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小學生寒假生活縮影
&bsp; 受為學生減負政策的影響,全國各地區的中小學生們過上一個輕松愉快的寒假,擺脫傳統的書面作業,他們一身輕松的做起了更有意義的事情。下面,快和小編一起去看看臺灣地區的中小學生們都是怎樣度過這個假期的?他們又都收獲了什么?
宜蘭內城中小學和新竹十興小學的孩子們在展示他們別具一格的寒假作業。
&ld;做什么作業自己定。&rd;這個寒假,臺北市139所小學10余萬名小學生不用再做學校布置的寒假作業了。其實,在臺灣很多地方,盡管小學生寒假作業沒取消,但很多學校靈活設定了寒假作業,把假期真正還給孩子。
單車環島,是時下臺灣青年酷愛的戶外運動之一,也成了島內中小學生假期旅行的主要選擇。今年寒假,內城中小學又組織了23位6至8年級的孩子們單車環島游。&ld;宜蘭、臺北、基隆、桃園、新竹、苗栗、臺中,4天7個縣(市)全程騎行400多公里,幾乎每天要完成100公里的路程。&rd;內城中小學的老師施忠男告訴記者,在春暖花開的時節,孩子們騎行于林間水湄,呼吸著新鮮空氣,飽覽山光水色,了解臺灣的鄉土文化和風俗民情,的確是一件有益身心的好事。
每次要辦單車環島活動,學校報名處總會擠滿前來報名的孩子,最后學校只能根據孩子的體能和平時訓練情況進行挑選。&ld;上個月底,我們騎行到新竹時,第一次看到了純白色的雪花,孩子激動地尖叫起來,那種興奮難以用言語來形容。&rd;施忠男說,每次騎行都會留下美好的回憶和珍貴的收獲。
內城中小學7年級學生尤能荃參加了3次分段單車環島。他回憶說,有一天突遇大雨,一位不認識的阿姨聞訊后,就用老菜脯煮了一大鍋雞湯給他們去寒。孩子們非常感動,都說要把這份愛傳遞下去。&ld;這樣的寒假,讓我的童年有更多美好的回憶。&rd;尤能荃說,他很高興不用寫無聊的作業,出去登山、騎單車、自助旅行,讓他的假期過得更有意義。
不少家長認為,以往寒假,學校跟教師都幫孩子安排寒假作業,設定學習內容及每天進度,但是,寒假其實是讓孩子自我探索最棒的時光,應該讓孩子練習自主、負責、學習設定目標、擬定達成策略,讓孩子發展潛能。這個過程中,可以訓練小朋友為自己的學習進度負責,學習運用合適的方法達到目標,練習面對挫折,發現學習的興趣,做自己學習的主人。
除了寒假騎行外,在閱讀中過年同樣也大受孩子們青睞。新竹十興小學校長張奕財告訴記者,該校取消寒假作業,取而代之的是圖書館&ld;閱讀過好年&rd;活動,要學生找書,家長親子共讀。低年級學生做生活記錄,中年級同學找主題探究,高年級同學寫典范人物。最后,圍繞各種主題制作成小書與海報,培養孩子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十興小學5年級學生郭昕宇說,自己對中藥材感興趣,放假時就做出一本小書進行中藥材初探,也才認識到藥材不只是能治病,還能保健養身。對于郭昕宇的寒假成果,他的班主任稱贊:&ld;各種中藥材的圖譜一應俱全,實物、圖片、介紹很詳細。&rd;
說起自己的寒假,臺北市幸安小學5年級學生王佳韻滔滔不絕。&ld;爸爸喜歡拍照,我們就趁著過年回西螺老家,一起去拍鳥、拍夕陽。&rd;一個假期下來,王佳韻學會了取景、調光圈、按快門,&ld;也許還沒辦法拍出很滿意的作品,可還是學到了不少東西。&rd;王佳韻決定把相機帶到學校,教同學們怎么拍照,也分享一下自己的作業。
受訪的不少老師也認為,陪長輩聊天、幫媽媽做家務、跑馬拉松、旅行都可以,甚至什么都不做,天發呆也沒關系,只要能說明決定的。開學后,學校會舉辦寒假成果發表會,讓學生介紹自己的作業和心得,再選出最棒的作品。
臺灣教育部門有關人士表示,只要能引發學生思考、記錄生活經驗,都可以當成假期作業。還有民間團體提了很多好建議,包括學習新事物,才藝、家事都好,或者體驗過年習俗等。平時呢,以正常學習為主,放假時要用不同方式成長。寒假作業自己做主,最重要的是改變一成不變的作業,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過一個充實、充滿學習體驗的假期。
記者手記>>>
讓假期更充實
每逢寒暑假,中小學校都會給孩子們布置許多作業。溫故而知新,這已是多年的慣用做法。于是,不少家長在假期時,不是忙于安排盡快完成紙質作業,就是送孩子去冬令營、夏令營,甚至各種培訓班。往往一個假期下來,有的孩子基本待在家里,或是在培訓班里打轉,基本沒有自己的假期,接觸更多的依然還是書本知識。
如何讓孩子的假期過得有意義?記者認為,除了適當的寒暑假作業外,還必須調家長與孩子雙方的關系。在假期中,家長有責任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注意孩子的安全,但是家長最好不要把自己的身份定位為&ld;老師的幫手&rd;,而應該成為孩子的&ld;安全管員&rd;。
寒暑假時,家長不要越俎代庖為孩子打點一切、規劃一切。可以跟孩子商量,一起制定有意義的假期生活,包括學習計劃、生活計劃等。其實,要給孩子更多的自,從城市的鋼筋水泥叢林中走出去。比如臺灣的一些學校組織環島騎行,便是孩子們了解鄉土文化,飽覽寶島山水的有益實踐。比如建立起家長同盟,把孩子聚攏在一起來,讓他們自活動。另外,要給孩子更多的交流時間。事實上,孩子在假期里與父母接觸的時間最長,這種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能形成互補,通過做家務、一起外出、共同鍛煉等方式,增進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讓孩子感受家的溫暖和重要性。(記者李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