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變成學校的匯報會 缺乏實質交流的走過場
家長會存在的意義在于,幫助家長們更好的了解自己孩子在學校的近況以及表現,但是很多家長們卻經歷著同樣一種情況,那就是家長會上學校一味地在上面講解,根本沒有和家長們實際交流提問的環節,致使家長們想問的問題沒機會問,實質性的問題根本沒得到解決,成了應對學校任務的走過場。
近日,應學校邀請,筆者參加了孩子班級舉行的家長(微博)會。會議班主任主持,先是學科代表一一發言,接著是語、數、英等各科教師發言。等到學校各方各面的人士都發言完畢,天色已晚,家長會臨近結束。自始至終,參會的家長們都沒有機會交流提問。
筆者不禁納悶:學校既然召開家長會,為何又沒有安排家長在會上發言?家長單一聽取學校匯報式講解又有何意義?許多家長專門抽出時間冒著嚴寒前來參加家長會,卻又無法交流自己的內心想法,只能匆匆而去。家長會成了缺乏實質交流的走過場,恐怕家長們心里都不是滋味。
類似這樣的家長會,筆者以前已經參加了好幾次了。
記得曾參加過的一次家長會,學校設立的主題是&ld;讓家校攜手,共同讓孩子健康成長&rd;。筆者認為,這個主題確實很好,然而會議的過程仍舊是學校和老師侃侃而談,占據所有時間。家長聽到的大多是&ld;學校和家長應該如何如何有效聯系&rd;等話語,難道他們不知家長會現場正是雙方有效聯系的絕佳時機?
有的學校利用微信等手段和家長進行溝通,但更多的是學校和老師安排事項布置作業等,交流很少。一次,筆者接到老師的電話,反映孩子最近作業方面存在的問題,雖然只是在電話中聊了一會兒,可讓人感覺非常好。筆者也曾給老師發去短信和微信,想了解一下孩子的近期表現,誰知根本就沒有得到老師的回復。
作為家長,最想了解的就是孩子在學校里的各種表現,包括性格變化、心特征、學業水平和與同學能否友好相處等。這些都關系到孩子的健康全面發展。雖然在一次家長會上,老師難以對每位學生都作出評價,但可以抓住一些主要問題進行針對性的交流,如孩子性格上的變化以及青春期叛逆的指導等,讓家長學會在家里如何教育孩子,學會和孩子相處的正確方法。
筆者認為,家長會雖然不是唯一的家校聯系方式,但學校每學期集中組織召開家長會是很有必要的,因為讓學校老師和家長面對面溝通交流遠比網絡上的更直接有效;但必須強調的是,家長會應該有交流而非學校的一言堂。
同時筆者建議在家長會召開的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除了集中召開之外,對于個別特殊學生可以采取家長接待的方式,個別接待,做到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向和行為舉止,扭轉不良傾向。
作為一名家長,真心希望學校能改進家長會的召開方式,不要讓家長會變成學校的&ld;匯報會&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