄉父老致富。
康康,云南魯甸縣一名普通的鄉村女教師,不能熟練使用電腦,不會用支付寶,卻為了幫助家鄉父老致富,開起了微店,做起了電商。這一切源于2014年8月的那一場地震。
從抗震指揮部的志愿者,到組建公益助學團隊,再建立&ld;魯甸災區愛心花椒認購群&rd;開始做花椒,康康老師想為花椒找一個出路,幫家鄉父老致富,為留守兒童留住爸爸媽媽。
京華時報(微博)記者任珊
在云南魯甸的山區,接近90度的斜坡上種著滿滿的花椒,這是當地人一年的生機、是&ld;生命之樹&rd;。
康康,是云南魯甸縣茨院中學的一名普通鄉村女教師。從小與花椒為伴,但她從未想到,自己多年后的命運會緊緊跟它綁在一起。
2014年8月3日,在沒有預兆的情況下,一場地震發生在云南魯甸。&ld;我的家鄉成了一片廢墟。震后第三天,我想要去找一下我的家,但在廢墟上我完全找不到。這時,我看到了一棵櫻桃樹。全村,只留下了我們家這棵櫻桃樹。&rd;康康回憶,回家的時候,看到自己家的那個場景,她內心觸動很大。
康康當下決定,為村民和家鄉做些什么,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她到了8&iddt;03抗震指揮部,跟著當地朋友和志愿者一起做飯。在這過程中,認識了一位來自貴州的李老師,已經60歲的她挎著個黑包,跟著浩浩蕩蕩的志愿者隊伍忙前忙后,顧不上休息。
在李老師身上,康康看到了一種不一樣的東西,她認為,自己也可以像她那樣做。考慮到自己的本職工作,思想品德老師,在云南省團委的支持下,康康與學校其他四位老師組建了&ld;魯甸能量源公益志愿團隊&rd;。
五位老師開始穿梭于魯甸縣一些偏遠學校,在為貧困學生發放助學金同時,也為學校連接了一些資源。&ld;這對大家來說是一個挑戰,但這更是一種責任。&rd;在沒有技術、沒有指導的情況下,大家都在堅持著。在最困難的時候,大家甚至提出自己出錢來繼續。
但隨著救災的持續進行,救濟物資和公益開始撤出,康康開始思考,接下來該怎么辦。&ld;我們也應該撤出嗎?&rd;大家不斷問自己。
就在這時,湖南衛視(微博)《變形計》劇組到當地拍攝魯甸縣八寶小學。康康直言,這個影片對她來說是個轉折點。首先,這是第一次有媒體關注到她的家鄉,一個幾十年不變的小地方。第二,在這部紀錄片之前,雖然幾位老師穿梭于各個學校,但得不到大家解,包括自己的親人。但片子播出后,大家看得熱淚盈眶,家人和老公開始認同他們所做的事。
&ld;我也才意識到,努力和付出是有價值的。我們的家鄉,我們不愛誰來愛。我愿意做那個付出的人。&rd;康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