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第十二中學推行學生成長積分制 可換期末學科成績
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蘇州市第十二中學擬將推行學設定成長積分制,用來鼓勵學生們的自信心,讓學生們更多的參與到學習生活當中,不僅能夠很好的鼓舞學生們的積極性,還能減少避免校園違規現象的發生,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本學期起,蘇州市第十二中學校推行學生成長積分制,并首次在我市確定了德育積分可換期末學科成績的新策略,實現了學業評價與德育評價的互通互融。近日,這項仍在探索中的制度已顯現出了成果,全校學生的自信心、上進心明顯增強。
蘇州市第十二中學校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定點學校,全校的&ld;新蘇州人&rd;超過98%,于生活環境較差和家庭教育不到位,很多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也不想,自信心不足,求知欲不強。對此,這學期學校推出了學生成長積分制。據該校副校長沈斌介紹,積分制將基礎性評價與差異性評價相結合,設定了32個積分項目,這些項目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學校校訓&ld;誠、樸、勤、和&rd;設計,涉及到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
全套成長積分基礎分、加減分兩部分組成?;A性評價體現在基礎分,它期中、期末的綜合素質測評形成,其中學生自評占15%,小組評議占35%,教師評議占50%。
差異性評分則體現在加分、減分。沈斌說,加減分的決定權在全校師生手中,而且形式多樣,有的是班主任、任課老師根據學生表現直接加減,有的要學生申請,師生共評后再進行加減,還可德育處等部門根據學生校園活動的表現決定。
為方便操作,學校設計了2分、1分、05分3種分值的加分券。學生拿到的券越多,得分越高。學期積分在班級前15%的學生期終測評為優秀,15%-30%之間的為良好,前30%的學生可優先評三好生、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少先隊員,前50%的可評單項先進。據了解,為鼓勵學生多拿積分,該校還將設立校園樓道保潔員、體育器材安全檢查員等一批學生公益服務崗位,讓學生自愿參加獲取積分。
積分制從9月實施至今效果明顯。首先是學生更陽光、自信了。十二中的學生學習基礎差,底子薄,按照以往&ld;三好生&rd;的標準,能評上的學生極少。有了積分制,積分多的學生就可用積分換取語文、數學等學科的期末成績,每科換分不超過8分,合計不超過12分。沈斌感到,這一招特別管用,學生的自覺性、自律性明顯增強,校園違紀事件明顯減少,嚴守校規校紀的學生一下子多了起來。
沈斌還說,積分制實施后,不少任課老師開始跳開成績看學生、評學生。在課堂上,這個學生的當堂測驗分可能不高,但他聽講特別認真,發言也積極,老師就可以發加分券嘉獎他,激勵他持之以恒,這樣的話,一段時間后,他的學習就會進步,因此積分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倒逼著老師不要唯分是舉,要多角度評價學生。(夏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