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用品11個黑名單 學步車容易致下肢畸形(2)
蜂蜜營養豐富,許多新媽媽會在嬰幼兒的輔食中加些蜂蜜來調節口味、增加營養價值。中大醫院兒科錢鉆好主治醫師建議,1歲以內嬰幼兒不適合食用蜂蜜。因為蜂蜜在釀造、運輸過程中,容易受到肉毒桿菌的污染。尤其是小于6個月大的嬰兒,肉毒桿菌容易在腸道中繁殖并產生毒素,從而引起中毒。另外有的寶寶對花粉過敏,食用蜂蜜后,嚴重的還會導致過敏休克。
實際上,即便是保健類的眼藥水也可能含有防腐劑,短期內使用不會帶來什么問題,長期使用的話,卻會有各種不良反應。其中之一就是對結膜和角膜表面的細胞有毒性作用。所以關鍵是要找到孩子眼疾的根本原因對癥用藥。
&ld;蠟燭包&rd;束縛了寶寶的身體,尤其是手和腳,使寶寶在寒冷季節可因活動減少、容易導致硬腫癥等寒冷損傷;如果&ld;蠟燭包&rd;過緊過厚,在環境溫度偏高時,可能會因為散熱不及時而致體溫過高,甚至導致寶寶死亡。很多人都認為感冒后捂著出一身汗就好了,一些年輕的父母也用這種方法給的小孩捂汗。冬季的兒科門診常見孩子裹得嚴嚴實實,有的已經燒得脫水了,遇到不嚴重的情況,醫生馬上給他們脫掉一兩件衣服散熱,再配合治療,很快就退熱了;有的捂得嚴重的,送來時已經釀成悲劇。
新生兒四肢蜷曲是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的表現,不必認為矯正,隨著神經系統的發育成熟,四肢會自然伸直。有個說法打蠟燭包可以防止將來多動,更是沒有根據。
家庭用酒精擦浴,往往達不到想效果。因為酒精蒸發過程中會帶走皮膚表面的熱量,使皮膚收縮出現寒戰反應,更不利于體內熱量散發。嬰兒發燒用酒精推拿,酒精的量控制不好的話容易引起酒精中毒。孩子體溫低于385℃時不用退熱藥,可用溫水擦拭身體幫助降溫。物降溫無效時,可選用一些針對小兒的退燒藥。
孩子燙傷后涂鹽水、醬油、牙膏都是不可取的,因為不清楚所含成分,所以嚴重的話會傷害皮膚。孩子燙傷后正確的處方式應是:&ld;沖、脫、泡、蓋、送&rd;。這五個步驟缺一不可,順序也不能亂。首先直接用緩和、流動的自來水對準燙傷部位沖,并堅持20分鐘以上。邊沖邊用輕柔的動作脫燒傷者的外衣。當衣物與局部皮膚粘連在一起時,不要強行剝離,可剪掉粘連周圍沒有粘牢的衣物。第三步用冷水浸泡創面,大概30分鐘左右。隨后用無菌敷料包扎,可起到保護作用,同時敷料還可以吸收創面滲出的組織液體。如有水泡,不可壓破,以免引起感染。做好這些工作后,盡快送到具有救治燒傷經驗的醫院治療。
正常喂養的孩子,只要補充夠每日生需求的維生素D,就不需要額外補鈣,也沒有必要用儀器或者抽血做各種檢測。
于鈣、鋅、鐵等元素的勝利效應部位不在血液,所以檢測為了元素根本沒有意義。也不是檢測頭發更沒有任何科學道,末梢血檢測,不能保證取血時不被組織液稀釋,所以連血液水平都不能代表。為了元素會引導家長過多關注微量元素,從而忽視營養均衡,不利于兒童真正的發育和成長。
也許有些家長還在執拗地給孩子使用,我只想說的是危險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看到的,而是一種潛在的危險更為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