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少年獲伯克利領導力獎 稱:愿意花時間做實事
&bsp; 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喲沒有想象過自己的19歲會是什么樣的,是照舊每天起早貪黑的上下學,還是已經早早步入社會,挑起家庭的重擔。我想,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吧。如果你還是處于迷茫困惑的階段,不妨來看看下面這個19歲學霸的故事,或許會有收獲哦。
文/夏喬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是懷揣著諸多疑問。父母究竟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什么樣的學校才是真正適合孩子的選擇?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領導力和閱讀習慣?下文中,這個出生在美國、卻在中國學習成長的19歲小鮮肉的故事,也許能給你有關這些問題的答案。
18年以來,這是Bbby人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離開爸爸媽媽的身邊。當大多數留學生還在嘗試著適應異國他鄉學習生活的全新節奏時,初入伯克利的Bbby卻似乎完全跳過了所謂的適應期。從大一的后半學期開始,他不僅是學校作曲俱樂部的主席兼校內某排球隊隊長,而且成為了當時伯克利國家物實驗室唯一的大一新生。
作為中芯學校的年度明星畢業生(The SI Star), 這個頭上頂著眾多光環的19歲男孩幾乎讓我立刻認為這又將是一個無趣的學霸故事,可是偏偏他的媽媽告訴我,善良才是Bbby身上最吸引人的地方。這不禁讓我對這個在多數人眼中無比優秀、卻時時刻刻把&ld;拯救&rd;全人類放在心上的大男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說來也是有趣,關于兒子當年擇校時為何最終選擇了伯克利,Bbby媽媽道出的簡直讓我大跌眼鏡。
一家人當時在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B(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之間難以抉擇,因為兒子想去LA學電影,這也算是從小興趣廣泛的Bbby的一點天馬行空的小夢想,而爸爸是學工科的,所以偏向于選擇伯克利,而事實上后者也的確是文相當的。
后來最為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因為全家信奉基督的原因,最終選擇以抓鬮來決定上哪所學校。Bbby媽媽說,這是上帝的帶領。
幸運的是,Bbby到了伯克利以后發現,這的確是他真正想去的地方。
Bbby從小就熱愛音樂,先后學習了鋼琴、大提琴等多種樂器,還是學校交響樂隊的首席圓號手,后來他發現自己想要學習有關音樂的一切,其實更應該去學習作曲。媽媽當時要給他請老師,他卻偏偏選擇自學。
到了伯克利Bbby果斷選擇了雙修物和音樂,既沒有浪費工方面的天賦,也堅守著自己長久以來的音樂夢想。而且,伯克利的音樂專業資源非常豐富,樂、作曲的老師都是頂級的,Bbby在那里可以說是如魚得水。
正如Bbby媽媽所說的,現在有很多申請美國學校的家庭,也在逐漸地改變固有的觀念。哈耶普(哈佛、耶魯、普林斯頓)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真正適合孩子的學校,一定會讓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看到不一樣的地方。
其實一開始當我得知Bbby是伯克利國家物實驗室唯一的大一本科生的時候,我是相當震驚的,畢竟作為一個初入伯克利的大一學生,能進入如此高規格的國際級實驗室工作,想必不是大神級的學霸也是天才型選手了。可是Bbby媽媽所說,再次與我所想的大相徑庭。
件事的關鍵其實就是一個意愿、一個習慣和一封郵件。
Bbby做事一向主動,剛進伯克利的第一個寒假,他想做點事,了解到他們物系有個實驗室,于是,就發郵件給幾位老師,結果其中威望最高的教授回復他說,&ld;我從來沒收過大一新生,但是如果你真的非常想來,下學期開學可以過來面試,到時我們再做決定。&rd;
后來Bbby順利通過面試,去了實驗室以后才發現自己是里面年紀最小的,同組成員至少也是碩士生。雖然他在實驗室里,教授并沒有給他分派什么重要的任務,有一段時間的工作甚至只是那傳說中的用膠帶撕石墨烯。
當媽媽問在國家實驗室用膠帶撕石墨烯跟在家里撕有什么區別時,他幽默地表示實驗室有超高倍的放大鏡。一年過后的今天他已經開始申請一個自己的獨立研究項目,并表示無論申請成功與否,量子物學已經向他敞開了無盡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