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語言訓練小技巧 怎樣讓孩子從小伶牙俐齒(2)
同樣,我們可將之應用于【顏色詞】(如「黃色」)、【動作詞】(如「吃」)、【質地詞】(如「滑」)。運用的句式可以是「拿XX給我,不是XX」、「不是XX,是XX」,以作對比。當然,兩個對比對象必須同時向孩子展示出來。
有時候,孩子未必真正解某個字匯,卻聽懂您的指令。為甚么呢?這很大可能是孩子依賴環境提示來解指令。例如,有一杯水放在孩子面前,您指著杯向孩子說:&ld;喝水。&rd;孩子便去拿杯喝水,這或許只是因為環境上有足夠的提示。若您發現在另一情境下,孩子聽不懂「喝」這字匯,即可推測孩子還沒有真正解「喝」的意義。故此,在不同環境下介紹同一字匯是必要的,這有助孩子真正解字匯的意思,而無需依賴環境提示。您可以在不同的情況下,如「喝水」、「喝果汁」、「喝湯」、「喝汽水」等,強調「喝」這個字匯,讓孩子聽見「喝」這個字匯時,不管在哪種情況之下,也聯想起這個動作。
?、俨槐刂貜途毩曁啻危焊改笧槭箖和瘜W會說話,同樣的話語叫兒童說五次、十次,有時反而使兒童厭煩。比對一般的兒童多說一、二次左右即可,同樣的事在同一個地方不要重復兩次以上。但碰到同樣的事情或同樣的情況發生時,要再重復的提醒。不必刻意教學,只要在適當的環境下,不斷地、自然地對他說話,讓兒童了解語言的意義,便可期待他逐漸會說出話來。②不必矯正發音:即使說不好,有表達意思的姿態即可,若刻意矯正發音,說不定反而會抹殺好不容易培養的說話動機。只要他肯說話,發音不正確的缺陷久而久之會改善過來。家長或大人只要自己提供正確的說話模板即可,但千萬不要學兒童說娃娃語。
?、倜刻靾猿?。父母應該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和孩子游戲,在游戲中教孩子說話。所定的時間可因人而異。開始的時候,時間可以定得短一些,大約2~3分鐘,然后逐步延長,形成常規。②選擇最佳的學習時機。所謂最佳的學習時機,就是孩子精力最充沛、注意力較集中的時候,這樣,效果就會好一些,孩子學的東西也會更多一些。如果在孩子疲乏困倦的時候教語言,往往事倍功半。
父母在一段時間內只教小兒學習一個特定的詞語,并且讓孩子有足夠的練習時間,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
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孩子的興趣及感受,留心孩子注視著的東西。注意孩子的面部表情和身體語言,然后等待孩子的反應,給予0孩子時間去做想做的事情。留意孩子注視些甚么,然后說一說。這樣,當孩子注視某種事物的同時,他亦正在接收有關那個事物的訊息。唯有當孩子把他注視著的事物與您的話聯系起來,才產生「譯碼」能力,弄清楚您說那個字匯的意義。此可見,您給予的訊息必須是相關的、清晰的。
例如:孩子:(觸摸熱雞蛋時)/a/;家長:啊!好熱呀!(每次當孩子觸摸熱燙的東西時,您可以同樣響應孩子的反應。
例如孩子:(指著花)/a/,家長:這是花。
即使在一段時間內,父母尚未看到明顯的效果,也不要急躁。因為孩子的開口,是需要&ld;千呼萬喚&rd;的。
在孩子末開口之前,父母很難看到他們的進步,這常常影響父母教孩子的積極性。為了避免這一點,建議父母經常記錄孩子的行為表現。對于能說話的孩子,父母要記錄他們用詞匯的性質,是名詞還是動詞,是一個字還是兩個字的詞語,是短語還是句子……此,父母可以得到孩子語言學習的反饋信息。