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訊通成學校運營商的謀利工具 專家建議取消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校訊通成為眾多學校老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工具,與此同時,免費的微信群、群的興起,校訊通這項業務是否繼續使用成了大家關注的話題。目前還有部分學校堅持使用校訊通這項有償業務,引起了不少爭議。
南方日報訊 (見習記者/吳志遠)&ld;校訊通&rd;曾普遍用于珠海家長(微博)和老師、學校之間的溝通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其去留也受到各界的關注。民革珠海市委員會提交的提案指出,&ld;校訊通&rd;(或名&ld;翼校通&rd;、&ld;家校通&rd;)如今給家長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和花費,沒有起到強化家長與學校溝通的作用,建議取消此項業務。
民革珠海市委員會的調查發現,隨著&ld;校訊通&rd;的出現,過去的家長會、家訪等家長與學校的交流方式逐漸被淡化或取消,有的學校放棄免費的微信群、群等,把&ld;校訊通&rd;作為學校與家長交流的唯一方式,家長只能被迫花錢購買服務。
同時,運營商提供的&ld;校訊通&rd;服務只能用相關運營商的手機號才能接收,導致許多家長不得不為此專門更換手機號碼,而運營商為了推廣業務,將學生家長使用&ld;校訊通&rd;的花費按一定比率轉換成教師的積分或話費。民革珠海市委員會認為,&ld;校訊通&rd;已經變成某些學校和運營商的謀利工具。
為此,民革珠海市委員會建議,全面清取消珠海市幼兒園和中小學(微博)傳統&ld;校訊通&rd;、&ld;翼校通&rd;、&ld;家校通&rd;等有償業務,開辟群、微信群、微信公眾號、郵箱定時推送等免費形式的家校溝通交流方式。對于目前還未開展或準備開展該項業務的學校,立即停止有關工作,不得再簽訂協議;若學校與運營商已簽訂協議,需保留業務繼續執行,期間不得再向學生和家長收費,不得強迫家長和學生使用該項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