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問題少年特別學校:特別的愛與教育
問題少年的問題有很多,很多人會單純的將問題少年等同于壞孩子,其實并不是這樣的,這只是一部分人的偏見。問題少年只是比別人多走了一些彎路,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出現彷徨,暫時不知道何去何從,然后導致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這樣的孩子們可能更需要別人的關愛,用一種與眾不同的教育方式來使他們成長。
&ld;特別教育&rd; 讓孩子們具備快速持久記憶力、敏銳細致的觀察力、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入校伊始,學生不能隨身攜帶手機、游戲機,不能上網,不允許帶零食,早起、早睡、練體能、軍訓、讀書上課、一日三餐均共同遵守既定時間表安排;★ 入校六個月為一期,前三個月家長不能來探視,學生每周與家長通信一次,匯報學習情況,學員入校三個月后,家長方可與孩子聯系或撥通教員手機與孩子通話;……
調查動機
近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雖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此類問題仍未絕跡,每每出現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會讓人扼腕。因此,預防青少年犯罪成為我國青少年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矯治青少年不良行為。如何讓&ld;問題少年&rd;擺脫心陰影、甩掉不良陋習、養成健康心優秀品德,是各級政府、群團組織及社會力量不斷探索解決的問題。
今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在江西調研創新社會治、深化司法改革,來到贛州市第11中學。這是一所公立特殊學校,以矯正學生不良行為習慣和不良心、保障學生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為目標。孟建柱了解校情后指出,&ld;對這些曾經走過彎路的孩子,要堅持以愛育愛,用關懷溫暖他們受傷的心靈,讓他們重新回到人生正軌&rd;。
同樣,在湖北省宜昌市,也有一所專門接收&ld;特別孩子&rd;的學校。10年來,不知多少&ld;問題少年&rd;走進這所學校,又帶著陽光般笑容回到家庭。這所學校是如何矯治青少年不良行為的?近日,《法制日報》記者專程探訪這所學校的&ld;特別&rd;之處。
湖北宜昌。11月12日,5時45分。
天空漆黑,雨絲縷縷。
車燈雪亮,直射車前數米外的鐵柵欄院門。院門右墻柱豎掛著三塊銘牌赫然入目:
‐‐宜昌少年西點陽光學校。
‐‐中共宜昌少年西點陽光學校支部委員會。
‐‐國家關工委教育發展中心指定德育示范學校。
門衛室小屋的燈光亮了。
年過六旬的老李披衣出屋,手執鑰匙打開院門大鐵鎖,拖開沉重院門。
記者走進院內,見學員宿舍樓黑著燈,緊鄰門衛室的食堂廚房燈光燦然,年過六旬的廚師長路師傅戴著老花鏡在灶上忙碌,灶臺上比人高的大蒸屜下白色蒸氣沖騰。路師傅在這間廚房里勞碌十年,為數千名學生提供一日三餐。
在互聯網上搜索&ld;宜昌少年西點陽光學校&rd;網站,可知宜昌少年西點陽光學校建于2006年,這所民辦學校旨在培養健康活潑、積極向上的陽光少年。學校教育大綱制訂了施行軍事化管和個性化教育訓練的詳細科目。這所學校于2009年被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教育發展中心指定為&ld;全國德育示范學校&rd;。
6時30分,&ld;嘟‐‐嘟‐‐嘟&rd;三聲長哨響起,一名值班教員喊了一聲&ld;起床&rd;,各宿舍房間里燈亮,人影晃動。記者望見樓上有學生端著臉盆出屋,敞開的宿舍門內有學生蹲在雙人床上層疊被子。學校教育訓練處處長辛進鋒帶記者走進宿舍樓。
這幢學生宿舍樓是一幢建造年代久遠的老樓,樓廊狹窄、板門木窗,樓道外側鐵柵欄封住,樓道頂部橫貫一根粗長的鐵絲,上面掛滿晾曬的迷彩服、長短內衣。
&ld;今天下雨不出操了,地面濕滑,我們怕學生早操跑步時跌倒。&rd;
辛進鋒正說著,記者在二樓樓道里看到幾名男學生迎面走來,他們端著臉盆和洗漱用具去盥洗間,兩眼迷迷糊糊地說了聲&ld;叔叔好&rd;。這時樓下里傳來女學員大聲報數,有六七名身穿迷彩作訓服的女孩子手端臉盆列隊站立在樓道里。
記者停步在一間男生宿舍門口,門內有六名學員和一名教員正在穿衣,教員床鋪緊鄰門旁。辛進鋒說,每間宿舍都有一名教員與學員同住,主訓教員和生活教員兩人負責同一宿舍里的七八名學員,全天候陪伴這些學員完成全部入校課程,直至結業。
走進這間宿舍,記者看見門旁內墻上掛有一個大大的電子鐘,屋內倚墻立有6張雙人木床,學生起床后將被子疊成方方正正的&ld;豆腐塊&rd;,木床上僅有薄薄褥單,沒有枕頭。
辛進鋒指著樓道里晾著的衣服告訴記者,入校學員按規定自洗內衣、內褲、襪子,洗完澡就要洗內衣,隔些天要洗迷彩作訓服、刷鞋子,&ld;學員們冬天也要用涼水手洗衣服&rd;。
&ld;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rd;
三樓樓道,五名學員站一橫排,面向操場,十一歲的華華(化名)大聲領讀1080字的《弟子規》,站在隊列頭一個的是身高一米九零的豪豪(化名)。
&ld;會念、會背、會默寫、還要明白全文360句每句的意思講什么。&rd;辛進鋒對記者說,&ld;這是學校對每個學員的要求,你可以隨便找個學員問問&rd;。
華華來自北京,滿臉稚氣,身高不及一米四,卻是個讓家長、老師頭疼的孩子,&ld;我上課故意亂翻書、拍桌子、發噪音,老師把我書包扔出教室,我撿回來再坐到座位上&rd;。
16歲的豪豪坐在記者面前,雙手撫膝,坐姿標準,他家在廣東,這個戴眼鏡的高二男生對記者說,&ld;我爸爸媽媽說帶我來旅游,可以鍛煉一下,把我騙了,我特氣憤&rd;。
樂樂(化名)今年15歲,與奶奶感情篤深,10歲前一直奶奶帶大,與爸媽一起生活之后,覺得他們不喜歡自己,&ld;我爸說來宜昌是給我奶奶看病,把我騙來&rd;。
7時30分,早餐時間。
學員們在宿舍樓門外列隊,齊步行進走入食堂,站立在餐廳座位后聽口令齊刷刷坐下,端碗拿筷進餐。今天的早飯是肉包子、綠豆稀飯和煮雞蛋。
記者環顧偌大的餐廳,人人專心用餐,沒有交頭接耳。餐畢,聽口令起立,將各自面前座椅恢復原位擺齊,再轉身列隊走出食堂。
&ld;不夠吃,可以再添,但不準浪費。&rd;辛進鋒在記者耳邊小聲說道。
記者知悉,這所學校專門接收10歲至16歲的&ld;特別&rd;學生。然而,入校學生到底怎樣&ld;特別&rd;,聽這所學校教員介紹,他們可謂各逞&ld;英豪&rd;:
有人坐在校長辦公桌上,用手在校長腦袋頂上摸來摸去;有人將教員放在面前的水杯一把打翻在地;有人滿地打滾;有人狂煽父母耳光;有人污言穢語、罵不絕口;有人痛哭不止、揪發狂嚎,更有人咬牙踢踹、扭打撕扯……&ld;這些孩子生活能力差,行為習慣差,沖動莽撞,網吧喚不回,酒吧舞廳喚不回,渾渾噩噩,學業荒廢,抽煙喝酒、結幫搭伙,尋釁斗狠&rd;。
宜昌少年西點陽光學校校長陳鋒告訴記者,有的孩子一個月不刷牙,有的孩子被網癮折磨得皮包骨頭,有的孩子成天與社會閑散人員混在一起,有的孩子花錢無度,還有的女孩子早戀迷亂,他們&ld;不好學&rd;&ld;學不好&rd;&ld;不學好&rd;,家長和老師勸告的話一句也聽不進。
&ld;來我們這里,約有40%的孩子是被動家長送來的,有的還是被家長采用強制措施送來的。&rd;陳鋒感嘆,&ld;單憑這一點,我們就與普通教育、普通學校大不一樣。&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